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二毛
在吃喝這件事上,魯迅是個地道的行家。著名作家蕭軍回憶說,魯迅對北方的面食和菜品非常喜歡,回到上海后還念念不忘。許廣平甚至曾想為其請一位北方廚師到上海,因為廚師薪水太高,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在北京生活時,魯迅去得最多、最喜歡的是廣和居。廣和居是北京“八大居”之首,店址在宣武門外菜市口附近的北半截胡同南口路東,1932年停業(yè)。這里是北京文人雅士以及官員常常聚會的地方,在民國時期非常興盛,曾有人為其書寫楹聯(lián):“廣居庶道賢人忘,和鼎調(diào)羹宰相才?!濒斞附?jīng)常到這家店一個重要原因是距離近。魯迅當(dāng)時住在山會邑館(紹興會館前身),所在的胡同就斜對著廣和居大門。如有客人拜訪,魯迅甚至?xí)苯幼審V和居送“外賣”到家里。
魯迅喜歡廣和居一道叫“三不粘”的菜,是用雞蛋黃、淀粉、白糖、清水加工烹制而成。這道菜講究烹制時動作快,成品似糕非糕,似羹非羹,用湯匙舀食時,要一不粘匙,二不粘盤,三不粘牙,清爽利口,故名“三不粘”,還有解酒的功用。
愛吃“三不粘”大概也與魯迅愛喝酒有關(guān)系。魯迅屬于每頓飯必喝酒的人。史料記載,他和郁達(dá)夫喝酒的次數(shù)最多。魯迅酒量不大,經(jīng)常喝得酩酊爛醉,而且在喝酒的過程中煙不離手。郁達(dá)夫在1933年曾作詩贈與魯迅,其中兩句寫道:“醉眼朦朧上酒樓,彷徨吶喊兩悠悠?!?/p>
魯迅喜歡吃辣,據(jù)說最開始吃辣是為了解困,后來就上癮了。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雜志上發(fā)表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這個小說被胡適稱為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開山之作”。魯迅為此請胡適到北京紹興會館吃飯,第一道菜就是放過辣椒的梅干菜扣肉。
這個菜胡適非常喜歡吃,但他好奇菜里有辣,便問魯迅:“據(jù)我所知江浙一帶人愛甜不愛辣,先生好像是個例外?”魯迅答:“紹興人確無吃辣椒之好,獨魯迅有辣椒之嗜,我是以此物解困。夜深人靜、天寒人困之時就摘下一支辣椒來,分成幾段放進(jìn)嘴里咀嚼,只咀嚼得額頭冒汗,周身發(fā)軟,睡意頓消,于是捧書再讀。適之先生可以一試?!?/p>
胡適聽了大笑,這段故事說明二人關(guān)系一度曾非常融洽,但竟成反目,已是后話。
魯迅在京期間,幾乎嘗遍京城著名餐館,著名的“八大樓”和“八大居”,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他的足跡。
現(xiàn)在北京城講究“吃在東邊”,魯迅居住北京的時代,東城也有很多美食,但由于魯迅工作在西城,去得比較少。日記中記錄的,比較著名的館子有東興樓。魯迅和胡適在東邊有過飯局,都是在東興樓。一次是胡適請魯迅,另一次是郁達(dá)夫請魯迅和胡適。魯迅在1932年2月27日的日記中記載:“午后胡適之至部,晚同至東安市場一行,又往東興樓應(yīng)郁達(dá)夫招飲,酒半即歸?!笨磥磉@次吃得不太高興,或許為胡魯兩人紛爭的開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