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俐俐 方媛媛
(江蘇省漣水縣人民醫(yī)院,江蘇 淮安 223400)
哮喘作為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常伴有慢性氣道炎癥引起的氣道反應性增高,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喘息、氣促、胸悶和咳嗽等,嚴重影響其工作和生活,已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1]。護理工作是醫(y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可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全方位護理作為一種新的護理方法,不僅針對疾病本身的健康服務,而是包含了多方面的涉及到人作為一個整體的需要,更注重護理操作全面性,臨床應用廣泛[2]。本研究選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哮喘患者,進一步比較常規(guī)護理與全方位護理的臨床效果差異,報道如下。
表1 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1
組別 例數 PaCO2 (mm Hg) PaO2 (mm Hg) FEV l (%) FEVl/FVC觀察組 30 32.63±4.35* 91.05±3.12* 45.74±5.33* 41.04±6.30*對照組 30 44.29±5.66 82.29±4.43 38.13±4.47 35.82±5.76
表2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n(%)]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哮喘患者,均確診為哮喘,并排除患有惡性腫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其他感染性疾病及精神障礙性疾病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43.47±6.88)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5.23±1.47)年。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17~72歲,平均年齡(42.15±5.40)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6±1.79)年。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入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保持病房的干燥潔凈,定時進行通風換氣,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病情,進行健康宣教,并提供出院指導等。觀察組患者給予全方位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哮喘患者極易產生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主動與其進行交談,增加患者的信任,克服不良情緒,鼓勵其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②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健康飲食,滿足營養(yǎng)需要的同時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多吃水果蔬菜、銀杏、阿膠、蓮子、核桃、紅棗等食物,禁食魚、蝦、蛋等高蛋白及生姜等刺激性食物。③日常護理: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觀察,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體位,并指導呼吸功能鍛煉,告知患者藥物的使用方法、劑量等,同時進行健康宣教講解哮喘的相關知識及日常注意點,加強患者自我護理意識。④分類護理:a.兒童哮喘患者:以急性哮喘較為多見,需及時進行吸氧、平喘及鎮(zhèn)靜治療,護理人員根據個體況指導其鍛煉以提高自身免疫力。b.成年哮喘患者:發(fā)病急性期進行氧療,建立靜脈通道,避免支氣管痙攣,并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鍛煉計劃,增強機體抵抗力。c.女性經期哮喘患者:女性哮喘患者在月經來潮前后均會發(fā)生哮喘,因此應及時肌注黃體酮與利尿劑[3]。d.老年患者:老年患者代謝較慢,身體功能逐漸減退,單純給予西藥治療不良反應較大,因此醫(yī)護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考慮中西醫(yī)結合的治療措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1.3 觀察指標:①肺功能指標: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l/FVC)和FEVl;②滿意度比較:患者出院前填寫醫(yī)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包括護理態(tài)度、護理行為、護患關系等方面,滿分100分,其中>80分表示非常滿意,60~80分表示滿意,<60分表示不滿意,總滿意例數=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均值±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并采用t檢驗,以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并采用χ2檢驗,結果中若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比較: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PaCO2水平明顯降低,PaO2、FEVl及FEVl/FVC水平明顯升高,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經過不同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改變和環(huán)境污染加重,哮喘患者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臨床上對于哮喘患者的治療以藥物為主,其中臨床護理也是重要部分。實踐表明,有效的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其預后狀態(tài)[4]。因此,對哮喘患者實施有效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全方位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臨床護理模式,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不僅針對疾病過程做出相應的護理措施,而且要求這個護理行為本身是全面的、綜合的和有個體特殊性的,以患者為中心,全面滿足患者的康復需求,顯著提升患者的滿意度[5]。
本研究中全方位護理主要從飲食、心理、日常、分類護理四個方面展開,貫穿整個疾病過程。由于哮喘患者病情反復發(fā)作,身心飽受折磨,常伴有焦慮、煩躁等負性情緒,因此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有助于消除負性情緒,鼓勵其積極接受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哮喘患者多是由于過敏所致,不當的飲食習慣則會誘發(fā)哮喘,護理人員給予科學合理的飲食指導,幫助患者均衡營養(yǎng)的同時避免高蛋白及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通過日常護理,從體位選擇、呼吸功能鍛煉、用藥指導等細節(jié)問題著手,更為全面系統(tǒng)完善護理工作,促進患者康復。哮喘患者發(fā)病群體較為廣泛,通過分類護理,將發(fā)病群體分為兒童哮喘患者、成年哮喘患者、女性經期哮喘患者和老年患者,根據每個群體的特殊性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全面滿足護理需要。
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PaCO2水平明顯降低,PaO2、FEVl及FEVl/FVC水平明顯升高,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80.00%(P<0.05)。由此可見,全方位護理可明顯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提升生活質量,更加符合患者的康復需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