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瑛 于利 李建斌 王神云 王紅
摘要 在結球甘藍栽培技術體系中,培育壯苗是關鍵。本文介紹了適合江蘇省鹽城地區(qū)應用的3種主要結球甘藍育苗技術,以期為廣大生產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結球甘藍;苗床育苗;穴盤育苗;漂浮育苗;江蘇鹽城
中圖分類號 S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7-0082-01
結球甘藍是我國十字花科蔬菜作物中一類重要的蔬菜,因具有耐寒、適應性強、易貯、耐運等特點[1],在全國各地普遍栽培;而且其營養(yǎng)豐富,在抗癌蔬菜中排第5位,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目前,全國各地種植面積達到90萬hm2左右,鹽城地區(qū)甘藍年種植面積為1 500 hm2左右。培育壯苗是獲得優(yōu)產、高產的首要因素。目前,生產上主要應用傳統(tǒng)的苗床育苗,同時大力推廣穴盤育苗和省工易管理的漂浮育苗技術。不同的育苗方式適應不同的種植規(guī)模和種植方式,且具有不同的特點,本文主要介紹結球甘藍3種不同的育苗方式,以期為廣大種植戶提供參考。
1 苗床育苗
1.1 地塊選擇
傳統(tǒng)的苗床育苗技術,適宜小面積甘藍種植,尤其是農戶小面積種植,便于操作,但費工、費力,苗床管理不方便。苗床育苗要選擇土壤肥沃、通風良好、前茬未種植過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的地塊作苗床。因長江流域以南雨水充沛、地下水位高,所以選擇排水設施較好的地塊,而且要起高畦;其他干旱地區(qū),可以采用平地進行育苗。
1.2 苗床制作
苗床經(jīng)充分翻曬,施入適量腐熟有機肥,可防養(yǎng)分流失。起高畦苗床寬1.0~1.5 m或2 m,精細整地,土壤細碎,輕拍壓實,畦面平整;平地苗床寬最好也在1~2 m之間,便于操作,要求同高畦苗床。
1.3 播種
播種方式可以選擇撒播或條播。若撒播,先播種再撒一層細土,然后澆足水;若條播,播前要澆足底水,待底水滲透后,再將種子均勻地播成長條,然后撒一層細土(或基質),上面再撒一層水,使覆蓋的細土(或基質)濕透。播種后,搭蔭棚或蓋遮陽網(wǎng),以防曝曬;搭塑料薄膜棚,以防暴雨沖刷[2-3]。
2 穴盤育苗
穴盤育苗適合基地規(guī)模種植,無需間苗拔草,幼苗整齊健壯、根系發(fā)達、生長速度快[4];但對水分管理要求較高,基質容易蒸發(fā)失水,穴盤育苗澆水不僅需澆水均勻,而且需要增加澆水次數(shù)。早春和冬季育苗需要在溫室內進行,或是在塑料大棚內進行。
2.1 營養(yǎng)土配制
穴盤育苗的基質應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狀,pH值在6.0~7.0之間、孔隙度為70%~90%,可以直接購買專用基質,也可以自制營養(yǎng)土。自制營養(yǎng)土的方法是選擇3年內未種過十字花科蔬菜的園田土或稻田土9份,加充分腐熟農家肥1份,然后1 m3營養(yǎng)土加過磷酸鈣1 kg、硫酸鉀0.6 kg,充分混勻,裝入穴盤;也可用草炭、珍珠巖和蛭石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自制的營養(yǎng)土需加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者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進行消毒處理。
2.2 基質裝盤
播種前,將準備好的基質倒在干凈的場地上,壓碎并加水攪拌,一直攪拌到用手能將其捏成團為止,水從指縫滲出而不下滴,說明基質含水量合適。將拌濕的基質裝入穴盤中,用刮子刮平,保證每個穴中都裝滿基質。將空穴盤放在裝滿基質的穴盤上,并輕壓一下上方空穴盤,使基質上形成一個小坑(大小0.2~0.5 cm),作播種孔。
2.3 播種
播種方式可以采用人工播種、半機械化播種及機器播種,人工播種適宜小面積種植,機器播種適宜大面積種植。保證每穴1粒種子,播種后將穴盤整齊地擺放在苗床上,并輕灑一層基質進行覆蓋,然后澆水,直到穴盤滲出水為止,最后在苗床表面覆蓋一層無紡布用于保濕,覆蓋3~5 d,出苗后可揭開[5-6]。
3 漂浮育苗
漂浮盤大棚(或日光溫室)育苗,適宜結球甘藍規(guī)模生產種植,具有同穴盤育苗、不需間苗除草、無需澆水和節(jié)省勞動力等特點。但早春和冬季育苗時,要采取適當方法降低空氣濕度,減少病害。
3.1 育苗池準備
育苗池深度一般為20 cm左右,長和寬根據(jù)地點和育苗盤大小而定。一般育苗池的寬度較實際放入育苗盤的總寬度寬2~4 cm,長度較實際放入育苗盤的總長度長3~8 cm,以便于育苗盤的取放。在大棚內育苗,大棚宜采用南北向;四周可加設防蟲網(wǎng),避免蟲害。育苗基質的準備同穴盤育苗。
3.2 播種
播種方式同樣可以采用人工播種、半機械化播種和機械化播種。根據(jù)育苗數(shù)量,挖大小適宜的育苗池,裝入穴盤,待播種。播種采用手動播種機干籽直播,無需催芽。播種后表面覆蓋一層0.2~0.3 cm厚的基質,然后將穴盤放于育苗池中[7]。育苗池中水的電導率(EC值)在150~800 μS/cm之間比較適宜。
4 參考文獻
[1] 方智遠,劉玉梅,楊麗梅,等.我國甘藍遺傳育種研究概況[J].園藝學報,2002,29(增刊1):657-663.
[2] 劉本生,孫欽平,羅一鳴,等.華北地區(qū)結球甘藍的有機栽培技術[J].蔬菜,2009(12):20-22.
[3] 李青云.春甘藍育苗管理要點[N].河北科技報,2007-01-27(004).
[4] 張麗娟.甘藍工廠化穴盤育苗技術[J].園藝特產,2018(8):86.
[5] 王華英.甘藍類蔬菜穴盤育苗產業(yè)化示范[J].蔬菜,2016(5):67-70.
[6] 楊風勤,胡勤儉.夏秋季甘藍穴盤育苗關鍵技術[J].河南農業(yè),2013(19):45.
[7] 李兆虎,王神云,黃建新,等.水果甘藍溫室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J].現(xiàn)代園藝,2016(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