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紫陌
鄭芬芬執(zhí)導的《快把我哥帶走》的電影改編自網(wǎng)絡漫畫家幽·靈姐妹所創(chuàng)作的搞笑漫畫,講述了一對日?;坏男置玫墓适?。哥哥時分和妹妹時秒是一對親兄妹,和其他同齡人不同的是,時分是最能整妹妹的哥哥。時秒每天睜開眼,就必須開始一天的戰(zhàn)斗。早起的鬧鐘被調慢、辮子被綁在床頭,好不容易洗完頭想吹個頭發(fā),無數(shù)面粉從吹風機里噴到她臉上。冰箱里的面包只剩下透明包裝紙,美其名曰支持她減肥。
時秒高高興興地在學校門口買根烤腸,轉身就被哥哥一口叼走,手上只剩下一根留有余香的棍子。存錢罐里的私房錢都被哥哥拿走買了浪味仙零食來集稀有卡。從冰箱、書桌到衣柜,家里所有的地方都要分出三八線。最可恨的是,哥哥還偷看她的日記,拿她暗戀甄開心的事戲弄她,當她收到甄開心約她的消息時驚喜萬分,到了目的地才發(fā)現(xiàn)是哥哥。
時爸爸因職場失意而常年酗酒,家門口、天橋下、公園里都是他躺下就睡的“床”。時媽媽是個干練的女強人,沉迷工作以至于連照顧子女的時間都沒有。小小年紀的時秒看出了父母關系的微妙,還異想天開地認為自己可以挽救這個家庭。當她知道集齊稀有卡可以換一次全家游或者一輛電動車的時候,高興地以為哥哥買零食集卡片是為了全家游,甚至因此原諒了哥哥。
時秒的生日到了,父母卻都不記得她的生日,傷心的時秒來到小時候和父母、哥哥一起過生日的餐廳回憶往事。當她知道哥哥集稀有卡并不是為了全家游而是為了換電動車時,徹底崩潰,她許下生日愿望:“我希望沒有你這個哥哥。”
一覺醒來,時分竟然真的不存在了,更讓她沒想到的是,時分居然變成了閨蜜苗妙妙的哥哥!愿望實現(xiàn),劇本重寫,再也沒有人偷拿時秒的零花錢了,也沒有人和她搶烤腸、搶冰激凌了,最重要的是,她的父母恩愛如初。而作為沒有哥哥的時秒,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卻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個陌生的時分,她發(fā)覺自己并沒有想象中那么了解哥哥、了解這個家。哥哥撥慢她的鬧鈴,把她的頭發(fā)拴在床頭,其實是為了掩蓋爸媽吵架。時分獨自將爛醉的爸爸拖回床上,蓋好被子,收拾好一切,是為了不讓她發(fā)現(xiàn)家庭的種種裂痕。在時秒生日當天,哥哥單獨和媽媽見面,原來是和媽媽說清楚,父母離婚后,他和妹妹的歸屬問題。他知道家庭已不可挽回,就沒有兌換全家游,而是用稀有卡換電動車留給妹妹騎。時秒意識到哥哥以前所做的事,都是為了保護自己,可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失去了這份守護,她開始想盡辦法,要把哥哥變回來。
明年生日再許一次愿望,時秒覺得時間太長了,幸虧是閏月,她可以過兩次生日。故事的最后,父母離異,兄妹要分離,時分對母親細細叮囑妹妹的喜好,讓他們照顧好妹妹。在離別的車站,時秒哭得泣不成聲:“你把我落下了……”她許下生日愿望:“無論我哥在哪里,我都希望他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上個世紀80年代,計劃生育被定為我國基本國策,獨生子女是誕生在該政策下的特殊一代。他們幾乎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全家人圍著他們轉,傾注了兩代人所有的心血。沒人爭、沒人搶,享受的一切都是最好的,但隨之而來的,便是沒有兄弟姐妹陪伴的孤獨。今年初,第2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入選作品《獨生子》引起全社會共鳴,這是2018年最讓人暖心和最令人揪心的攝影獲獎作品。左邊是上了監(jiān)護儀的媽媽,右邊是同樣身患重病的爸爸,一個背影,便淋漓盡致地詮釋了獨生子女成年后的孤立無援。
自從國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后,很多家庭都陷入生不生二胎的艱難抉擇中。有的父母體會過孤獨,所以想讓孩子多個伴,有了兄弟姐妹,長大后能相互照應;有的父母因為經(jīng)濟能力和時間的限制,不打算生二胎。有的孩子主動要求想要個弟弟或妹妹;也有孩子怕父母對自己的愛被奪走,不想讓父母生二胎。某報社調查中心曾對2000名受訪者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若有弟弟妹妹,59.2%受訪獨生子女愿分享父母的愛。有了弟弟妹妹后,有喜也有憂。不管是網(wǎng)絡媒體曝光的傷害弟弟妹妹的極端個例,還是幫助父母照顧二孩的“模范”哥哥或姐姐,這里面不光是孩子與孩子的問題,還包括父母、家庭的原因。疼愛每一個孩子,經(jīng)營好家庭關系,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畢竟擁有兄弟姐妹之愛的幸福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有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不失為一種溫暖。無論是和諧友愛,還是劍拔弩張,都是孩子們之間獨特的相處方式。在少年時代,每個哥哥都曾是一個頑劣惹人厭的孩子,從頑劣到穩(wěn)重,需要時間來打磨。但即使在懵懂無知的任性年紀里,有件事總在潛意識中不會動搖:家中另一個女孩,永遠是他最重要的妹妹。時分對妹妹的愛,都融入在那些看似很壞的“欺負”里,擁有這樣一個搞怪又有擔當?shù)母绺?,令所有觀眾都羨慕。
在人口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的“二胎時代”,《快把我哥帶走》激發(fā)我們思考“手足”之于現(xiàn)代家庭關系的影響。擁有兄弟姐妹的孩子,顯然更懂得照顧所有成員的感受,會更早學習分擔父母的角色壓力以及家庭不穩(wěn)定時期的潛在風險。對孩子來說,世界上最好的禮物就是“手足”,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一起成長,當父母都已老去時,他們仍在彼此的生命中舉足輕重!
這種“手足之情”深深印刻在彼此的血脈里,沒有附加條件、沒有壓迫,而是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滋養(yǎng)著整個家庭。即使當家庭變故的風暴襲來,手足習慣的互相助力與長期保持的平衡,都能使每個孩子有底氣勇敢面對,不會輕易自暴自棄。就像影片中的時秒一樣,在哥哥的呵護下,她看清了一切,也有了接受家庭分裂的勇氣。能夠有個手足陪伴,真的很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