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成利
摘 要:疲勞駕駛是車輛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了駕駛員疲勞的原因,講述了如何避免疲勞駕駛,以減少行車事故的發(fā)生,保障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
關鍵詞:疲勞駕駛;行車安全;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S23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4031/j.cnki.njwx.2018.09.061
疲勞是人經(jīng)過體力或腦力勞動后全身機能下降的現(xiàn)象。駕駛疲勞則是駕駛員因駕駛車輛而使身體、心理和駕駛機能降低的總稱。駕駛員疲勞后,聽覺和視覺敏銳度降低,判斷準確性及動作的準確性下降,反應變慢,遇到緊急情況,不知所措,這時若勉強繼續(xù)駕車行駛,就很容易發(fā)生事故。從有關資料獲悉,因駕駛疲勞而發(fā)生的行車事故約占交通事故總數(shù)的5%~10%,而且都是比較重大的交通事故。
1 駕駛員疲勞的原因
疲勞駕駛的成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駕駛員駕駛車輛之前睡眠不足,其次便是駕駛時間,再次是駕駛環(huán)境以及身心條件等方面。其中睡眠不足對駕駛疲勞的影響最大。
(1)睡眠不足。從人體機能條件分析出發(fā),睡眠不足,易造成人注意力不集中,發(fā)生疲勞。研究機構調(diào)查了6000份車輛碰撞事故的報告,發(fā)現(xiàn)車輛碰撞的高峰時間是在午夜到清晨之間,以及白天下午一時至四時之間。這兩個時間段,正是人體需要睡眠休整的時間。在凌晨2∶00產(chǎn)生的交通事故是上午10∶00的50倍;下午15∶00產(chǎn)生的交通事故則是上午10∶00的3倍。
(2)長時間駕駛。為了趕時間,多賺錢,常常忘記休息連續(xù)駕駛,產(chǎn)生生理機能和心理機能的失調(diào),踏入了疲勞駕駛的雷區(qū)。長時間疲勞駕駛,人的注意力、感覺能力、思維判斷能力等都會下降。
(3)駕駛環(huán)境。駕駛操作過程中,車內(nèi)環(huán)境、車外環(huán)境以及運行時間等因素都與疲勞的產(chǎn)生有關系。駕駛室內(nèi)的各種因素,如噪音、振動、溫度、濕度、照明等,都對大腦皮質(zhì)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超過一定限度,就會對人的勞動能力產(chǎn)生不良影響,導致疲勞發(fā)生。如噪音超過90分貝,人就會產(chǎn)生頭暈、心情煩躁而導致駕駛疲勞。外界條件道路能見度低、崎嶇不平或打滑,公路上行人及機動車輛多等,都會導致駕駛員情緒緊張,并付出較大的力量,因此很容易疲勞;在鄉(xiāng)村公路上行駛,有時路況好,路上車輛少,路旁景物比較單一,駕駛員駕車時動作單調(diào),視線單一,長時間在相對“平穩(wěn)、舒適”的環(huán)境中開車,會出現(xiàn)“催眠”現(xiàn)象,人容易疲勞。長時間長距離駕駛,駕駛員就會感到疲憊。高速行駛,由于精神要高度集中,疲勞就產(chǎn)生很快。
(4)駕駛速度的影響。 駕駛速度越高,駕駛員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緊張程度或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越大,消耗的腦力和體力就越大。同時,駕駛員的視野隨車速的加快而變窄,形成“隧道”,漏看信息增多,使駕駛員更加緊張。因此,車速越快,越易疲勞。
2 如何預防疲勞駕駛
(1)盡量避免在過度疲勞的時候開車。在稍微疲勞的時候開車是可以的。因為無論從事什么性質(zhì)的勞動,時間一長,疲勞就會慢慢產(chǎn)生,如果稍稍疲勞就停止工作,那也是不恰當?shù)模胰说钠谠谝欢ǔ潭壬峡梢杂尚睦碜饔枚朔?。當心情舒暢,對所干的事情很感興趣,那么,疲勞也就毫不費力地被克服了。反之,即使只開車一兩個小時,駕駛員也會感到“疲倦”。所以,稍微疲倦時開車是可以的,當然,如果條件允許,稍作休息后再開,那就更好。但是,在過度勞累的時候還勉強駕車,是非常危險的。
(2)根據(jù)疲勞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駕駛員感覺到比較疲勞,并且駕駛動作不及時、或遲或早時,駕駛員應停車休息片刻,走下機車活動一下身體。若感覺到情緒低落,身體不適,并且操作麻木不準確時,駕駛員必須停車作較長時間的休息。若駕駛員已呈現(xiàn)過度疲勞狀態(tài),不時磕睡時,必須立即停車作長時間的休息,待身體機能恢復后再開始駕駛。
根據(jù)疲勞的性質(zhì)采取不同的措施。疲勞可分為兩種:急性疲勞和慢性疲勞。急性疲勞是由于長時間連續(xù)駕駛機車而發(fā)生的暫時性的疲勞。這種疲勞原因明顯,駕駛員主觀感受得到,所以容易引起駕駛員的注意,只要停車作短暫的休息,疲勞就可以消除。慢性疲勞是由于連日勞累,或失眠、或通宵打撲克等,是疲勞累積的結果,在駕駛過程中,慢性疲勞危害性最大。例如,一位駕駛員頭天夜里通宵未眠,早上駕車行駛時,涼風一吹,主觀上感到頭腦是清醒的,加上又是剛開始工作,自然沒有急性疲勞,所以駕駛員常常誤認為自己并沒有疲勞。實際上,他早已疲憊不堪,隨時可能進入半睡眠狀態(tài),事故就常常在這種情況下發(fā)生。
急性疲勞只要及時休息,很快就能消除。慢性疲勞短暫的休息是不大能解決問題的。例如前一天熬夜未眠,駕駛中休息幾分鐘是不能恢復身心機能的。所以必須作較長時間的休息后,才能再駕駛。
(3)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年紀大些的駕駛員,恢復精力比青年人慢,所以疲勞后應比青年人休息的時間要長。女同志應比同齡男性休息時間稍長為宜。
(4)強調(diào)勞逸結合,講究科學開車。駕駛應有勞有逸,有張有弛,那種為賺錢,拼命多裝快跑,日夜不?!斑B續(xù)作戰(zhàn)”的做法應予避免。駕駛員在岀車前應做好旅途的計劃,了解路途情況,合理安排休息時間,預防造成疲勞駕駛。千萬不能趕時間、趕路程,連續(xù)駕駛2~4 h應停車休息或換人駕駛。如果是夜間駕駛,則白天睡覺,睡覺的總時間還要增加,因為人在白天睡眠的效果只相當于夜間睡眠的70%。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精神是避免疲勞駕駛,保證行車安全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