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菊芳
(泰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321)
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其病理特點為肝細胞中的脂肪儲存與脂肪變性,且無酗酒史,為我國多發(fā)病與常見病[1]。為明確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患者臨床效果,本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予分析,現(xiàn)內(nèi)容如下:
選擇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40例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患者臨床資料予以對比分析,依據(jù)護理方法不同分為2組;對照組(20例),年齡21-70歲,平均(45.00±2.30)歲,病程1-2年,平均(1.50±1.02)年,男女比14:6;實驗組(20例),年齡22-71歲,平均(46.00±2.50)歲,病程1-3年,平均(2.00±1.52)年,男女比16:4;兩組上述基線資料中,具可比性(P>0.05)。
對照組予以一般護理,包括飲食指導、藥物指導、心理指導等;實驗組予以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內(nèi)容如下:(1)飲食指導:首先需評估患者體重、飲食習慣,再予以針對性的飲食方案。叮囑患者多食維生素、膳食纖維、礦物質等食物;攝入蛋白質主要以魚類、乳類、蛋類為主,攝入碳水化合物時主要以新鮮水果與蔬菜、谷薯類為主;食物比例需由專業(yè)的營養(yǎng)師進行食譜調配。(2)健康宣教:由于該病可影響患者血脂代謝及損傷肝功能,導致不良情緒的產(chǎn)生;因此,護士應積極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工作。細心及熱情為患者闡述該病發(fā)生機制與高危因素、基本護理與治療、注意事項、病情進展狀況,從而促使其對該病的正確認知,進而可顯著提高其對戰(zhàn)勝疾病的自信心。
對比兩組肝功能狀況,選取全自動式生化分析器測定患者血脂與肝功能狀況,血脂代謝:取酶法測定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取酶法測定患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取重氮鹽反應方法測定總膽紅素(TBIL)。按照焦慮自評量表(SAS)[2]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焦慮與抑郁狀況行評分,SAS分界值為≥50分,SDS的分界值為≥53分,分值愈高,患者不良心理狀況愈差。
本數(shù)據(jù)予SPSS21.0軟件處理,正態(tài)計量(±s)數(shù)據(jù)組間對比通過t進行檢驗;當2組對比顯示高度差異,即提示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血脂代謝狀況顯著更優(yōu)(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血脂代謝對比(±s,mmol/L)
表1 兩組血脂代謝對比(±s,m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n) TG LDL-C TC HDL-C對照組 20 1.90±0.90 3.20±0.90 5.00±0.70 1.20±0.10實驗組 20 1.40±0.20a 2.20±0.30a 4.01±0.10a 1.50±0.20a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肝功能狀況顯著更優(yōu)(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肝功能對比(±s)
表2 兩組肝功能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n) ALT(U/L) AST(U/L) TBIL(μmol/L)對照組 20 45.02±3.05 36.08±2.07 21.02±1.07實驗組 20 30.02±2.01a 24.01±1.02a 11.78±1.04a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心理狀況改善顯著更優(yōu)(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心理狀況對比(±s,分)
表3 兩組心理狀況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n) SAS SDS對照組 20 34.07±1.08 37.02±1.02實驗組 20 14.08±2.01a 18.04±1.02a
非酒精單純性脂肪肝屬于一種和胰島素抑制與遺傳密切聯(lián)系的代謝性肝臟疾病,其病因為肝內(nèi)脂肪過度蓄積引發(fā),能夠致使血脂代謝紊亂,顯著傷害肝功能,從而影響其身體健康[3]。為明確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患者護理效果,本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予以對比分析。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TG(1.40±0.20)mmol/L等均更優(yōu);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ALT(30.02±2.01)U/L等均更低;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SAS評分(14.08±2.01)分等均更優(yōu);表明將綜合性護理干預應用于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患者中,不僅可顯著改善其血脂代謝及肝功能狀況,且可顯著緩解其心理狀況。分析因素可能為:一是,由于部分患者缺乏對該病相關知識了解,使患者易產(chǎn)生不良心理;使得該病的心理教育與健康教育對患者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護理人員需全方面評估患者,包括:依據(jù)其文化程度與家庭環(huán)境、性格、脾氣等,且于入院過程中,需密切觀察患者心理狀況,從而可及時予以適宜的心理干預措施,進而可顯著緩解其抑郁、焦慮等情緒。二是,由于該病可顯著影響患者血脂代謝及肝功能,因此,需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告知患者需正確攝入食物、營養(yǎng)均衡、粗細搭配、飲食保持規(guī)律性,且應積極協(xié)助患者改進不良飲食方式與習慣,并限制總熱量添加,從而可促使患者機體中剩余的脂肪進行氧化消耗,進而促使肝細胞再生與復原,達到改善患者血脂代謝及肝功能狀況效果。三是,運動指導,通常指導患者采取有氧運動,其能夠高效增強與預防臨床醫(yī)治作用,且細心叮囑患者運動時需循序漸進,并堅持運動,從而達到良好效果。受外部因素等限制,關于將綜合性護理干預用于患者中護理滿意度未分析,待臨床探究,并予以補充。
總結上文,將綜合性護理干預應用于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患者中,不僅可顯著降低其LDL-C、TG、AST、ALT指標,且可顯著緩解其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