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萌 張二妮
內容摘要:教學內容的確立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目前,部分語文教師對教學內容把握不準,導致語文教學課堂的效率十分低下。部編本語文教材構建了多層次自主學習的助學系統(tǒng),語文教師從結合教材目錄分析,整體把握課文類型;通過單元導讀分析,系統(tǒng)理解單元目標;透過預習練習分析,具體確定文本內容;綜合學生實際分析,靈活反映生活實際四條路徑出發(fā),合理運用部編助學系統(tǒng)這一法寶,將極大地提高確定教學內容的有效性,構建起高效語文課堂。
關鍵詞:部編本語文教材 助學系統(tǒng) 教學內容
部編本語文教材構建了多層次自主學習的助學系統(tǒng),執(zhí)行主編王本華教師就明確指出“新教材注重構建助學系統(tǒng)”。①教學內容的確立對構建高效課堂有著十分關鍵的意義,但從現(xiàn)狀來看,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或是在教學研究中都很少對助學系統(tǒng)予以關注,使得備課內容往往不符合教材整體、單元整體的導向,或是完全跟教材編排相矛盾。如何合理地運用部編本助學系統(tǒng),進而有效地轉化為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值得我們予以關注、思考。教師合理運用助學系統(tǒng)這一有效抓手,從以下四條路徑出發(fā),結合教材目錄分析,整體確定內容;通過單元導讀分析,系統(tǒng)確定內容;透過預習練習分析,具體確定內容;綜合學生實際分析,靈活確定內容。進而幫助教師有效確定教學內容,促進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一.結合教材目錄分析,整體把握課文類型
目錄是揭示和報道圖書的工具,是書中知識的高度提煉和濃縮。透過目錄,教師可以清楚得知這本書的整體框架,幫助教師樹立整體意識。溫儒敏先生指出,“備課時要研究教材,要有全局意識。”②因此,在教學備課時,教師就要對教材目錄研究多予以關注,通過目錄分析整體框架,樹立全局意識,試圖了解編者意圖,與編者來一次心靈碰撞,有效確定教學內容。
新教材將課型區(qū)分為兩類:教讀和自讀。教讀課文,由教師帶著學生,運用一定的閱讀策略或閱讀方案,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達成相應的閱讀目標,目的是學“法”。自讀課文,學生運用在教讀中獲得的閱讀經(jīng)驗,自主閱讀,進一步強化閱讀方法,沉淀為自主閱讀的閱讀能力。通過目錄,我們得知《秋天的懷念》是一篇教讀課文,在此教師應該知曉這篇課文需要我們教師來引導學生,目的是教授“法”,教師就要思考要教些什么方法,教些什么策略。其次,新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組織的單元結構?!肚锾斓膽涯睢穼儆诘诙卧坝H情之愛”,這一單元上承“四時之景”,下啟“校園之美”,在這里教師又知道這篇文章應該是關注人文情懷的。這些都只是從目錄整體分析出來的最基本的教學內容,是基于了解教材的整體結構安排上得出的結論。倘若要進一步確立教學內容,清楚教學目標定位還需要教師根據(jù)單元目標加以分析。
二.通過單元導讀分析,系統(tǒng)理解單元目標
新教材在單元安排上把類型相同的文章編入同一個單元,每一個單元都自成一個體系,有一個培養(yǎng)目標,因此,教師要樹立單元意識,注重單元系統(tǒng)。部編本教材在每一單元前都有一段導語提示。第二單元的導入是這樣表述的:
親情,是人世間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單元課文,從不同角度抒寫了親人之間真摯動人的感情。閱讀這些課文,可以加深我們對親情的感受和理解,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學習本單元,要繼續(xù)重視朗讀,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注意語氣、節(jié)奏的變化。在整體感知全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顯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則深刻含蓄,要從字里行間細細品味。
通過閱讀這段單元導讀,教師可以知道《秋天的懷念》是一篇歌頌親情的文章,學習這篇文章,第一,教師要讓學生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的情感;第二,教師要教授朗讀的技巧,讓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第三,要增強學生對親情的感受和理解,教導學生體貼親人,關心親人,這些教學內容是透過單元導語得出的結論。單元導語明確提示了寫什么、講什么、教什么,使教學方向不會出現(xiàn)偏差,不會導致一篇本該朗讀的文章,不去注重朗讀;一篇不該注重朗讀的文章,變著花樣地進行朗讀。教師在平常的教學活動當中,要認真研讀單元導語,明確單元目標,這樣就會更明確、更有效地確立教學內容。
三.透過預習練習分析,具體確定文本內容
以上兩種利用助學系統(tǒng)確立教學內容的方式都只是在大體上確立教學內容,是最為基礎的一步,具體的教學內容的確立還需要教師從文本中去找尋?!肚锾斓膽涯睢芬徽n,新教材提供了“預習”“思考探究”“積累拓展”“讀讀寫寫”和“補白”五個助學板塊,筆者暫且把后四個板塊統(tǒng)稱為“練習”。
(一)預習導語,精確定位教學內容
作為教材助學系統(tǒng)的“預習”是凝練而富有啟發(fā)性的。從預習提示中可以揣測出編者希望借助這篇文本讓學生學到什么,教師教些什么。在新教材里,《秋天的懷念》一課預習導語如下:
史鐵生是當代文壇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雙腿癱瘓,又常年患病,卻一直在和病魔抗爭,這種生存狀況使他的作品帶有一種獨特的氣質。體會文中流露的情緒,反思一下:沐浴在親情中,我們是否只知接受,不會感動,也不懂回報呢?
朗讀課文,找出一些蘊含豐富情感的語句,細加體會。
從這段“預習”教師應確定的教學內容有:第一,要重點介紹這位獨特的作者;第二,要讓學生體會思想感情;第三,讓學生學會感恩回報。預習對于確定文本教學內容有十分重要的指示作用,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多加研讀“預習”中的每一句話,精確定位教學內容。
(二)借助“練習”,檢測確立的教學內容
“練習”是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了解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情況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培養(yǎng)其運用能力。同樣,作為檢查的標準,教師反過來也可以把它作為教學的內容?!肚锾斓膽涯睢氛n后分別設置了“思考探究”、“積累拓展”、“讀讀寫寫”?!八伎继骄俊痹O計了三道題:
1.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說說文章為什么取題為《秋天的懷念》。
2.課文平靜的敘述中蘊含著感人的力量,這主要體現(xiàn)在一些細節(jié)中。文中哪些細節(jié)最讓你感動?為什么?可以參考下列細節(jié),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
3.課文中兩次出現(xiàn)“好好活兒”這個關鍵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通過這些習題,教師可以檢測確定的教學內容:第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合適的語氣,在朗讀中把握全文情感基調變化;第二,品析語句,體會細節(jié)描寫的妙處;第三,反復品味“好好兒活”四個字,體會母親的用心良苦,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積累拓展”還告訴教師教學方法,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教師利用好課后練習,檢測所確定的教學內容,對確立教學內容將有質的提升。
四.綜合學生實際分析,靈活反映生活實際
新教材以學生為主體,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fā)展的需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充分反映學生的成長需要。③教師可以嘗試揣摩編者意圖,例如在單元導讀中,明確指出要“繼續(xù)重視朗讀”。朗讀可能對于初中生來說已經(jīng)很熟悉了,從小學到初中教師最喜歡的打發(fā)課堂時間的方式就是朗讀。但小學生的朗讀是要求學生讀準確,讀流暢,因為學生還沒有到那個年齡層次便不能理解文章中的情感,所以學生是很難帶有感情去進行朗讀。而初中生已經(jīng)到了體會情感的年紀,能夠漸漸把握文中的情感,正是學習朗讀的黃金時期,因此,這個時期訓練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學習朗讀的一些技巧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再如,初中時期正是學生價值觀養(yǎng)成的時期,《秋天的懷念》恰好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感恩,熱愛父母的情感,也體現(xiàn)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教學內容。以上例子是綜合學生生活實際,結合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得出的教學內容。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多加關注學生生活,從學生實際生活中受啟發(fā),得以幫助我們確定教學內容。
確定課文教學內容可能還困惑著很多一線教師,但教師若是能合理運用好部編本教材中的助學系統(tǒng)這一有效抓手,把握教材編寫意圖,著眼單元培養(yǎng)目標,洞察“預習”“練習”目的,體察學生生活實際,在此基礎上確定課文教學內容,將極大地提高確定課文教學內容的有效性。我們的語文課也不再上成政治課、歷史課、生物課等等,從而語文課才能真正成為語文課,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構建起高效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9.
[3]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5.
[4]王本華.強化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語文教科書編寫理念——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的主要特色[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7(02):11.
[5]朱于國.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三位一體”閱讀體系的構建[J].語文學習,2017(07).
[6]王本華.從八大關鍵詞看“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J].課程教學研究,2017(5).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