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發(fā)生于中老年的慢性進展性神經變性疾病,臨床以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障礙為主要特征。既往帕金森病臨床研究比較側重運動障礙的評估和治療,而對其非運動癥狀,尤其是精神癥狀如焦慮、抑郁等關注甚少。止顫湯是我院名中醫(yī)、腦病科學術帶頭人李如奎教授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效驗方,既往圍繞止顫湯開展的臨床研究顯示:止顫湯能夠改善PD病人的運動癥狀[1-3],而本研究觀察治療前后病人焦慮、抑郁改善情況,評估止顫湯治療帕金森病病人精神癥狀的臨床效果。
1.1 病例選擇
1.1.1 診斷標準 帕金森病西醫(yī)診斷參照英國帕金森病協(xié)會腦庫制定的相關標準[4];焦慮嚴重程度參照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14項進行評分;抑郁嚴重程度參照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24項進行評分。
1.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帕金森病西醫(yī)診斷標準;②HAMA評分大于14分;③HAMD評分大于8分;④年齡40歲~85歲;⑤改良Hoehn-Yahr分級法病情在4期及以下。
1.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心、肝、腎、腦器質性病變者;②精神病、癲癇、孕婦及哺乳期婦女;③存在失語、聾啞或嚴重認知障礙;④不能按時服藥和配合檢查者。
1.2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yī)醫(yī)院腦病科門診及住院部病人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42歲~84歲(66.04歲±7.50歲);病程0.5年~10年(5.25年±2.76年);其中合并基礎疾病用藥病人44例,無基礎疾病用藥病人16例;改良Hoehn-Yahr分級0期~5期(2.58期±1.36期)。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嚴重程度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單純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疾病修飾治療藥物選用鹽酸普拉克索片、鹽酸司來吉蘭片,癥狀性治療藥物選用苯海索片、金剛烷胺片、多巴絲肼片、卡左雙多巴控釋片等。根據病人具體病情選擇單藥治療或多藥聯(lián)合治療。
治療組在對照組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服止顫湯煎劑(方藥組成:炙黃芪、丹參、知母、白芍、鉤藤、制大黃、升麻,中藥飲片由我院藥劑科提供)。煎服法:每日1劑,水浸泡30 min,煎取300 mL,早晚分服。每兩周根據病人病情變化,在止顫湯原方基礎上,適當改變藥物劑量,療程為6個月。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的帕金森病評定量表(UPDRS)[5]積分、HAMA評分、HAMD評分變化。
2.1 兩組治療前后UPDRS積分變化 兩組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UPDRS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3個月、6個月UPDRS積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3個月、6個月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UPDRS積分變化(±s) 分
2.2 兩組治療前后HAMA評分變化 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治療組HAMA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1個月、3個月、6個月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A評分變化(±s) 分
2.3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變化 治療后1個月、3個月,治療組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6個月,治療組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1個月、3個月、6個月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變化(±s) 分
PD是世界公認的神經科難治性疾病之一,其病理基礎主要是中腦黑質多巴胺神經元脫失、凋亡,從而導致紋狀體多巴胺含量下降。國內外對于PD的臨床研究多數集中在對運動障礙的評估和治療方面,但事實上運動障礙并非是影響病人生存質量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一些PD病人的非運動癥狀比運動障礙更具致殘性[6]。精神障礙作為PD非運動癥狀中的一種,其臨床發(fā)生率國外報道約在88%[7],國內報道甚至更高,基本所有PD病人都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8],常見的有焦慮、抑郁、淡漠、情感缺乏、癡呆、驚恐等等。西醫(yī)治療精神障礙療效確切但是副作用明顯,中醫(yī)藥治療PD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帕金森病可歸屬于中醫(yī)學“顫證”范疇,中老年人多發(fā),孫一奎在《赤水玄珠》中就曾提及“此病壯年鮮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中老年人,氣血俱虛,四肢百骸有失榮養(yǎng),故而振搖不已或肢強拘攣;人至老年,肝腎之陰漸虛,《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年四十而陰氣自半”,陰陽偏頗,陰虛陽亢,陽動化風,虛風內動,以致震顫。故氣血兩虧、肝腎陰虛是病之本。止顫湯即以此立意,黃芪補氣生血,知母滋腎養(yǎng)陰,白芍養(yǎng)肝滋陰,丹參養(yǎng)血活血,鉤藤清熱平肝,大黃祛瘀瀉濁。全方補氣血、滋腎陰、平肝風、瀉濁火、化痰瘀、升清陽,配伍精當,相輔相成。
止顫湯在臨床應用近20多年,既往對該方的研究多側重于能否有效改善PD病人的運動障礙,而本研究著重觀察止顫湯對PD合并焦慮、抑郁病人的治療效果,以明確止顫湯對改善PD病人精神障礙是否有益。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UPDRS積分、HAMA評分、HAMD評分均有所降低,并且隨著療程的延長分值逐漸降低,其中治療組UPDRS評分、HAMA評分、HAMD評分的降低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特別是對HAMA評分的改善尤其顯著,無論是兩組間的比較還是治療前后組內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說明,止顫湯聯(lián)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能更好地控制病人的帕金森病癥狀,減輕病人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進而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但本研究為單一小樣本試驗研究,將進一步通過臨床大樣本多中心試驗證實止顫湯對于精神障礙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