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英
摘 要:小說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有很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通過真讀、美讀、辨讀、擴讀、讀寫等方式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講的核心素養(yǎng)。真讀,即用飽滿的真情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美讀,即用優(yōu)雅的審美品位賞讀,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素養(yǎng);辯讀,即用深刻的批判思維辯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鑒賞思維素養(yǎng);讀寫,即用自然的隨筆激發(fā)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鑒賞思維寫作素養(yǎng);擴讀,即用豐富的課外活動擴讀,培養(yǎng)學生的讀賞思寫講的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8)20/23-0057-05
有人曾說過:“小說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使者。”“藝術家是一個社會一個時代最敏感的那根弦,在小說中能夠反映最本質的思考?!薄靶≌f是人們精神追求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總之,小說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思想藝術素養(yǎng)。
因為小說在凈化人的心靈、陶冶性情,培養(yǎng)鑒賞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上有其獨特的價值,所以小說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很重要的意義。
而《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核心素養(yǎng)”分解為四個維度: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yǎng)。筆者認為所謂“核心素養(yǎng)”是最基礎、最本質的素養(yǎng),它是具有生長力的種子素養(yǎng),這些核心素養(yǎng)在小說教學中都能體現(xiàn)和落實。讓我們通過真讀、美讀、辨讀、擴讀、讀寫等來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講的核心素養(yǎng)。
一、真讀——用飽滿的真情閱讀
真情閱讀即真正投入但又質樸本色地讀,不做任何講解、不留任務??梢阅x,也可以對感受深的語段朗讀。這是閱讀教學的第一階段:把小說讀懂。讓學生懂得靜下來、讀起來,讓閱讀成為像呼吸一樣的生命的自然行為,成為一種自發(fā)自覺的生存狀態(tài)。靜下來,才能把小說讀懂。
其次,在讀懂的基礎上讀出真情,在文本和師生之間達成內心的連接和共鳴,讀出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讀出字里行間流淌的情思。
就像董卿主持的節(jié)目《朗讀者》,通過朗讀這種平常媒介,展現(xiàn)明星或普通人生活中的真誠故事、溫馨感情。為什么96歲的翻譯家許淵沖重讀自己翻譯的林徽因的詩《別丟掉》時熱淚盈眶,有那么充沛的情感?因為詩里有他曾經把這首詩歌送給暗戀女友的情感體驗;為什么徐靜蕾讀《奶奶的星星》會淚流滿面,因為她在閱讀中能感受到奶奶的光芒在照耀著自己;為什么鄒市明一家讀《大兔子小兔子》那么溫馨,因為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在釋放并感受著愛的能量;為什么濮存晰讀《宗月大師》那么有魅力,因為他的內心充滿了感恩……每段真情的朗讀背后都有朗讀者自己的體驗,他們無不在朗讀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并感悟著種種美好、不斷成長,假如我們在小說閱讀中和自己的生活及情感相連,不是件非常美好的事么?
所以,在小說閱讀教學中我們也要激活學生的體驗,搭建文本與學生體驗之間的橋梁,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所處的時代。因為每一篇小說都是指向人性、指向生活中的問題,讓我們知道我們是因為什么感動,又有哪些是值得思考的。比如講《邊城》時,有的學生能讀到兩個人的糾葛,雖悲且美;有的學生讀到當?shù)鼗突ブ拇緲忝耧L;有的學生卻不明白兩個人為什么都讓來讓去,讀不懂兩兄弟自我犧牲還犧牲翠翠的做法。如果給學生們講清忍讓、犧牲自己、成全他人是那個時代那個地方的風氣和美德,就會獲得不一樣的情感體驗。生活體驗不同,讀書感受也不同。
讓學生們在靜心閱讀中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心靈的凈化、精神的升華,獲得真善美的愉悅,使人格得以提升、使人性得到趨善,找到“最近發(fā)展區(qū)”。
二、美讀——用優(yōu)雅的審美品位美讀
情感審美體驗是閱讀的第二階段,這是語文教學的深層耕耘。在小說教學中觸摸語文之美,小說中的美有很多方面,人物美、風俗美、環(huán)境美、文化美等等。
(一)美在人物
人物的美在哪里?美在人性、美在服飾、美在語言、美在形象……二人雖然都已逝去,但正因為他們的逝去,反而增加了悲劇美。說起悲劇美,不能不提《紅樓夢》,在《紅樓夢》中,有很多美好的場景讓我們過目難忘。比如晴雯撕扇的盛氣之美、湘云醉臥芍藥茵的憨態(tài)之美、寶琴立雪的超脫之美、寶黛共讀西廂的純然之美、寶釵撲蝶的艷麗之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黛玉葬花的凄美。林黛玉之死的悲慘,寶玉哀悼黛玉的痛不欲生,真正的悲劇總是動人心魄的,因為悲劇是將美毀滅給人看。越是美的有價值的人生被毀滅,其悲劇就越壯美、越深刻、越動人。悲劇美是小說鑒賞中一個很有價值的方面。
人性美方面,我們從語言、心理描寫中看《紅高粱》中羅漢大爺?shù)拿?。羅漢大爺是中國農民群體性格的代表,分析文中他幾次被打,可見他們勤勞樸實、善良堅韌,但在國家危難之時,敢于反抗、敢于斗爭、有熱血衷腸。有著“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俠義美,學生公平俠義的精神就會被點亮。再從動作描寫中看《朱老鞏護鐘》中的我們滹沱河邊上的燕趙英雄朱老鞏的人性美,傳遞了骨子里的精氣神,是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最好的小說教學其實就是最好的人性、最好的人生,我們在傳承文化的同時,更多的是傳承精神、傳承品質,讓優(yōu)秀的品質在學習中得到傳承。
(二)美在風俗
風俗美在小說中比比皆是。比如東北小品,人稱“土得掉渣”,但卻在小品界獨樹一幟;“山藥蛋派”寫的是“土故事”,說的是“土話”,就連他們流派的名稱也同樣很“土”,但給人的感受輕松幽默;語言的山西風味——對于三仙姑“下了霜的驢糞蛋”的比喻,形容三仙姑用脂粉涂不平臉上的皺紋,跟老黃瓜刷綠漆一樣,只這一句話便把45歲還當老來俏的三仙姑活脫脫的勾勒出來了,又具有濃重的淳樸的地方風味,“泥土味”、口語化,既適合農民大眾,又非常個性化。又比如:二諸葛連連搖頭說:“唉!我知道這幾天要出事啦!前天早上我上地去,才上到嶺上,碰上個騎驢媳婦,穿了一身孝,我就知道壞了。我今年是羅睺星照運,要謹防帶孝的沖了運氣,因此哪里也不敢去,誰知躲也躲不過?昨天晚上二黑他娘夢見廟里唱戲。今天早上一個老鴉落在東房上叫了十幾聲……唉!反正是時運,躲也躲不過?!?/p>
這些迷信的說法,都是地地道道的大白話,沒什么方言詞語,也沒有歇后語之類,但卻通過二諸葛對于命相、夢境、征兆、時運的重視,表現(xiàn)了他的愚昧和落后,卻又幽默有趣。閱讀小說,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濃厚的風俗。
(三)美在環(huán)境
環(huán)境作為小說三要素,其描寫為人物提供活動場所,對人物形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平凡的世界》節(jié)選的《做客》一文,“柳樹抽綠,桃杏的花蕾,青草的嫩芽,枝條開始泛起鮮亮的活色,鼓起青春的苞蕾,象剛開始發(fā)育的姑娘一樣”。這段描述就能從字里行間很容易體會到人面桃花相映紅,羞澀之美、活力之美,讓人心情不由得晴朗起來,而文中孫少安此時充滿欣喜的心情也躍然紙上。
《朱老鞏護鐘》中關于滹沱河的描寫極其形象,“滹沱河從太行山上留下來,象一匹烈性的馬。它在峽谷里,要騰空飛躥,到了平原上,就滿地奔馳?!焙铀罅倚缘鸟R一樣,足可見朱老鞏此時聽說要賣鐘的內心澎湃、波濤洶涌。把滹沱河也寫活了,形象地表現(xiàn)了滹沱河飛躥下來的奔騰的情景,不能不說壯觀。
(四)美在文化
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小說與歷史相同的地方在于都要表現(xiàn)有感情、有生命的境界,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審美中進行傳統(tǒng)文化滲透是教學中必須要做到的。
比如《林黛玉進賈府》中王熙鳳的外貌分析。學生概括:丹鳳眼、柳葉眉、粉面含春,可以說長相漂亮,但再仔細賞讀,她長得丹鳳眼但又落到三角形、兩彎柳葉眉又吊梢狀、粉面下露著威風、嘴唇下說著八面玲瓏虛情假意的話。學生能做到把外貌的分析放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中分析,從而更有助于理解王熙鳳這個人物形象。比如中國傳統(tǒng)小說中趙高、曹操、董卓、嚴嵩等人物,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里三角眼是陰險毒辣、害人奸詐的象征,因為“眼生三角,兇狠之人,常能損物害人”從而分析王熙鳳的陰險毒辣,王熙鳳害死鮑二家的、害死尤二姐、害死賈瑞,挑撥離間借刀殺人,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確實符合眼生三角兇狠之人的文化背景。
從作品中傳承幾千年來的中華文化之美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近幾年,中華詩詞大會、成語英雄、漢字大賽、吟誦比賽不都體現(xiàn)了文化的傳承嗎?康震、蒙曼、王利群他們的點評都是立足于漢語文化之美,讓我們欣賞贊嘆。
三、辯讀——用深刻的批判思維辯讀
在小說閱讀中,教師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方式教給學生,提出思辨性問題或培養(yǎng)學生思辨性提問的能力也很重要。比如,《煉金術士》是勵志文章的鼻祖,在人教版《外國小說欣賞》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其中的閑筆很見功力,但因為是寓言,主題比較模糊,為思辨性閱讀提供了可能。
針對《煉金術士》一課,可以通過討論引導出男孩、老婦人、老人的不同想法,老婦人和老人觀點恰恰相反,一個認為可以預支未來,一個認為不可以,立足于現(xiàn)實的羊群。比較分析兩個人的不同,得出老婦人之所以這么說,因為她不是很清楚有了理想后去實現(xiàn)理想要付出代價、經歷磨難,老人卻很睿智,他明白追求理想付出的代價往往是現(xiàn)實中有的東西。
而同樣是有夢,為什么水晶商人和賣爆米花的人沒有取得成功?因為他們只有夢想沒有行動。這樣在層層辨析中,我們的思想就趨向深入。
再如,在賞析《小二黑結婚》一課,可以辨析二諸葛和三仙姑同中有異的性格;如賞析《小團圓媳婦之死》可以比較小團圓媳婦和魯迅《祝福》中的祥林嫂的異同。通過思辨,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同在何處?為什么同?異在何處?異的原因是什么?從異中學生們有什么樣的收獲?對學生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有什么樣的幫助?
抓住文本進行辯讀,將拓展語文的教學空間。作為教師,要想讓學生敢辯樂辯,民主和諧寬松的師生關系很重要。要抓住課堂教學中的矛盾點、空白處及啟發(fā)處,讓學生有話可辯還得建立在對文本、課外知識的了解以及自己生活中的有關經歷,才能打開辯論思路、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走近文章的腹地,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表露自己的情感。在辯論中,學生會碰觸智慧的火花、思維更積極、更有參與熱情,從而可以讓課堂更精彩。因為學生自主選擇了學習內容,主題閱讀的權利得到了尊重,體現(xiàn)了課堂的靈動,把語文教活,讓學生學活。
四、寫讀——用自然的隨筆激發(fā)閱讀
葉圣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是否合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很大關系”。只有有了豐實的閱讀底子,寫作的翅膀才能輕盈地舞動。
在不斷探索中,筆者發(fā)現(xiàn)批注式閱讀是一個有效連接閱讀與寫作的對接點。學生可以以讀者的身份去學習名作,也可以以鑒賞家的角色去賞析,在閱讀中邊讀邊寫,讓學生自由種植屬于自己的文學風景,做批注強調學生的閱讀個性,學生從自己獨特的知識體驗出發(fā),求得與作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在鑒賞小說時,讓學生寫批注,無疑是一種好的方法。做批注可以讓學生貼著人物行走。
比如《曹操獻刀》,學生做了如下批注:次日,曹操佩著寶刀,來至相府,問:“丞相何在?”從人云:“在小閣中?!辈購饺?。見董卓坐于床上,呂布侍立于側。(呂布在側,恐不易行動!)卓曰:“孟德來何遲?”操曰:“馬羸行遲耳?!保ù死碛烧业媒^妙,亦為后文逃走埋下伏筆)卓顧謂布曰:“吾有西涼進來好馬,奉先可親去揀一騎賜與孟德。”(此時董卓贈馬,使得后文曹公獻刀來得自然)布領令而出。(天賜良機也)操暗忖曰:“此賊合死!”(正好行動?。┘从蔚洞讨ㄓ^者心為之一懸)懼卓力大,未敢輕動。(姑且屏息觀之)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臥,轉面向內。(面向內,正宜背后行刺)操又思曰:“此賊當休矣!”(如此說,曹公合當成功!)急掣寶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鏡中,照見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問曰:“孟德何為?”(董卓不久前剛遇刺,如今小心謹慎不已)時呂布已牽馬至閣外。(呂布已回,良機已過矣?。┎倩体?,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寶刀一口,獻上恩相。”(曹公機敏之人也)卓接視之,見其刀長尺余,七寶嵌飾,極其鋒利,果寶刀也;(曹公當時多虧帶的是把寶刀,否則獻刀的理由亦不易尋也,汗!)遂遞與呂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刀鞘之小節(jié)尚不忘交代,行文縝密也)卓引操出閣看馬,操謝曰:“愿借試一騎。”(合該曹公脫身)卓就教與鞍轡。操牽馬出相府,(曹公牽馬出相府之時,內心比無限忐忑也)加鞭(極速也)望東南而去。
這樣,學生讀中做記錄、讀中有思考、讀后有感悟,使讀書成為知識的發(fā)酵劑、心靈的營養(yǎng)液,讓他們的思想變得成熟、深邃。
五、擴讀——用豐富的課外活動延伸閱讀
當然小說閱讀教學遠不止于課堂教學,課外閱讀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們也讓學生的閱讀從課內小說擴展到課外讀小說,并舉辦一些專題講座,比如《從武俠小說看人物描寫》《我眼中的三國上將》《走近林黛玉》《真假關羽》等等。
教學生讀小說,從“一篇篇讀小說”到“一批批讀小說”, 教給學生把課堂學到的閱讀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中,實現(xiàn)小說教學“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目標。為搭建體現(xiàn)個人閱讀品位與演講素養(yǎng)的舞臺、展示學生青春個性風采,我們開設了個性化人文講壇——“青春講壇”,把讀寫講融合在一起,由學生自己提出申請、自己準備課題、自己準備講稿講座。
通過講座,學生釋放出了無窮的潛質。這里既有絕代才子納蘭性德,也有曠世才女張愛玲;既有大唐女皇武則天,也有西藏之王倉央嘉措;既有流行之王杰克遜,也有時尚先鋒香奈兒;既有笑里藏刀的“胭脂虎”王熙鳳,也有跨越時空的西方神探福爾摩斯……
尤其是當筆者了解到講壇背后的故事,就更訝異并感動于學生的精心付出。為了做好一次講壇,他們利用寒暑假進行專題閱讀研究,泡在圖書館里,翻閱了大量資料、做了約二、三萬字的摘抄筆記,樂此不疲并樂在其中。除了準備大量的文字、課件、視頻外,學生們還精心設計演講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包括服裝、互動。比如,有學生為講王熙鳳的服飾美,親自從媽媽所在的藝術類單位借來了王熙鳳服飾,讓大家眼前一亮,其他學生甚至教師都爭著跟他合影;為了介紹李逵,有學生在圖書館啃了兩個月的饅頭,穿著借來的古裝搖著扇子講座。
講壇中不乏激烈爭論、動情的場面。例如講到李逵的愚忠時,現(xiàn)場就有學生起立與演講者展開爭論,頓時引起其他學生的極大興趣,對他們的爭辯不時給予熱烈的掌聲。張同學在做關于邁克爾·杰克遜的演講時現(xiàn)場觀眾為他起立、長時間鼓掌的動人場面,使主講人激動得淚流滿面……學生們收獲了一段難忘的回憶和很多課本中沒有的知識,這些都是在高中學習階段不可多得的財富。
顧城在《門前》一文中說:“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學生們走進了讀本,筆者走進了學生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學生們的世界里滿滿的愛心、滿滿的正能量、滿滿的活力……
當學生們主動拿起筆去書寫胸中丘壑,當自信的演講者意氣風發(fā)慷慨激昂,當雷鳴般的掌聲在階梯教室里無數(shù)次響起時,我們知道,我們已經收獲了超越預期的成功!隨著學生的作品《青春講壇》結集出版,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等各種核心素養(yǎng)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當教師能在課中和課外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自主學習,讓學生忙碌著、收獲著,語文課不就進入了一種美好的境界嗎?當學生能夠這樣讀書、這樣思考、這樣寫作、這樣表達,教師能夠這樣聆聽時,我們不就進入了課堂教學的理想王國了嗎?學科素養(yǎng)提高了,自然會遷移到考試能力上,那么一篇考場作文對他們來說有何難,不是水到渠成嗎?
有一句話說得好,真正的英雄主義,是當你看到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同樣,當我們被高考分數(shù)的壓力壓彎了腰、當我們歷經了無數(shù)次的披荊斬棘、當我們被現(xiàn)實傷得傷痕累累,我們依然能夠守住一個語文教師的初心,當屬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