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佳
摘要:筆者對蘇州市吳江區(qū)某普通初中的145名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大部分學生認為化學學科有價值并感興趣,絕大部分學生希望化學教學聯系生活實際。然而教學內容卻往往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導致學生對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感知膚淺。基于此,筆者提出化學實驗生活化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化學與生活;實驗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7-062-1
當前化學課堂只重視知識傳授,不重視聯系生活。學生感覺知識難理解、難記憶,導致出現抵觸、厭學等情緒。為什么學生沒有感受到化學世界的多姿多彩,反而是一提到化學就想到繁瑣的計算、復雜的方程式和抽象難懂的原理呢?究其原因,就是太過強調知識的系統化和解題的形式化,忽略了學生的感受,脫離了現實生活。這樣不僅沒有達到提升成績的效果,反而讓學生對原本神奇的化學世界失去了興趣,違背教育的根本宗旨。
化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實驗是化學本身的特點,實驗實驗教學生活化成為化學教育者最關注的課題之一。實驗教學生活化主要包括實驗主題生活化、實驗設計生化活、實驗器材生活化、實驗場所生活化、實驗交流生活化。
通過文獻分析發(fā)現,從學生發(fā)展角度,聯系生活實際,的確可以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引起興趣,使其熱愛化學學習。然而數據分析表明,學生對化學實驗學習的實際情況并不樂觀,大部分學生覺得化學實驗脫離生活實際,知識應用的能力欠佳。那么,化學實驗如何聯系生活呢?
一、內容選擇:緊密聯系衣食住行
化學與生活本來休戚相關,但化學實驗往往容易將化學世界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割裂。調查表明,學生很愿意在實驗中加入與生活相關的內容,因此,化學實驗只有從相關實際生活經驗入手,達到學以致用,解決生活情境中的問題,才能實現化學實驗教學的最大價值。
衣方面,有關洗衣,在學習溶液時,接觸了一個實驗,叫作乳化,演示實驗非常簡單,直接將水與植物油混合分層,然后加入洗滌劑后,兩者混合成了乳濁液。現象雖然明顯,但比較文本,脫離現實。我們可以將實驗稍作修改來聯系實際生活,用一件沾有油污的衣服來進行清洗,用水無法洗干凈,借助于洗滌劑后洗凈,學生得出以下重要結論:油污能用洗滌劑清洗的原理是乳化。這么一個簡單的實驗實現了實驗主題、實驗設計、實驗器材、實驗交流的生活化。
食方面,有關食品中的蛋白質,在學習材料時,接觸到了蛋白質的鑒定實驗,演示實驗為灼燒蛋白質,有燒焦羽毛的氣味,。我們可以如此來改進貼近生活:用一件廢舊的羊毛衫,如何來鑒別是真羊毛還是假羊毛,知道羊毛的主要成分是天然動物纖維蛋白質,可以將其抽一根線來進行灼燒,聞是否有燒焦羽毛的氣味。在二氧化碳實驗中,也可以用汽水產生的二氧化碳來做相關性質實驗。
住方面,有關房屋材料,在學習環(huán)境污染防治時,有模擬酸雨危害的實驗,原實驗是將石灰石或活潑金屬和水加入到二氧化硫的集氣瓶中,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由于收集二氧化硫難度較大,從本質上增加了化學實驗難度。針對這一現象,可以根據實驗原理和自身知識對實驗材料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進。可先用含硫火柴點燃,用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驗證二氧化硫溶于水呈酸性,說明該酸為硫酸,再取硫酸與大理石或樹枝混合,觀察其被腐蝕。從而了解到酸雨的危害之一:腐蝕建筑物。
行方面,有關金屬的防護和回收中,在學習鐵的防銹原理有講到很多方法,可以用新自行車和舊自行車作對比,為什么舊自行車生銹這么嚴重,發(fā)現舊自行車表面的漆已經磨損,說明表面涂漆可以隔絕氧氣和水,從而起到防銹作用。在學習微粒間空隙的時候也可以和日常的行走相結合,為什么在空氣中走路比較輕松,在水中卻很艱難,而一堵墻直接沒法走過去呢?都是由于氣體微粒間空隙大于液體大于固體,所以才會如此。(水結冰是例外)
二、內容呈現:以生活化的語言來隱喻
訪談表明,枯燥難懂的化學語言是學習困難的重要癥結,尤其在化學原理部分,學生覺得抽象難懂。教師可以把相關的、較抽象的化學原理和化學概念與生活聯系,再用通俗易懂的生活語言講述。
例如,學習化合價時,枯燥的背誦很難記憶,可以把常用的化合價改編成口訣或是歌曲:氫銀鈉鉀正一價,鋅鎂鈣鋇正二價,鋁正三,硅正四,氮磷負三硫氧負二,鐵二三碳二四,氟氯溴碘總負一,氫氧硝酸負一價,硫酸碳酸負二價,磷酸少見負三價,唯一正一是銨根。
三、儀器選擇:生活化的日常用品
化學實驗所用的一些儀器種類繁多,很難記憶,可用一些生活中的用品來代替實驗儀器來完成一些初中階段簡單的實驗。
如燒杯可用玻璃杯,膠頭滴管和分液漏斗可用注射器,導管可用吸管,漏斗可用塑料瓶去底,玻璃棒可用筷子等等。不但讓學生記住了該儀器的形狀,同時也了解了該儀器的用途。用這些物品做化學實驗,學生更懂得了生活中的一些用品的設計初衷。有些用品即使暫時用不著,也有著自己能發(fā)揮的地方,滲入變廢為寶的思想。
當然,我們倡導化學實驗生活化,不是簡單地用生活實例替換教材內容,而是實驗觀念上的一種變革?;瘜W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是對生活的提煉和超越。我們不能為了生活化而忘記了化學實驗的本質。我們應當加強與社會生活和學生生活的聯系,充分挖掘其實驗價值和意義,引領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生活、發(fā)現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并能學以致用地以化學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最終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知新.談化學教育與科學素養(yǎng).化學教育,1999(09).
[2]張莉.整合生活知識促進有效性化學教學.化學教學,2009(05).
[3]郭君瑞.給學生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學習經歷.化學教學,2009(03).
[4]吳晗清.化學教育價值及其實現.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