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樂趣和情緒波動是影響青少年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因素
澳大利亞一項關于學生生活滿意度影響因素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家庭樂趣和生活滿意度關聯(lián)最大。與報告家庭樂趣不多的學生相比,定期報告與家人玩得愉快的學生有更高的生活滿意度。在此基礎上,如果學校教師相信學生可以成功,學生會有更高的生活滿意度。對六年級學生生活滿意度影響最大的是情緒低落的頻率。比起每周甚至每天都感覺低落的學生,那些很少感到低落的學生報告有更高的生活滿意度,定期的家庭樂趣則能夠進一步提高生活滿意度。而在八年級,家庭樂趣再次成為對生活滿意度影響最大的因素,其次是情緒低落的頻率。研究人員指出,家庭成員互動在不同年齡段可以有不同形式,例如:陪四年級兒童游戲,和六年級、八年級兒童一起觀看視頻。學??梢酝ㄟ^推廣適當?shù)脑诰€資源來支持父母與子女的接觸。
(Petra Lietz,Katherine Dix,Liudmila Tarabashkina,etc.:《家庭樂趣:青少年早期擁有美好生活的重要圍素》,本文轉自“上師大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微信公眾號,內容有刪減)
用好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整體性教學建議
教材是引領教學的一條重要路徑。對于德育教材而言,它要引領教學從知識學習到生活建構。雖然我們力求通過小學《道德與法治》統(tǒng)編教材本身引領新型的教學,但是僅靠教材的引領還是不夠的。因此,我們建議教師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從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設計教學:做好教學目標的精確化工作;關注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二是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道德學習:教學要從價值灌輸轉向價值探究;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學生自主道德學習的情境,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并給予適當?shù)姆椒ㄖ笇?。三是注重教學與學校整體德育活動的融合:利用教材的開放性設計走向學校其他日常德育活動,深化或拓展本課的教學重點;利用課程標準和教材中所提供的邏輯框架整合學校的日常德育活動,實現(xiàn)課堂教學與日常德育活動的良性互動。四是珍視自己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并學會反思:把反思作為檢驗教學和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
(章樂:《引導兒童生活的建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對教學的引領》,《中國教育學刊》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