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縣人民醫(yī)院(456750)魏紅梅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7例。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齡28~60歲,平均年齡(41.65±4.37)歲;對照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齡27~59歲,平均年齡(42.03±3.95)歲。兩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治療。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糖尿病健康教育、合理飲食及運動方案,以配合治療。對照組采用伏格列波糖(江蘇萬邦生化醫(yī)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90115)治療:口服伏格列波糖0.2mg/次,3次/d,每日三餐時服用。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西格列?。ê贾菽硸|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095)治療:口服0.1g/次,1次/d,每日早餐前服用。兩組治療時間均為1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前后兩組HbA1c、FPG、2hPG水平變化。②采用健康狀況量表(SF-36)評估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滿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糖水平變化 治療前兩組HbA1c、FPG、2hPG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bA1c、FPG、2hPG水平對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兩組SF-36評分 治療前,兩組SF-36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血糖水平變化(±s)
附表1 兩組血糖水平變化(±s)
時間 組別 例數HbA1c(%)FPG(mmol/L)2hPG(mmol/L)治療前觀察組 49 9.58±1.26 9.65±3.98 14.39±5.67對照組 48 9.72±0.98 9.36±4.54 14.65±4.92 t - 0.610 0.335 0.241 P - 0.543 0.739 0.810治療后觀察組 49 7.36±0.82 6.49±1.98 7.81±2.76對照組 48 8.28±1.02 7.52±2.86 9.52±3.25 t - 4.901 2.066 2.795 P - 0.000 0.042 0.006
附表2 SF-36評分(±s,分)
附表2 SF-36評分(±s,分)
時間 組別 例數 SF-36評分治療前觀察組 49 59.16±4.39對照組 48 58.98±5.11 t - 0.186 P - 0.853治療后觀察組 49 81.27±3.15對照組 48 70.53±4.69 t - 13.265 P - 0.000
胰島素是機體調節(jié)血糖的唯一激素,胰島素分泌障礙和胰島素抵抗是引發(fā)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受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導致血糖難以控制,尤其是餐后血糖。因此,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對治療2型糖尿病意義重大。伏格列波糖屬于α糖苷酶抑制劑,是一種新型口服降糖藥物,可競爭性抑制位于腸道的α糖苷酶活性,減緩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減少葡萄糖的形成,從而降少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達到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且伏格列波糖可減少胰島素餐后分泌過剩,降低機體對胰島素的抵抗,提高受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1]。西格列汀是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可防止DPP-4水解胰高糖素樣多肽-1(GLP-1)、促胰島素分泌多肽(GIP),增加GLP-1、GIP水平,促進胰島β細胞合成與釋放胰島素,抑制胰島α細胞分泌胰高糖素,從而降低HbA1c及空腹、餐后血糖水平[2]。本研究表明,治療后觀察組FPG、2hPG及HbA1c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伏格列波糖聯(lián)合西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可顯著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原因在于伏格列波糖可降低葡萄糖的生成,西格列汀可促進胰島素的釋放,改善機體胰島素敏感性,聯(lián)合用藥可達到有效控制血糖的效果。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伏格列波糖聯(lián)合西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伏格列波糖聯(lián)合西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顯著,可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