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長青
(廣東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 510507)
江門市荷塘西江大橋為跨越西江的一座下承式體外系桿拱橋。主橋上部為3跨下承式體外系桿拱。拱肋的拱頂段采用單肢等寬箱形截面,拱腳段采用雙肢等寬工字形截面,拱肋由單肢變化為雙肢時,設計上增設了一個過渡段,即單肢變寬箱形截面。
該橋于1999年8月建成通車,至今已經經過了近16年的運營使用。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江門市經濟的發(fā)展,過往車輛數量及重量不斷激增,橋梁各構件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損傷。經檢測,該橋技術狀況等級評定為四類[1],需對大橋進行加固改造。
1) 拱腳面層混凝土出現(xiàn)大面積脫落破損,兩側拱肋近拱腳處上緣及側面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混凝土開裂,下緣則出現(xiàn)邊角缺失、主筋外露并銹蝕現(xiàn)象。
2) 拱肋下緣普遍存在大面積的露筋銹蝕、混凝土破損、脹裂等現(xiàn)象。
橋梁維修加固工程,其性質與新橋設計有很大不同,只有通過反復和大量的分析計算,進而了解結構目前的力學狀態(tài),找到病害的根本原因,方能達到加固設計的目的,因此,拱肋實際結構的模擬是關鍵。
為了評價荷塘西江拱橋拱肋的運營現(xiàn)狀,選以下3個工況對該橋進行檢算:原結構復算、考慮損傷折減后的計算、提高荷載等級計算。
全橋采用3D空間桿系模型,考慮引橋對主橋邊跨的受力影響,建立40 m+(3×110)m+50 m 5跨模型。全橋共20 305個節(jié)點、20 287個單元。見圖1。
圖1 結構受力分析計算模型
主橋共分為3孔,其中1號孔為潮連岸側,3號孔為荷塘岸側。
1) 按照原設計荷載原規(guī)范進行計算,選取3孔拱肋控制截面,按JTJ 023-1985 《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以下簡稱《85規(guī)范》)驗算。
根據《85規(guī)范》規(guī)定,拱橋橋跨大于70 m,沖擊系數取為0,其中L/4與L/8處截面負彎矩遠大于正彎矩,且拱肋截面頂板配筋較底板弱,因此,這2處截面由負彎矩控制,承載力驗算見表1。
由表1可見,拱肋截面均滿足承載力驗算要求,拱腳截面與拱頂截面安全儲備較小,其中2號拱腳安全系數為1.01,1號拱頂截面安全系數為1.01。
表1 原結構原荷載下拱肋主要截面承載力驗算表
2) 考慮沖擊系數后驗算。大量現(xiàn)有中下承式拱橋表明:中下承式拱橋動力放大系數較大,如車速為25 km/h時,新龍怮大橋動力系數為1.37;在三山西大橋跨中剎車時,動力系數為1.36。
故本橋擬在原荷載基礎上考慮1.2的汽車動力系數,此工況下拱肋承載力驗算見表2。
表2 考慮1.2動力系數后拱肋主要截面承載力驗算表
由表2可見,若考慮1.2的動力系數,拱腳截面與拱頂截面不能滿足承載力要求,其中3號拱拱腳安全系數為0.89,2號拱拱頂截面安全系數為0.78。其余截面的承載能力富余相較未計動力系數的工況均有所減弱。
由于篇幅所限僅示出各參數取值結果,根據《公路橋梁承載能力檢測評定規(guī)則》[2]及橋梁檢測報告[3]確定拱肋驗算修正系數的方法,經計算確定拱肋承載力惡化狀況評定標度為E=1.74,環(huán)境條件取為干濕交替、不凍、無侵蝕性介質,據此評定值確定承載能力惡化系數ξe=0.035。經計算確定拱肋截面損傷狀況評定標度為2.3,截面折減系數ξc=0.945,鋼筋截面折減系數ξs=0.93。在考慮結構損傷的情況下,拱肋主要截面承載力驗算結果見表3。
表3 損傷后拱肋主要截面承載力驗算表
由表3可見,考慮損傷后,拱腳與拱頂截面承載力明顯不足,其中3號拱腳截面承載力安全系數為0.46,1號拱頂截面承載力安全系數為0.8,其余截面的承載能力富余也相對原荷載作用工況有所減弱。
提高荷載等級[4]后,計算結果見表4(軸力壓為負,彎矩下部受拉為正;拱腳及L/8跨徑處數值為單肢工型拱肋的數值,其他部分數值為單肢箱型拱肋的數值。
表4 提高荷載等級后拱肋主要截面承載力驗算表
由表4可見,提高荷載等級后,拱腳、拱頂及3L/8處的承載能力均不能滿足要求,其中3號拱拱腳截面承載力安全系數僅為0.5,2號拱拱頂截面承載力安全系數僅為0.6;另1號拱圈與2號拱圈L/4承載力也不滿足要求,說明提高荷載等級后拱肋承載能力大幅下降。
1) 該橋原設計荷載為汽車-20級,掛-100級,在組合I、組合II、組合III荷載作用包絡下,該橋的拱肋截面承載力均滿足要求,但拱腳截面與拱頂截面安全儲備小。
2) 《85規(guī)范》中對于此跨度拱橋是不考慮動力系數的,若考慮動力系數進行拱肋截面驗算,拱頂截面與拱腳截面均不滿足承載能力要求,相比原荷載設計工況下最不利拱肋截面安全系數下降22%。
3) 考慮損傷折減的情況,拱腳截面與拱頂截面不能滿足承載能力要求,相比原荷載設計工況下最不利拱肋截面安全系數下降54%。
4) 提高荷載等級后,拱腳截面、3L/8截面、拱頂截面及部分L/4截面不能滿足承載能力要求,其中最不利拱肋截面安全系數相對于原荷載設計工況下降50%。
結論:原設計拱腳截面、拱圈部分截面容易發(fā)生破壞,應加強養(yǎng)護維修加固。
1) 對拱肋裂縫進行封閉,對拱肋底板下緣破損露筋部位進行鋼筋除銹后再對混凝土表面修補。
2) 對拱肋截面承載能力相對緊張的部位進行加固,以提高結構承載力,增強結構耐久性。結合受力特征,加固部位擬定為拱肋3L/8-拱頂下緣、L/4附近上緣及拱腳區(qū)段。
其中:①拱腳加固,拱腳由于與墩帽固結,為增強聯(lián)系,擬采取增大截面法進行加固,以便與墩帽聯(lián)結,提高整體性;②拱肋加固,粘貼鋼板加固。
加固后橋梁驗算采用JTG/T J22-2008 《公路橋梁加固設計規(guī)范》[5]進行增大截面粘貼鋼板的截面加固驗算。
加固后拱圈內力計算情況見圖2、圖3。
圖2 承載能力驗算彎矩(組合I,II,III包絡)
圖3 正常使用驗算彎矩(組合I,II,III包絡)
以2號拱圈3L/8處截面粘貼鋼板為計算算例,拱圈截面驗算結果匯總見表5。
表5 加固后拱肋主要截面承載力驗算表
由于L/8處拱肋截面未做加固處理,故表5中未列出該處截面驗算值。按上述措施加固,主拱肋加固后極限承載力基本滿足規(guī)范要求。
城市橋梁中拱橋分布較為廣泛,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各地經濟的發(fā)展,過往車輛數量及重量激增,由于使用年限較長,大部分構件均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損傷,其中拱腳、拱肋的病害尤為突出,考慮到新、舊規(guī)范對荷載(動力系數)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對該結構受力分析時應予以充分考慮,宜對新舊規(guī)范做受力分析對比,從而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加固方案。采取增大截面法的加固方案對于提高拱肋承載力較為有效,在設計加固后拱橋除能滿足運營荷載的使用要求外,還有一定的安全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