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勝(中咨工程建設監(jiān)理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地鐵深基坑滲漏水是影響基坑施工安全與工效的關鍵因素之一,若能將地下水隔阻在基坑之外,將極大地提高基坑施工安全與工效。TRD 水泥土連續(xù)墻止水帷幕能有效地阻隔高水位,解決豐水量地下水問題,確保深基坑開挖后側壁基本不漏不滲,為機械化挖土創(chuàng)造良好的作業(yè)條件,改善了施工環(huán)境,降低了勞動強度,加快了施工進度;同時有效遏制了高水位、高水壓基坑涌水涌砂(泥)事故的發(fā)生,保證了基坑安全。實踐證明,TRD 水泥土連續(xù)墻止水帷幕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推廣價值。
某市正陽路站采用明挖順作法施工。車站主體長度499 m,車站形式為地下兩層三跨(局部兩跨)矩形框架結構。標準段寬度 22.9 m,盾構井段寬 26.6 m,標準段底板埋深 16.4 m~17.1 m,盾構接收段底板埋深 18.5 m,車站底板位于強風化泥質砂巖層,頂板覆土 3.0 m~3.9 m。基坑圍護采用 φ1000@ 1400 鉆孔灌注樁,樁端進入中風化層深度 1.0 m;止水帷幕采用 850 mm 厚水泥土連續(xù)墻(TRD工法,局部遇管線處采用高壓旋噴樁止水),設計墻體總長度 885.42 m,平均墻體深度 21.06 m(自然地面計算)。水泥土連續(xù)墻從地面開始施工,按進入強風化巖層不小于 1 m 進行控制,如遇中風化巖層可截止。
該站自上而下依次為素填土、粉質黏土、中砂/粗砂、粗砂/礫砂、強風化泥質砂巖和中風化泥質砂巖。
(1)素填土:主要成分為粉質黏土,夾少量碎石和砂礫,厚度 1.2 m~4.8 m。
(2)粉質黏土:厚度 0.3 m~8.8 m,層底標高 —1.22 m~6.87 m。
(3)中砂/粗砂:厚度 0.3 m~4 m,層底標高 0.71 m~5.13 m。
(4)粗砂/礫砂:厚度 1.1 m~9 m,層底標高 —6.71 m~2.17 m。
(5)強風化泥質砂巖:厚度 0.3 m~4.8 m,層底標高—13.94 m~—9.56 m。
(6)中風化泥質砂巖:厚度 1.3 m~9.5 m,層底標高—20.55 m~—9.76 m。
地下水類型主要是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巖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又分為上層滯水、潛水和承壓水,地下水穩(wěn)定水位埋深為 2.4 m~5.0 m;基坑基巖裂隙水日涌水量約為51300 m3。
TRD 工法是指在各類土層和砂礫石層中連續(xù)成墻的成套設備和施工方法。TRD 工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鏈鋸式刀具箱豎直插入地層中,然后作水平橫向運動,同時由鏈條帶動刀具作上下的回轉運動,攪拌混合原土并灌入水泥漿,固結原來位置上的泥土,在地下形成等厚度、連續(xù)、高防滲質量、有一定承載力的水泥土墻,以達到帷幕止水效果的施工方法。TRD 工法主要應用在各類建筑工程、地下工程、護岸工程、大壩、堤防的基礎加固、防滲處理等方面(參見 JGJ/T 303—2013《渠式切割水泥土連續(xù)墻技術規(guī)程》)。
(1)施工深度大: 最大深度可達 60 m,成墻 550 mm~850 mm。
(2)適應地層廣:可以適用于 N 值 100 擊以內的土層,還可在粒徑小于 100 mm 的卵礫石層和無側限抗壓強度不大于 10 MPa 的軟巖層中施工。
(3)成墻品質好:在墻體深度方向上,水泥土攪拌均勻,離散性小,強度高。
(4)防水效果好:墻體透水系數(shù)可達 1×10-5cm/s~1×10-7cm/s。
(5)成墻精度高:隨鉆的多段式測斜儀及鉆進參數(shù)儀對墻體質量實時監(jiān)控,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1/250。
(6)穩(wěn)定性高:設備高度低,重心穩(wěn),適用于高度受限的作業(yè)環(huán)境。
(7)無縫連接:連續(xù)成墻,墻體等厚,型鋼間距可任意設置。
(8)設備性能獨特:TRD 設備獨特的刀具設計及縱向攪拌模式,具有一定的排渣能力,可將一般的障礙物及石塊帶到漿層表面,方便清理。
TRD 施工所需主要裝置如表 1 所示。
表1 TRD 施工主要裝置
2.4.1 適用地層
(1)土層:人工填土、黏性土、淤泥土和淤泥質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卵礫石土層;標貫值 N<100,最大粒徑小于 100 mm。
(2)巖層:單軸抗壓強度小于 10 MPa 的巖層。
2.4.2 墻 深
TRD 墻深不宜大于 50 m。
2.4.3 墻 厚
墻體厚度可取 550 mm~850 mm,50 mm 模數(shù)變化。
2.4.4 材 料
TRD 墻所用水泥應采用強度等級不低于 P.O42.5 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摻量不宜小于 20%,水灰比宜取1.0~2.0。
2.4.5 強度及抗?jié)B要求
水泥土 28 d 無側限抗壓強度標準值不宜小于 0.8 MPa;滲透系數(shù)不應大于 1×10-7cm/s。
等厚度水泥土連續(xù)墻建造工序采用 3 循環(huán)的方式,即切割箱鉆至設計深度后,首先通過切割箱底端注入高濃度的膨潤土漿液(挖掘液)進行先行挖掘地層一段距離(8 m~12 m)與原位土體進行初次混合攪拌,再回撤挖掘至起始點后,拌漿后臺更換水泥漿液(固化液),通過壓漿泵注入切割箱底端與挖掘液混合泥漿進行混合攪拌,固化成墻。
3.1.1 TRD工法三循環(huán)施工工序
(1)實地調查??紤]管線及障礙物的存在會影響 TRD成墻的連續(xù)性,施工前應首先掌握工程地質及環(huán)境情況,分別采用物探及人工挖探的方式探明地下障礙物及管線情況。
(2)機械及后臺組裝。施工前完成 TRD 設備組裝;完成后配套設施(水泥罐、螺旋機、攪拌機、注漿機、空壓機、電路、水路等配套設施)的組裝;調試 TRD 設備及配套設施,使其正常運行。
(3)測量放線。施工前先根據(jù)設計圖紙和業(yè)主提供的坐標基準點,精確計算出 TRD 工法止水帷幕(試成墻)中心線角點坐標;利用測量儀器進行放樣并進行坐標數(shù)據(jù)復核;做好護樁工作并通知相關單位進行放線復核。
(4)開挖前準備。開挖導槽和預埋穴,將預埋箱吊放入預埋穴;考慮 TRD 機械平穩(wěn)行走,須在導槽邊鋪設 3 cm厚鋼板;根據(jù)墻體設計深度進行刀箱組裝。
(5)先行挖掘。切割箱打入土體至設計深度后,橫向切割土體;同時注入挖掘液(膨潤土),每立方米被攪拌土體膨潤土摻入量控制在 30 kg~50 kg,挖掘液注漿壓力控制在 1.5 MPa 左右,48 h 內推進長度不得大于 30 m。
(6)回撤攪拌。待先行挖掘完成該區(qū)段后再回撤攪拌,將加入膨潤土的土體充分混合攪拌,確保其混合泥漿流動度控制在 160 mm~240 mm。
(7)固化攪拌成墻。水泥摻量應取決于土質條件和所要求的水泥土強度,計算出土體體積及質量,控制水泥摻量一般為 25%~28%。水灰比取 1.2~1.4。固化液混合泥漿流動度宜控制在 180 mm~220 mm,固化液注漿壓力為2 MPa 左右。在注漿成墻的同時,須將置換出來的泥漿集中處理。
(8)置換土處理。將施工中產生的廢棄泥漿統(tǒng)一堆放,集中處理,待晾曬后及時外運。
(9)刀箱拆解。施工結束后,將刀箱拆解,清洗干凈后分類堆碼,以備周轉。
3.1.2 TRD 工法三循環(huán)施工工序流程圖
TRD 工法三循環(huán)施工工序流程如圖 1 所示。
圖1 TRD工法三循環(huán)施工工序流程圖
3.2.1 切割地下管線處理
當 TRD 樁機遇小直徑、不可改移的地下管線時,須提出刀箱,跳過管線,采用咬合旋噴樁處理。如圖2所示。
圖2 切割地下管線處理方案示意圖
3.2.2 基坑拐角處冷縫處理
一般來說,基坑拐角處冷縫處理采用咬合旋噴樁處理方案,如圖 3 所示。
圖3 基坑拐角處冷縫處理方案示意圖
3.2.3 盾構擴大段處理
一次提刀并結合咬合旋噴樁處理,或不提刀,采用 15°轉角過渡,并對夾層土體采用咬合旋噴樁處理,如圖4和圖 5 所示。
圖4 盾構擴大段處理方案之一次提刀示意圖
3.2.4 TRD 水泥土連續(xù)墻與鉆孔樁施工銜接
(1)先行施工 TRD 水泥土連續(xù)墻。TRD 水泥土連續(xù)墻作為止水帷幕,若先行施工,則須將尺寸向外擴展 15 cm~20 cm,且須待墻體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施工鉆孔灌注樁,避免鉆孔樁施工時破壞攪拌墻質量,影響止水效果。TRD 施工切掘前應安排專業(yè)測量人員進行測量放樣,通過兩點間的平行線來嚴格控制設備行走軌跡處在設計范圍內,從而不侵占鉆孔樁的施工部位。
圖5 盾構擴大段處理方案之不提刀、15°轉角示意圖
(2)先行施工鉆孔灌注樁。灌注樁起著支護基坑的作用,要承受抗剪力,因此必須確保灌注樁定位準確,鉆孔時確保成孔的垂直度。鉆孔樁成孔是旋挖成孔,因此在鉆孔過程中如果遇到特殊地質條件(如沙層),就有可能會發(fā)生塌孔現(xiàn)象。一旦坍塌面積過大,灌注樁砼澆筑完成后,極有可能侵占 TRD 水泥土墻的施工部位,不僅使設備在橫切過程中必定會切到鉆孔樁樁邊的混凝土,產生劇烈抖動,給整套設施帶來巨大的損傷,極大地影響了使用壽命,而且還無法保證施工進度。鏈刀式成槽設備,只適宜切割泥土、沙層、五類圍巖等低強度切割作業(yè)施工條件,無法切割諸如鉆孔樁混凝土之類高強度的作業(yè)對象。
如果后施工 TRD 止水帷幕,應向外擴展 40 cm 左右,并盡量降低成槽機對鉆孔樁的擾動,以減少止水帷幕施工對鉆孔樁影響。
TRD 成墻質量評測方法一般有原位檢測、室內測試及開挖監(jiān)測,評測項目如圖 6 所示。
圖6 成墻評測方法及評測項目
(1)原位檢測:主要是檢測鉆孔完整性和成墻滲透性。
(2)室內測試:主要是檢測連續(xù)墻無側限抗壓強度及抗?jié)B性。TRD 施工 28 d 后,取芯檢驗數(shù)量及方法按一個獨立延米墻身取樣,數(shù)量為墻身平面總延米的 1%,且主體結構不應小于 5 處,每個附屬結構不小于 1 處;每個取芯鉆孔應根據(jù)土層分布和墻體所在位置的重要性,在墻身不同深度處取樣,且在基坑坑底附近應設取樣點,取芯數(shù)量不少于 3 組(參見 JGJ 120—2012《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
(3)開挖監(jiān)測:在 TRD 連續(xù)墻基坑開挖過程中,系統(tǒng)監(jiān)測多為物理場變化。該測試主要是基于不同地層差異性的墻體以及灌注樁受力、墻體滲透性、墻體及灌注樁位移等;測試的目的是便于系統(tǒng)地研究與評價該工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為后續(xù)設計改進提供科學依據(jù);在數(shù)據(jù)現(xiàn)場監(jiān)測獲取基礎上,努力實現(xiàn) Web 在線數(shù)據(jù)發(fā)布。
3.4.1 掘削垂直精度的管理
TRD 工法特有的切割箱垂直度的管理,是為達到大深度施工目的,以確保良好的止水性而進行的管理項目。利用切割箱內部安裝的多段傾斜計,管理成墻的垂直精度,一般可確保 1/250 以內的精度。
3.4.2 墻垂直線及墻中心的位置的管理
TRD 連續(xù)墻的垂直線及墻中心位置的管理,其方法是在 TRD 施工主機不同位置上安裝兩塊透明板并設置管理點,將激光經緯儀的激光射線打在管理點上,以此進行墻中心的位置監(jiān)控管理。
3.4.3 切削土體施工管理目標
切削土體施工的管理項目主要包括:泥漿的液面高度、比重、TF 值、浮出率,刀具的切削寬度、損傷程度(刀頭、刀板、刀架),墻芯位置,切削箱體的垂直精度、磨損量,鏈條的轉速、磨損量,具體參數(shù)如表 2 所示。
表2 切削土體施工管理目標
3.4.4 成墻施工管理目標
成墻施工的管理項目主要包括:未凝固泥漿的液面比重、TF 值(即時)、TF 值(30 min 以后)、浮漿率,固化液的注入率偏差(相對于設計值)、配合比偏差(W/C),成墻速度偏差和鏈條轉速,具體參數(shù)如表 3 所示。
表3 成墻施工管理目標
(1)施工前應掌握場地地質及環(huán)境資料,查明不良地質及地下障礙物的詳細情況,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制定應急預案。清除地下的瓦礫、廢管、木樁、混凝土塊等雜物后方可施工。
(2)水泥用量及水灰比等參數(shù)宜根據(jù)墻體性能要求和土質條件由試驗確定。水泥宜采用強度等級不低于 P.0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摻入比應根據(jù)土質條件及要求的水泥土強度確定,且不宜小于 20%,水灰比宜取 1.0~2.0(參見 GB 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guī)范》)。
(3)等厚度水泥土攪拌墻切割箱自行打入挖掘工序及先行挖掘地基過程,切割液的注入量宜控制到最小,必要時可預先回填黏土。
(4)施工過程中應檢查鏈狀刀具的工作狀態(tài)及刀頭磨損度,及時維修、更換和調整施工工藝。
(5)后續(xù)施工的墻體宜搭接已成型墻體,不宜小于500 mm,嚴格控制搭接區(qū)域的推進速度,使固化液與混合泥漿充分混合攪拌,確保搭接質量。
(6)TRD 工法成墻攪拌結束或因故停待后,切割箱體宜遠離成墻區(qū)域不少于 3 m,并在切割液中添加外加劑或采取其他技術措施,以防切割箱被抱死。
(7)拌制切割液、固化液所選用的水泥、膨潤土、外摻劑等原材料,其技術指標和檢查項目應符合設計要求和國家現(xiàn)行標準的規(guī)定(參見 GB 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guī)范》)。
(8)在施工過程中,對切割液、固化液的水灰比,切割液混合泥漿、固化液混合泥漿的TF值(泥漿流動度)應根據(jù)土質及現(xiàn)場條件進行監(jiān)控和適時調整,漿液不得離析,并且滿足國家現(xiàn)行規(guī)范及施工工藝的要求。其中,切割液的配制因地層而異,砂性地層可添加適量的顆粒調整材料,如優(yōu)質斑土等。
(9)轉角施工有墻內拔出與墻外拔出切割箱兩種情況,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采用墻外拔出切割箱。為保證接縫質量,施工時每到轉角處都應向墻體外側多施工1延米,形成“+”字形式的轉角接頭。
(10)在 TRD 施工時采用三步施工法:先行挖掘、回撤挖掘、成墻攪拌,即鋸鏈式切割箱鉆至預定深度后,首先注入切割液先行挖掘一段距離,然后回撤挖掘至原處,再注入固化液向前推進攪拌成墻。
(11)在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水泥土漿,應收集在導向溝內或現(xiàn)場臨時設置的溝槽內,水泥土漿處置應符合相應環(huán)保法規(guī)等的要求。
(12)對 TRD 施工質量的控制要求:水泥土攪拌墻深偏差控制值為 ±30 mm,墻體定位偏差控制值為±25 mm,墻厚偏差控制值為 ±30 mm,墻體垂直度控制在 1/250 以內。在開挖土方之前,應檢驗墻身水泥土的強度和抗?jié)B性能,要求墻體抗?jié)B系數(shù)應≤1×10-7cm/s,28 d 無側限抗壓強度應≥0.8 MPa,方可進行基坑開挖。
(13)宜采用剛切割攪拌完成未凝固的水泥土制作的試塊,測定墻身的強度和滲透系數(shù)。每臺班取一個獨立延米墻身取樣,每個取樣的取芯數(shù)量不少于 3 組,根據(jù)土層分布和墻體所在位置的重要性在墻身不同深處的三點取樣,水下養(yǎng)護 28 d 后,測定無側限抗壓強度及滲透性能。
(14)在 TRD 施工過程中若遇地下管線,應盡量采取臨時改移措施加以保護;若無法改移,則在 TRD 無法施工的范圍內采用旋噴樁進行咬合止水,咬合范圍不小于300 mm。
(15)宜首先施工 TRD 水泥土攪拌墻,待墻體具有一定強度后,再施工鉆孔圍護樁。
(16)TRD 施工方必須具有專業(yè)施工資質,且有相關施工經驗,并執(zhí)行 JGJ/T 303—2013《渠式切割水泥土連續(xù)墻技術規(guī)程》的有關規(guī)定,確保水泥土攪拌墻不滲漏。若有滲漏,則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保證基坑安全。
(17)由于 TRD 工法目前應用較少,缺少成熟的施工經驗,使用時應結合車站具體地質情況設置試驗段,經專家評審后方可施工。
本項目中正陽路站采用了 TRD 工法水泥土連續(xù)墻止水帷幕新技術,通過本工程實踐,TRD 工法水泥土連續(xù)墻止水效果遠優(yōu)于高壓旋噴樁止水。本文結合該項目簡要介紹了 TRD 工法施工工藝及施工質量控制要點,以供類似工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