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志,汪 青
(安徽新華學院 信息化中心,安徽 合肥 230088)
分析高速電路互聯(lián)線特性的關鍵是參數(shù)的頻率變化特征.有些學者提出一種針對同軸傳輸線趨膚效應的模型,隨后,該模型被廣泛運用于頻交互連線的瞬態(tài)分析及建模中,學者們開始陸續(xù)針對此模型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改進模型.
現(xiàn)在假設傳輸線無功耗,其電報方程為
引入變量變換,令 ξ=x+v?t,η=x-v?t,則按上述變換式可得到變換后的傳輸線方程:
即
可以看出,經(jīng)過坐標變換后,傳輸線方程變成4式的形式,該方程中的兩個自變量已經(jīng)分開,可以看成有條件的常微分方程,寫成以下形式:
利用特征法對上式進行求解,則必須滿足在η=const的特征線上,即x和t滿足線性關系,比值為v?.
有耗互聯(lián)線線時域電報方程為(設分布參數(shù)分別為L、C、R 及 G):
引入變量變換,令 ξ=x+v?t,η=x-v?t,則在特征線族上可得到以下常微分方程:
其中,特性阻抗Z0按照無耗線進行定義.
以上方程若無畸變,則存在解析解,其他情況下只能采用數(shù)值法求解.當上述方程滿足以下關系時:
傳輸線方程變?yōu)椋?/p>
可得到以下形式的解析解:
圖1為特征線圖,在x軸及t軸范圍各取若干個采樣點,其中Δt為時間步長,Δx=v?Δt則為相應的長度步長,如取x軸上k-1、k、k+1三個取樣點,相應的t軸上為第i、i+1取樣點,則傳輸線上各取樣點的時空差分方程如下:
圖1 有耗傳輸線特征線圖
式中 Δξ=2Δx;Δη=-2Δx;xk=kΔx;ti=iΔt;
圖2 始端、終端電壓響應
圖3 始端、終端電流響應
圖4 遠端響應
根據(jù)公式(11)和公式(12)可以求出傳輸線中間各點的電壓及電流值.始端可由公式(4)和始端邊界條件求解;終端可由公式(11)和終端邊界條件求解.始端及終端邊界條件為:
基于上述算例設定,利用Matlab數(shù)值求解,圖2和3分別給出了傳輸線激勵端和負載端的電壓和電流響應情況.圖4和5給出了信號寬度為10ns時,且終端端接線性或非線性負載時負載端的電壓響應情況.
圖5 近端響應
根據(jù)特征法理論,想要得到始端和終端電壓、電流必須求出整個傳輸線上采樣點.計算時間相應有所增加,這是傳輸線存在損耗必然付出的代價,但該算法計算效率仍然很高.本算例中由于傳輸線很短,而R=75Ω,所以由傳輸線引起損耗很小,這一點可以從我們計算的結果可以看到.
本文提出了一種針對多導體傳輸線的時域響應的卷積—特征法,優(yōu)點是適用多種類型的傳輸線,而其他方法不便于分析損耗與頻率有關的非均勻線.因為互聯(lián)線的時域模型與端接器件的非線性模型銜接較好,同時在時間步中省去了卷積運算,所以該方法精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