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石 諧
初夏,陽光流暢。溫州浙南農副產品中心市場,顧客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一位身材修長,穿著一件洗得發(fā)白的卡其布夾克衫,背著一只挎包的中年男子,徑直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位于市場里面的麗佳(化名)調味品商店。
這是一家專售南北貨和各種調味料的雜貨店,貨架上同時擺放著多種品牌的胡椒粉,琳瑯滿目的商品使逼仄的店堂更顯得逼仄。他走進店堂門口,如鷹一般的眼光巡視了一下貨架,拿起一袋5 0 0克的“唯加”白胡椒粉,發(fā)現(xiàn)沒有任何防偽標識,外包裝的塑料袋顏色淺、封口不平整,而且印刷字體粗糙,這是明顯的假貨。
于是,中年男子操著一口不太純正的普通話,沉穩(wěn)地問,“這個‘唯加’白胡椒粉,買多少錢一包?”坐在店堂里面百無聊賴玩手機的老板娘見有生意上門,趕緊站起來滿臉堆笑地說,3 0元錢一包(正品價格是6 0元左右一包),量多有優(yōu)惠。
“好,”中年男子露出不易察覺的一笑,說,“我先買五包?!闭f罷,中年男子掏錢。老板娘笑呵呵地說,大叔,我這里的胡椒粉貨色正宗,價格便宜,保你不吃虧。中年男子接過胡椒粉,放進斜挎在肩上的挎包,疾步離開市場。
中年男子在離市場稍遠的地方,立即致電當?shù)毓ど趟? 0分鐘過后,執(zhí)法人員趕到現(xiàn)場檢查,沒收了涉嫌假冒調味品,并按照工商法規(guī)予以處罰。
中年男子是上海好唯加食品有限公司(簡稱:好唯加)的市場部負責人袁楨華,此次,他是接到當?shù)卮砩痰呐e報,請示企業(yè)領導后,特地從上海前來維權打假的。
8月的一天上午,在上海市食品協(xié)會的辦公室里,筆者與袁楨華進行了一次關于打假的對話。
上海好唯加食品有限公司隸屬于上海市供銷合作總社,是一家有著8 0多年歷史的老“中華老字號企業(yè)”,專業(yè)生產胡椒粉、鮮辣粉、咖喱粉、五香粉、油咖喱等調味品。
袁楨華是“好唯加”的資深員工。他說,自從因工作需要從土產公司調到“好唯加”以后,所經歷的打假事件不下數(shù)百起。談起打假,他感觸頗深。
袁楨華記憶猶新地說,有一次,他在一家批發(fā)市場隨意走訪了相連的1 0個店鋪,竟有7家在賣假冒的‘唯加’調味品。還有“自作聰明”者將真假產品混在一起,卻統(tǒng)一以正品價格出售?!袄罟怼眰儽惶枚手財[在貨架最醒目的位置。店老板私下透露,大興貨本小利大,一包假冒的5 0 0克裝胡椒粉,進價只要6元,還不到正品市場價的1/8。
有一次,袁楨華在西安一家批發(fā)市場對一家店鋪的老板說自己要買一大批廉價調味品,這名小老板頓時面露難色:“我們只是代銷的,店里東西不多,要不過幾天給你送去?”
“這些調味品是哪里生產的?我可以直接去拿貨。”一聽這話,老板直擺手:“不用去,不用去,有人送上門的?!彼f,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一輛“神秘”的面包車定期駛入批發(fā)市場,給那些愿意從事“代銷”生意的老板發(fā)一些貨。
袁楨華說,在配合公安、工商執(zhí)法過程中,被查獲的每個老板都承認“沒有進貨憑證和發(fā)票”,也不肯說出送貨人的信息?!叭f一吃出問題來怎么辦?”面對執(zhí)法人員的質問,小老板們卻不以為然。原來,其中有幾個“老吃老做”的已不是第一次因售假而被查處了。
有一名售假的女老板甚至說,她根本不知道生產廠家在哪里,自己也擔心過質量問題,可因為一直沒出事,大家又都在賣,她也就“看樣學樣”了。
劣幣驅逐良幣,猖獗的假貨嚴重擠占了正品的市場。袁楨華舉例,僅僅在陜西渭南,由于假貨泛濫,使“唯加”的白醋銷售量金額,一年減少2 0 0萬元。
好唯加的一位代理商對此忿忿不平地說,他幾天才賣出一瓶正宗的“唯加”白醋,而其他店鋪的假貨因為價格便宜,賣得很快。這些買假調味品的人,有開餐館的,還有一些企業(yè)食堂。
袁楨華坦言,批發(fā)市場里賣調味品的店鋪多、牌子雜,若沒有廠家來鑒定,普通人根本無法看出真?zhèn)巍?/p>
一瓶瓶、一袋袋包裝精美的上?!拔印闭{味品,竟然產自青島郊區(qū)農村某居民小院內。袁楨華向筆者講述了下面這則打假故事:
袁楨華根據(jù)代理商提供的線索,經自己實地調研,發(fā)現(xiàn)青島郊區(qū)農村某居民小院內有一個加工銷售假胡椒面的窩點。于是,果斷向工商局舉報。
工商執(zhí)法人員接報后立即出動,前往該村查找,經過近一小時的拉網(wǎng)式排查,終于在村旁一垃圾堆處發(fā)現(xiàn)幾個印有“上海調味品廠”的“唯加”白胡椒包裝袋,工商人員據(jù)此斷定,制假窩點就在附近,隨即對附近的幾條胡同進行重點檢查。當走到接近村口的一條胡同時,一股異味撲面而來,在一戶沒有門牌號,大門從內反鎖的院門外,異味特別濃重起來,執(zhí)法人員上前敲門,好長時間,才從里面出來一位渾身粘滿灰塵的中年婦女,她把住門口,一條惡犬在她身后虎視眈眈,執(zhí)法人員出示執(zhí)法證件并講明身份,這名婦女才極不情愿地將門讓開,接受檢查。
不看不知道。在一間不足兩平方米的小屋內堆滿了用麻包、編織袋等包裝的胡椒面、辣椒面、咖喱粉,足足有1 6大包,約8 0 0公斤。墻角安放的小電磨就是用來加工這些調味品的唯一工具。在這間小屋對面的房間內,執(zhí)法人員又發(fā)現(xiàn)了大量印有“上海調味品廠”的“唯加”、“上海味好美食品有限公司”的“味好美”的塑料包裝袋千余個及不干膠封條和帶有“味好美”注冊商標的塑料瓶蓋、商標標識、標貼、打碼機、封袋機等。
在現(xiàn)場,工商人員還發(fā)現(xiàn)已包裝好未銷售的袋裝“唯加”白胡椒粉、鮮辣椒粉5 0余袋,瓶裝“味好美”椒鹽、蒜頭粉4 0余瓶等。另外在其住所的廁所內還發(fā)現(xiàn)了與“味好美”椒鹽、蒜頭粉等標貼瓶蓋配套使用的塑料包裝瓶5大包,近3 0 0個。
執(zhí)法人員在依法對假冒偽劣商品及制假工具進行查封時,該婦女又極力阻擋,并將狗放出,把住大門,阻礙執(zhí)法。后經執(zhí)法人員規(guī)勸、教育,才勉強同意配合。
“由于‘唯加’調味品有一定知名度,假冒、仿冒‘唯加’品牌的情況經常發(fā)生。”在前不久舉行的老字號商標企業(yè)座談會上,上海好唯加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志鵬直言,近兩年來我們在陜西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等地維權打假上百次,收到處罰決定書四十多份。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為商標侵權向法院訴訟十幾起,查獲的假冒產品、瓶貼、外包裝箱、包裝袋、封箱帶不計其數(shù)。
張志鵬說,令人感慨的是,市場內不但有“李鬼”,還有山寨(偽娘)。比如,在有的批發(fā)市場,左邊擺的是假貨“唯加”,右邊擺的是山寨產品“唯源”。明目張膽的李鬼加“偽娘”,防不勝防。他認為,現(xiàn)在假冒侵權名牌調味品的主要來源是,城郊結合部的地下加工窩點,這些窩點加工出來的調味品,看起來是名牌產品,實則是“三無”產品。
近兩年來,為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品牌聲譽、保護消費者的利益,構建良好的市場秩序,“好唯加”注重通過法律的途徑維護品牌的聲譽。他們申請了產品外觀設計專利,同時,在積極探索能否對老字號經典產品申請配方專利。并準備與專利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合作開展維權打假活動。張志鵬強調,這些方面的專業(yè)知識,還要向有關部門的同志做進一步咨詢。
在張志鵬看來,電商是把雙刃劍。電商的發(fā)展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同時為售假行為提供了新的渠道。目前,網(wǎng)上銷售假冒“唯加”產品的情況十分嚴重,由于沒有實體店,網(wǎng)上銷售假貨成本更低,打擊難度更大,網(wǎng)站平臺僅僅封停店鋪處理起不到大的威懾作用,售假者重新注冊馬上又開一家。在電商渠道如何有效維權是目前非常難解決的問題。
吊詭的是,在持續(xù)嚴厲的打擊面前,假冒產品就像打不死的“小強”,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稍不留神就“遍地開花”?究其原因,有關人士表示:
一是違法成本低。有售假者坦言,老實點的攤主說明是假貨,賣一袋能賺1 0元,“門檻精”的以假充真,可賺二三十元。而有關部門在查處中,是根據(jù)假貨數(shù)量作相應經濟處罰的,由于批發(fā)市場內單店庫存少,因此被罰的這點錢遠比售假的利潤少得多。撥撥算盤珠,趨利者自然是“爭先恐后”。
二是市場有需求。如今不少餐飲企業(yè)為了降低成本,對調味品“不求質量只求價低”,這些大興貨只要“吃不死人”,自然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
業(yè)內人士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大對售假者的懲處力度。同時,加強終端管理,對明知是假而依然買假企業(yè)也應嚴罰。行重典,以徹底關閉假貨流通的暗道,維持正常的市場秩序,改變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