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50000)郭園園 郭暉 趙常亮 翟勝川 張玉紅
作為心血管急癥,急性心肌梗死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研究認為,及時開通梗死血管能夠使患者的心肌細胞得到挽救,進而實現冠脈再通,迅速恢復再灌注,縮小心肌的缺血范圍,避免梗死面積的不斷擴大[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搶救過程中,及時的心肌再灌注是關鍵。另一方面,與其他疾病的搶救程序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診斷及轉運等搶救措施與過程都應盡最大可能地縮短和節(jié)省,從而為患者的治療獲得“時間窗”。在本次研究中,給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護理銜接綠色通道,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我院急診心肌梗死患者共130例,隨機劃分為對照組(65例)和觀察組(65例),其中,對照組男36例,女29例;年齡56~86歲,平均年齡(77.6±5.6)歲。觀察組男37例,女28例;年齡56~85歲,平均年齡(77.5±5.6)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急診護理,觀察組接受院前急救護理銜接綠色通道。
1.2.1 院前急救 接到急救電話后5分鐘出診,并通過電話在救護車上指導患者家屬安撫患者情緒,并使其臥床休息,實施有效緊急處理措施。護理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為患者建立2條以上靜脈通路,并給予氧氣支持,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在搬動患者的過程中注意做到動作輕柔平穩(wěn),并在返程途中通知急診科進行搶救準備。
1.2.2 急診護理 開啟綠色通道,并將院前急救與其相銜接,在轉運途中就與掛號處以及急診科取得聯系并確定相關的醫(yī)護人員,開具處置單,做好相關檢查準備,從而完善院內接診準備,在患者到達醫(yī)院后確保其能夠在10分鐘內接受搶救治療。監(jiān)測患者機體各項指標,明確病情后給予相應處理。安撫家屬的焦慮情緒,做好健康宣教,使其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原因、相關注意事項以及搶救流程,消除其負性情緒,提高其配合度。告知家屬家庭關懷和家庭支持對患者病情轉歸改善的重要作用,從而督促家屬對患者能夠給予充分關心。
1.2.3 藥物護理 給予患者硝酸甘油靜脈輸注,監(jiān)測患者是否出現面色潮紅、頭痛、低血壓、心率加快等不良反應。為了提高輸注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可使用微量泵泵入藥物。通過尿激酶、降纖酶進行抗凝治療,但可能出現出血反應,因此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皮膚黏膜情況、糞便顏色、凝血時間進行監(jiān)測,便于異常情況的及時發(fā)現和及時處理。
1.3 評價指標 將護理總有效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心肌再灌注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作為本次研究的評價指標。顯效標準:患者心電圖檢查顯示竇性心電圖,每分鐘心率低于100次,未見ST段壓低;有效標準:患者陣發(fā)性房顫出現頻率顯著減少,ST段回升>0.05mV,未見竇性心律;無效標準:患者陣發(fā)性房顫出現頻率無改善,心電圖無變化,早搏增多或死亡[2]。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SPSS22.0處理數據,過程中計量資料由t檢驗,計數資料由卡方檢驗,若P<0.05,則提示數據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情況對比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護理總有效率更高,P<0.05。見附表1。
2.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情況 就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而言,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
2.3 兩組心肌再灌注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對比 在心肌再灌注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見附表3。
附表1 兩組護理總有效率對比[n(%)]
附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附表3 兩組心肌再灌注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對比(±s)
附表3 兩組心肌再灌注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對比(±s)
組別 例數 心肌再灌注時間(min) 住院時間(d)對照組 65 100.27±11.43 14.49±3.64觀察組 65 58.05±5.94 11.68±4.42 t 26.425 3.957 P 0.001 0.00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旦發(fā)生心律失常,將導致其冠狀動脈灌注進一步降低,進而擴大心肌梗死的范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干預中,時間是關鍵。臨床干預原則在于阻塞冠狀動脈的盡早開通,使心肌的血液供應能夠得到及時恢復,從而保護患者心功能,挽救瀕死的心肌以及患者的生命[3]。
在本次研究中,給予觀察組院前急救護理銜接綠色通道,經對比,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心肌再灌注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相關研究認為,快速暢通血管能夠使患者心臟不良事件的出現幾率顯著降低,而心肌的再灌注時間基本能夠直接反映患者的預后[4]。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搶救過程中,急救時間窗具有關鍵作用。在院前急救護理銜接綠色通道搶救當中,患者的診療時間得到了極大提前,院內醫(yī)生能夠通過電話及時了解患者病情,并做好完善準備,減少患者入院后醫(yī)生對其病情進行熟悉的時間。
另一方面,急救藥品設備都能夠獲得完善準備,避免了在進行院前急救時出現藥品設備不全等問題,導致患者病情搶救的延誤。在進行綠色通道銜接時,提前的病情溝通避免了空窗問題的出現,同時還能夠減少患者及其家屬往返就診的時間,并簡化煩瑣的住院流程,提高搶救效率[5]。值得注意的是,在急救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病情進行準確診斷,從而確保認知正確,并通過心電監(jiān)護、及時的系統(tǒng)用藥、除顫儀等方式改善患者預后。此外,在護理中還應保證患者呼吸道的通暢,氧氣能夠被患者持續(xù)吸入,并根據醫(yī)囑準確、迅速地為患者使用治療藥物,增加有效的搶救時機[6]。
綜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過程中,院前急救護理銜接綠色通道能夠優(yōu)化搶救效果,促進患者轉歸,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