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以廣
【文題亮相】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睋Q句話說,我們能在山川溪泉中聽見回蕩的心聲,在花草樹木間發(fā)現(xiàn)人生的影子。請以某一情景(或事物)入題,寫一篇作文,以表達自己的某種人生感悟。要求:(1)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2)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3)做到文從字順;(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片段擷英】
面前的這株枯竹,枝干枯黃,一身蕭索,在躊躇滿志、正值青春的眾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連連——我仿佛見到了它的前身:某個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從土里鉆出頭來,好奇地打量著這個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舊盔甲,用力拔長。寧靜的夏夜里,它與清風交談,與明月對望;它聆聽夏蟬的歌唱,知悉秋蟲的心事;它也團結(jié)土壤,與寒風對抗。
這株枯竹也引發(fā)了我對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為一支笛、一管簫,嘯嘯天籟游走于天地蒼穹間;它是“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煮茶吟詩的高雅;它是竹籬上爬滿牽牛花的田園;它是竹籃采野花、摘野菜的詩意;亦或是走進尋常百姓家,化身竹筷為吃飯,化身竹竿為晾衣;再或,它成為農(nóng)家灶膛里的柴火,化為一縷縷溫暖的炊煙……
它是陸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獲幽林賞,端居無俗情”,它是劉禹錫,“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它是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它是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它是鄭板橋,“雪壓不倒,風吹不折”,
枯竹,仿佛是走過盛年、走過無數(shù)人生風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終結(jié),而是走向了更高遠的生命!
(選自梁惠娣《枯竹》)
思維火花
寒冬時節(jié),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給作者帶來了無限遐思和融融暖意。在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一種植物,在與你不期而遇間,帶給你點滴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