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壓縮性骨折(VCF)是臨床中發(fā)病率較高的骨折類型,其病因為間接暴力、直接暴力或肌肉拉力等[1]。其常見療法為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KP),該療法具有創(chuàng)傷性小、安全性高、手術時間偏短和術后快速康復等優(yōu)勢,其是VCF的首選術式。但PKP的治療效果受患者心理、術后護理等因素影響,為保證手術療效,臨床中多為該術式患者加用護理干預。圍術期護理是臨床護理中的常見模式,其具有護理全面性、系統(tǒng)性、連貫性和細致性等特征,備受臨床醫(yī)生與患者青睞[2]。選擇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44例VCF行PKP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圍手術期護理的應用效果,現(xiàn)將研究結果表述如下。
選擇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44例VC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直接批準。所有患者均行PKP治療,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患者劃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22例。A組中,男6例,女16例;年齡范圍為56~96歲,平均(65.14±2.16)歲。B組中,男5例,女17例;年齡范圍為58~92歲,平均(64.22±2.0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B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即生命體征監(jiān)測、環(huán)境護理和緊急處理等。A組給予圍術期護理。
1.2.1 PKP術前護理 術前,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解手術流程、微創(chuàng)特征、預期效果和術后不良反應等情況,并告知其手術配合方法,引用成功病例,使其負面情緒消除,進而主動配合治療。協(xié)助患者進行相關檢查,并評估其病情,配合醫(yī)生進行對癥治療。根據(jù)患者的病情與年齡等資料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使其身體狀況盡快符合麻醉與手術指征。叮囑患者多飲水,多進食蔬菜與水果,堅持清淡和高營養(yǎng)飲食,忌食辛辣與油膩類食物。若患者有明顯的便秘癥狀,可為其進行潤腸治療。指導患者床上大小便,并教授家屬皮膚按摩方法,同時確保皮膚清潔干燥。指導患者在床上練習俯臥位及腰部過伸位及指導患者進行床上擴胸、腰背肌鍛煉與深呼吸等康復訓練方法。
1.2.2 PKP術中護理 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應給予心理護理,講解手術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介紹主治醫(yī)生的臨床經(jīng)驗,避免其產生焦慮等情緒。術中應實時觀察其病情變化,并監(jiān)測生命體征,觀察切口情況,測量其皮膚溫度,監(jiān)測血流運動情況和指端感覺敏感性。評估其腰部與下肢部的感覺活動度,待骨水泥完成注射后,應及時拔出穿刺導針,并進行局部止血處理,做好腰圍保護工作。
1.2.3 PKP術后護理 術后,應繼續(xù)監(jiān)測患者的心率、血壓和呼吸等體征,給予低流量吸氧治療4~6 h,以確保其呼吸道暢通性。遵照醫(yī)囑使用止痛藥,若患者出現(xiàn)心率加快、血壓下降、冷汗與面色慘白等癥狀應立即報告醫(yī)生,并給予相應處理。評估患者有無神經(jīng)壓迫癥狀,如觀察雙下肢感覺、運動、肌力,評估觀察其局部皮膚有無腫脹、硬結及切口情況,若明顯滲血,應更換敷料,重新包扎。定時拍背與翻身,指導其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若痰液較多且粘稠,可進行霧化或吸痰等治療。勤更換衣物,確保床單被褥整潔和干燥,于骨突部位墊一氣圈。若患者易出汗則及時擦干汗液并使用松花粉,避免發(fā)生褥瘡。鼓勵患者于術后6~8 h鍛煉雙下肢遠端,以避免神經(jīng)根粘連。術后10~12 h可進行床上抗阻力伸膝練習,以改善股四頭肌活動度。術后2~4 d為患者佩戴腰圍,并行床下活動,循序漸進的增加活動量。指導其鍛煉腰背肌功能,提高脊柱穩(wěn)定性。
觀察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與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評估護理前后的VAS評分,分值為0~10分,分數(shù)與疼痛程度呈正比。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接近于B組,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下床活動時間與住院時間短于B組,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視覺模擬(VSA)評分均有所降低,且A組低于B組,組間與組內對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PKP是治療VCF的主要方法,其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且對機體的損傷性較小,術后并發(fā)癥較少[3]。有研究認為:該術式患者行圍術期護理能夠提高其手術療效,具體方法為:(1)術前護理:包括治療事項講解、手術配合指導、心理護理、協(xié)助檢查、病情評估、護理方案制定、飲食護理、便秘護理、床上大小便指導、皮膚護理和體功能訓練等[4-5]。(2)術中護理:包括心理護理、手術操作講解、主治醫(yī)生介紹、生命體征監(jiān)測、腰腿部活動度評估和止血護理等。(3)術后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監(jiān)測、使用止痛藥、癥狀評估、切口評估、壓瘡護理和功能鍛煉指導等[6-7]。經(jīng)圍術期護理后,患者的住院時間可明顯縮短,且利于其早期下床活動,并能緩解其疼痛癥狀[8]。圍術期護理注重護理干預的全面性、整體性與連續(xù)性,要求護理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專業(yè)的護理技能,可在臨床護理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避免不良事件發(fā)生,進而確?;颊叩淖o理安全[9-11]。其護理關鍵是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親密度,只有患者高度配合護理工作,主動傾訴護理需求,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結果為:A組的下床活動時間與住院時間短于B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VSA評分低于B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石英等[12]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梢?,圍術期護理可改善該術式患者的臨床指標,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VCF患者行PKP治療采用圍術期護理可改善臨床指標,緩解疼痛癥狀。
表1 對比臨床指標(±s)
表1 對比臨床指標(±s)
?
表2 對比VSA評分(±s,分)
表2 對比VSA評分(±s,分)
A組 22 7.35±0.32 3.15±0.24 49.249 0.000 B組 22 7.39±0.27 4.62±0.35 29.392 0.000 t值 - 0.448 16.247 - -P值 - 0.656 0.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