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軍
(陜西省寶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普外科, 陜西 寶雞, 721000)
膽囊結石、肝膽管結石等肝膽胰腺疾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除應實施及時有效的綜合性對癥治療外,還需積極做好相應的護理干預。常規(guī)護理干預模式缺乏對不同患者實際情況的足夠關注,護理個性化水平偏低,不利于提高臨床護理效果。近年來,臨床常有個性化護理服務應用于肝膽外科治療與護理的報道[1], 認為在肝膽外科患者圍術期護理的過程中實施個性化護理,可獲得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的臨床效果,即能更好地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并減少膽道出血、術后發(fā)熱等情況的出現(xiàn),這些研究也為肝膽胰腺疾病治療中的護理干預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新思路。本研究探討了個性化護理服務在肝膽胰腺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148例肝膽胰腺外科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其中男86例,女62例,年齡27~76歲,中位年齡58歲。入組患者均具有完善的臨床資料,可滿足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分析需求。將14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74例。對照組中,男42例,女32例,平均年齡(58.19±10.28)歲,平均體質(zhì)指數(shù)(23.41±1.98) kg/m2, 急性膽囊炎25例、膽囊結石19例、肝膽管結石16例、膽囊息肉14例;觀察組中,男44例,女30例,平均年齡(59.28±12.75)歲,平均體質(zhì)指數(shù)(23.15±2.31) kg/m2, 急性膽囊炎24例、膽囊結石19例、肝膽管結石16例、膽囊息肉15例。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 2組患者在平均年齡、平均體質(zhì)指數(shù)以及性別分布、疾病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則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 ① 個性化健康教育。扭轉(zhuǎn)以往向患者籠統(tǒng)介紹各種肝膽胰腺疾病及治療相關知識的教育模式,護理人員結合不同患者的疾病類型、文化程度、治療方案等,對患者實施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幫助患者了解更多與自身疾病及治療密切相關的知識,從而更好地配合治療。② 個性化心理干預。全面評估患者的心理和情緒狀態(tài),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負擔與思想問題,并結合患者病情和家庭情況等進行科學分析,進而有針對性地與患者交流,實施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導,更好地幫助患者維持良好心態(tài)。同時,結合科室以往護理經(jīng)驗等,選擇與患者情況類似的治療成功案例進行介紹,幫助患者增強治療信心[2]。③ 個性化行為干預。針對不同患者的治療方案、身體狀態(tài)、臨床表現(xiàn)、日常行為習慣、飲食情況等,為患者量身打造針對性的行為護理干預方案。在醫(yī)生指導下對患者日常飲食和作息習慣等進行引導與調(diào)整,并告知患者相應的疾病治療流程、注意事項等,以更好地鼓勵患者積極配合各項檢查、治療以及護理工作[3]。④ 個性化反饋評估。為每位患者制定個性化護理檔案,在治療和護理干預的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變化情況,詳細記錄各項護理情況及結果。定期對護理情況進行回顧與總結,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獲得相應反饋信息??陀^評價干預效果,對存在的問題予以解決,更好地促進護理效果的提高,滿足患者的個性化護理需求[4]。
護理后,評估2組患者的護理質(zhì)量,并統(tǒng)計2組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護理質(zhì)量評估指標包括健康教育、藥物管理、基礎護理、危重護理、??谱o理,每項指標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說明護理質(zhì)量越高。
在護理質(zhì)量評估方面,觀察組的健康教育、藥物管理、基礎護理、危重護理、??谱o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觀察組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即觀察組術后恢復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2。
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1 2組患者護理質(zhì)量評估結果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表2 2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肝膽胰腺外科的疾病種類大多十分復雜,發(fā)病機制也各不相同,且發(fā)病率很高[5-6]。臨床治療時,大多需針對不同患者的疾病情況與身體狀態(tài)等實施綜合性治療[7], 在此過程中,為更好地保證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還需同步實施相關護理干預。個性化護理模式是近年來頗受關注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選擇從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多個不同角度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護理服務,以更好地滿足患者在心理和治療等多方面的護理需求[8]。
表3 2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個性化護理服務模式目前被認為在肝膽外科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和應用前景[9]。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護理質(zhì)量評估方面,觀察組的健康教育、藥物管理、基礎護理、危重護理、??谱o理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在術后恢復方面,觀察組恢復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上述結果提示,在肝膽胰腺治療中應用個性化護理服務的效果顯著。分析原因,是因為在個性化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針對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可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預、行為干預及反饋評估干預[10-11]。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個性化健康教育結合不同患者的疾病類型、文化程度、治療方案等,實施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扭轉(zhuǎn)以往向患者籠統(tǒng)介紹各種肝膽胰腺發(fā)病及治療相關知識的教育模式[12]。個性化心理干預針對不同患者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疏導,可更好地幫助患者維持良好心態(tài)[13]。個性化行為干預針對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量身打造針對性的行為護理干預方案,有利于引導患者積極配合各項檢查、治療、護理工作[14]。個性化反饋評估過程中,護理人員為每位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檔案,詳細記錄各項護理情況及結果,可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實現(xiàn)護理質(zhì)量的不斷提高,更好地滿足患者的個性化護理需求,促進康復等[15]。
綜上所述,在肝膽胰腺疾病的外科治療中應用個性化護理服務的效果顯著,可提高臨床護理質(zhì)量,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促進患者術后恢復。但本研究總樣本量不大,且觀察時間較短,關于臨床如何選擇更好的護理干預方案還有待在今后收集大樣本及延長觀察時間后進一步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