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10月11日文章,原題:對中國來說,亞得里亞海上的一座大橋就是一條通往歐洲之路作為源于歷史和巴爾干戰(zhàn)爭的奇事,克羅地亞一隅被鄰國波黑的一小塊地方與克國其他領土相隔離??肆_地亞一直希望利用一座大橋來把這片臨海狹長陸地與其他領土相連。只是幾十年來,這項受挫于戰(zhàn)爭、腐敗、政治爭吵和全球金融動蕩的項目幾乎沒取得多少進展——直到中國人今夏來到。隨著鉆頭轉動及工程師每天到來,一家中國建筑企業(yè)中國路橋,正成為接手該項目的最新公司。
對許多克羅地亞人來說,僅是這個渴望已久的項目朝竣工方向進發(fā)就值得慶賀。但對于一直對讓中企進入歐洲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市場保持警惕的歐盟來說,該項目是“測試案例”,歐盟擔心中企會破壞競爭、無視勞動法、壓低工資。這座大橋是(以)中企(牽頭的聯(lián)營體)獲得的首個主要由歐盟出資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
在2013年加入歐盟的克羅地亞看來,在各種大橋擔當政治、外交角色的巴爾干地區(qū)——當尋求團結地區(qū)不同民族和宗教群體時,當政者就在河流上和山谷間架橋,該項目已成為能利落解決曾無解的問題且成本相對較低的方案?!斑@對克羅地亞和該地區(qū)都意味著很多”,項目監(jiān)理工程師塞吉丁說,“這將成為克羅地亞的國家象征之一?!?/p>
除了這座大橋,中國還正尋求通過其他方式與克羅地亞發(fā)展更密切關系,例如旅游高峰期在該國的杜布羅夫尼克舊城中心聯(lián)合巡邏等。表面看,此類巡邏意在幫助解決與中國人有關的事務,但這也將為克國明年在該市舉辦以中國為主導的投資倡議會議(即“16+1”峰會)進行預演。
該市市長表示,與中國在巴爾干開展的其他項目不同,該大橋并非由中資銀行出資,“這是一種雙贏?!贝髽蚬さ厮诘貐^(qū)行政長官穆斯塔匹克說:“對我們而言,這座大橋的建設就是無價(之舉)。”當他看到修建橋墩的燈光時,無法抑制(激動)情緒?!斑@意味著這一次它終將變成現(xiàn)實?!薄ㄗ髡唏R克·桑托拉等,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