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靜,徐曉琴,周 瑩,陳遠方,傅更鋒,還錫萍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 南京 210009)
高效抗逆轉(zhuǎn)錄病毒治療(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是艾滋病治療中的里程碑事件。及時規(guī)范的進行治療不僅可以降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的病死率,而且可以減少病毒在人群中傳播的概率[1-2]。目前我國抗病毒藥物治療手冊推薦使用一線治療方案為3種藥物的聯(lián)合治療,其中包括兩種核苷酸類逆轉(zhuǎn)錄酶抑制劑(NRTI)和一種非核苷酸類逆轉(zhuǎn)錄酶抑制劑(NNRTI),二線治療方案含有蛋白酶抑制劑(PI)[3]。然而,隨著免費抗病毒治療的推行及治療人群的不斷擴大,由于服藥患者治療依從性不夠,以及病毒基因突變等原因[4-6],HIV-1基因型耐藥已成為現(xiàn)實的威脅。HIV-1耐藥不僅降低抗病毒治療的效果,減少藥物選擇范圍,并且增加HIV-1傳播的概率。本研究對江蘇省2010—2014年HIV-1耐藥基因數(shù)據(jù)進行回顧性分析,為臨床HIV患者抗病毒治療提供依據(jù)。
1.1 資料來源 收集2010—2014年江蘇省通過“HIV-1耐藥實驗室檢測系統(tǒng)”上報的江蘇省內(nèi)相關資料。根據(jù)抗病毒治療藥物手冊[3],在接受抗病毒治療24 W后,連續(xù)兩次血漿HIV RNA>400拷貝/mL定義為病毒學治療失敗。對于HIV-1感染者抗病毒治療滿一年,且病毒學治療失敗樣本納入本研究,其中病毒載量>1 000拷貝/mL的樣本進行in-House耐藥檢測。HIV病毒pol區(qū)序列通過美國斯坦福大學網(wǎng)站提供的HIV耐藥數(shù)據(jù)庫(Stanford 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進行比對后解讀耐藥情況及耐藥位點,并通過“HIV Databases”網(wǎng)站進行比對并記錄基因亞型。
1.2 統(tǒng)計分析 應用Excel 2007軟件整理各年度HIV-1基因型耐藥表型耐藥情況、耐藥基因位點及病毒基因亞型,應用Graph Pad Prism 5軟件進行繪圖及統(tǒng)計分析。計算各年度的病毒學失敗耐藥率,描述不同藥物間耐藥情況、耐藥相關基因位點及病毒基因亞型的差異。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及趨勢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類別抗病毒藥物的耐藥情況 共收集2010—2014年HIV-1基因型耐藥結(jié)果1 008份,各年份分別為74、113、197、278、346份,其中檢測為耐藥的比率分別為68.92%、48.67%、51.27%、52.52%和57.80%,均以NNRTI類耐藥常見,其耐藥率分別為62.16%、46.90%、46.70%、48.56%和53.76%。見圖1。
圖12010—2014年江蘇省抗病毒治療失敗人群HIV-1耐藥情況
Figure1Drug resistance of HIV-1 in people who failed in antiviral therapy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14
2.2 單個抗病毒藥物的耐藥情況 就NNRTI類藥物而言,除2011年四種藥物的耐藥率相近且以依曲韋林(ETR)為主以外,其余年份耐藥率位于前兩位的均為依非韋倫(EFV)和奈韋拉平(NVP)。EFV和NVP是我國目前免費使用的NNRTI類藥物,而且自2011年起至2014年,這兩種藥物的耐藥率逐年升高,見表1。2010—2014年,針對NRTI耐藥的前四位均為拉米夫定(3TC)、阿巴卡韋(ABC)、去羥肌酐(DDI)和恩曲他濱(FTC),尤其是DDI,其耐藥率有逐年上升趨勢(χ2=13.68,P=0.0002),見表2。對PI類藥物而言,主要是針對奈非那韋(NFV)的耐藥,耐藥率為4%左右。目前我國免費使用的克力芝(LPV/r)的耐藥率在1%以下,見表3。
2.3 耐藥位點檢測結(jié)果 目前該省對HIV-1耐藥檢測采用的是In-house方法,即通過擴增病毒編碼蛋白酶和部分逆轉(zhuǎn)錄酶的pol區(qū)基因,將序列上傳至Stanford數(shù)據(jù)庫比對,進而根據(jù)耐藥位點對藥物的耐藥程度進行分析。各年度間HIV-1蛋白酶區(qū)耐藥位點差別很大,2010年以L33F為主,2011、2013年以L10I/V為主,2012年以A71V/T/I/L為主,2014年以K20R/I為主,見表4。HIV-1逆轉(zhuǎn)錄酶區(qū)的耐藥位點在2011、2012年略有轉(zhuǎn)變,在2010、2011年以184、181和190位突變?yōu)橹?,而?012—2014年以184、181和103位突變?yōu)橹?,見?。
表1 2010—2014年HIV-1對非核苷類反轉(zhuǎn)錄酶抑制劑耐藥情況
ETR:依曲韋林;EFV:依非韋倫;RPV:利匹韋林;NVP:奈韋拉平
表2 2010—2014年HIV-1對核苷類和核苷酸類反轉(zhuǎn)錄酶抑制劑耐藥情況
3TC:拉米夫定;ABC:阿巴卡韋;AZT:齊多夫定;D4T:司他夫定;DDI:去羥肌酐;FTC:恩曲他濱;TDF:替諾福韋
表3 2010—2014年HIV-1對蛋白酶抑制劑耐藥情況
ATV/r:阿扎那韋+利托那韋;DRV/r:達蘆那韋+利托那韋;FPV/r:福沙那韋+利托那韋;IDV/r:茚地那韋+利托那韋;LPV/r: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克力芝);NFV:奈非那韋;SQV/r:沙奎那韋+利托那韋;TPV/r:替拉那韋+利托那韋
2.4 病毒基因亞型檢測結(jié)果 雖然各年度間HIV-1病毒基因亞型的構成不一,如2014年發(fā)現(xiàn)有CRF02_AG和CRF78_cpx,2011年發(fā)現(xiàn)F亞型等,但主要的亞型均為CRF01_AE、B和CRF07_BC。2010—2014年,CRF01_AE亞型總體呈上升趨勢(χ2=2.17,P=0.030),B亞型有下降趨勢(χ2=6.09,P=0.014),CRF07_BC亞型較為平穩(wěn)(χ2=0.32,P=0.574)。見圖2。
雖然中國HIV-1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在經(jīng)過抗病毒治療后,總體HIV-1耐藥率在4%左右[7],但抗病毒治療失敗人群HIV-1耐藥率介于48.59%~64.2%[8-9]。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2010—2014年江蘇省在治的抗病毒治療失敗者HIV-1耐藥率均值為55.65%,處于中等水平,但2011—2014年耐藥率逐年升高,需引起關注。根據(jù)抗病毒藥物治療手冊[3]:未接受抗病毒治療的HIV感染者推薦的一線抗病毒治療方案有TDF或AZT+3TC+EFV或NVP,若無禁忌證優(yōu)先使用TDF和EFV,本研究中TDF耐藥相對較低,為15%以下,EFV耐藥率在50%左右。但是對于TDF耐藥不能忽視,有文獻[10-11]報道在中低收入國家TDF耐藥的比例相對較高,尤其是TDF+3TC+NVP的組合更容易引起TDF的耐藥,并建議AZT作為二線治療首選。HIV-1逆轉(zhuǎn)錄酶區(qū)主要耐藥位點在2011、2012年略有轉(zhuǎn)變,表現(xiàn)為103位突變率超過190位突變,雖然103位突變和190位突變均會引起EFV和NVP的耐藥,但是103位突變更易引發(fā)對EFV和NVP的高度耐藥。
表4 2010—2014年HIV-1逆轉(zhuǎn)錄酶區(qū)耐藥位點檢測結(jié)果
表5 2010—2014年HIV-1蛋白酶區(qū)耐藥位點檢測結(jié)果
圖22010—2014年江蘇省抗病毒治療失敗人群HIV-1病毒亞型變化情況
Figure2Change in HIV-1 subtypes in patients who failed in antiviral therapy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14
HIV-1亞型上以CRF01_AE為主,且CRF01_AE占比呈上升趨勢,CRF07_BC所占比例也略有上升,與之相對的是B亞型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與張志敏等[12]報道MSM人群中HIV-1急性期感染者毒株亞型分布類似。此外,在江蘇地區(qū)的男男同性戀人群中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HIV感染率也是逐年上升[13-14],提示應關注性傳播人群尤其是男男同性戀人群HIV-1感染者的耐藥情況。在江蘇省耐藥警戒線的調(diào)查中也發(fā)現(xiàn)[15-16],2009—2011年,HIV-1 CRF01_AE亞型所占比率從40.4%上升至56.8%,而且在2015年CRF01_AE仍作為主要亞型,也說明抗病毒治療失敗人群HIV-1耐藥很可能會增加其新近感染者中耐藥株的傳播。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實驗室技術方法方面,目前采用的in-house基因型檢測方法擴增的成功率在80%~90%。因此,會有部分由于病毒核酸RNA含量低,而未能成功擴增的樣本造成檢測結(jié)果上的偏移。后期可以在未成功擴增樣本通過淋巴細胞中提取DNA來提高核酸擴增效率。
綜上所述,江蘇省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療失敗后,HIV-1基因型耐藥的比例有上升趨勢,應加強對抗病毒治療患者的耐藥檢測,從而及時合理調(diào)整抗病毒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