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欣 陳強貴 遲 穎 索瑞璞 鄧文忠 龍青文
據《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3》報告,我國2012年65歲以上老年人有1.94億,占我國總人口的14.3%[1]。按老齡化社會的進程(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7%),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慢性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發(fā)病呈上升趨勢[2]。近年來,為65歲老年人進行每年一次的免費健康體檢并建檔,努力實現(xiàn)基本醫(y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均等化,是國家對老年人公共衛(wèi)生服務的工作重點之一。我院為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qū)武鄉(xiāng)鎮(zhèn)轄區(qū)范圍,目前在院寄養(yǎng)著200多名麻風愈后休養(yǎng)員,在全民健康體檢政策的惠顧下2016年6~7月對我院65歲以上老年休養(yǎng)員進行了免費健康體檢,現(xiàn)將體檢結果報道分析如下。
1.1 基本資料 全院休養(yǎng)員216人,65歲以上162人,占全院總人數75.0%,主動配合參與體檢158人占97.5%,其中男性128人占82.1%;女性30人占17.9%。年齡65~90歲,平均(71.2±0.5)歲。其中文盲84人占53.2%,小學文化程度63人占39.9%;初中文化11人占6.5%。入院日期5~65年,平均在院日期(36.9±0.5)年。
1.2 調查方法 結合居民健康體檢政策要求和規(guī)定,成立體檢小組,制定工作計劃,對65歲以上(1947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人員進行摸底調查,對被檢人員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工作,明確免費體檢的目的、意義,使廣大休養(yǎng)員積極配合體檢工作。根據體檢項目和內容制定工作流程圖和現(xiàn)場流程圖,發(fā)放體檢表叮囑體檢注意事項,由醫(yī)生、護士及醫(yī)技人員負責檢查、數據采集、登記錄入工作。
1.3 分析內容 健康體檢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在院時間、年齡、性別、婚姻、文化程度。②慢性病主要危險因素,好煙酒、體力活動、飲食習慣、患病情況。③血壓、血脂、血糖、B超、心電圖、TG、TC、LDL-C。④視力、聽力、口腔。⑤畸殘情況。
1.4 診斷標準 (1)高血壓一律采用《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標準[3]。高血壓正常值:收縮壓90~120 mmHg,舒張壓60~89 mmHg,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或舒張壓≥90 mmHg。(2)高血糖:當空腹血糖大于6.1 mmol/L為異常。(3)血脂異常:總膽固醇≥5.18 mmol/L、甘油三酯≥1.7 mmol/L、LDL-C≥3.4 mmol/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僅三項任何一項高出判斷血脂異常[4]。(4)心電圖、B超、口腔、眼睛、聽力判斷標準以高等院校第五版衛(wèi)生教材為準。(5)BMI:<18.5 kg/cm2為消瘦,18.5 kg/cm2≤BMI≤24 kg/cm2為正常,24 kg/cm2≤BMI≤28 kg/cm2為超重,BMI≥28 kg/cm2為肥胖[5]。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所有體檢數據應用Excel錄入法,應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特征情況,記錄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
2.1 158例65歲以上老年休養(yǎng)員健康體檢結果,其中共檢出各類疾病或指標異常者635人,其中患2項或2項以上指標異常者148例,占體檢總人數93.7%。排在前幾位的分別是視力障礙、生化指標、異常高血壓、心電圖、自理能力缺陷、口腔、B超異常、聽力障礙、高血糖,患病率見表1。
表1 158例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項目異常結果及順位
2.1.1 158例體檢者中B超檢查異常者45例,患病率較高的依次為膽囊炎、膽結石、脂肪肝、腎囊腫、肝囊腫等,見表2。
2.1.2 158例體檢者中心電圖異常疾病檢出73例,發(fā)病率前幾位主要是右束支傳導阻滯、ST-T改變、左室肥大等,見表3。
2.1.3 不同性別體檢者高血壓和血糖、血脂結果見表4。
表2 體檢者中B超檢查異常疾病構成比(n=158)
表3 心電圖檢查異常結果構成比(n=158)
表4 不同性別高血壓、高血糖、血脂檢查結果 例(%)
注:均p<0.05,男女發(fā)病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1.4 158例體檢者眼科檢查異常者110例,占69.62%,其中合并兩種或兩種以上疾病42例,占26.7%。眼科疾病及異常見表5。
表5 158例體檢者眼科檢出疾病構成比
2.2 158例體檢者麻風性畸殘檢出結果見表6。
2.3 按照我國65歲以上社區(qū)居民體檢(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評估表)事項和內容要求,體檢人員對158例體檢者通過從5個方面進行觀察、詢問、判斷、評分、評估、匯總結果:0~3分者可自理52人,占被檢人員32.91%;4~8分者輕度依賴35人,占22.15%;9~18分者為中度依賴55人,占34.81%;≥19分者為不能自理16人,占10.13%。其他疾病檢出15人:其中BMI>18 kg/cm2,低于標準體重10%,屬于營養(yǎng)不良消瘦10人,占被檢人員6.33%;確定為癌癥患者2人,占被檢人員1.27%,精神疾病3人,占被檢人員1.90%,無肥胖超重者。
表6 158例體檢者畸殘結果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機體系統(tǒng)在形態(tài)和功能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衰退,功能性和器質性疾病的發(fā)病率大幅增加,成為各種慢性病的高危群體[6]。雖然我院自然環(huán)境條件好,空氣好。但是,麻風愈后休養(yǎng)員由于脫離社會、家庭和正常人群,缺少親人陪伴,孤獨,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健康的生活習慣合并麻風后遺癥的特別機體狀況,增加了慢性病的高危因素,成為了慢性病的高發(fā)群體。麻風性畸殘帶來的終身殘疾合并慢性疾病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和思想負擔,嚴重影響著休養(yǎng)員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本調查顯示,我院65歲以上老年休養(yǎng)員高血壓檢出率為54.4%,高血糖為18.9%,均接近或高于我國65歲以上老人高血壓和高血糖發(fā)病率49.0%~57%和16%[7]。血脂異常者100例,占被檢人員63.3%,明顯高于我國成人血脂異?;疾÷?0.40%[8]。心電圖異常檢出出率為46.2%,說明心律失常、心肌受損、心血管改變、心梗發(fā)生率較高,心臟已嚴重受損,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明顯高于我國成人血脂異?;疾÷?0.40%[8])是冠心病腦卒中高發(fā)的危險因素,是心腦血管疾病獨立的危險因子,由此可以看出我院65歲以上休養(yǎng)員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幾率非常高。(體檢異常發(fā)病率均高于我國65以上三高發(fā)病率)其主要原因為寄養(yǎng)人群普遍文化程度較低,缺乏健康管理意識,閉塞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機體殘障、長期形成固有的生活模式導致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不合理,以主食為主,多鹽、多油、吸煙、飲酒、缺乏鍛煉、長期坐、臥、躺、長期服用藥物等,均加重了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三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情況下無任何軀體癥狀,不引起重視,在體檢時或者病情加重后才發(fā)現(xiàn)異常,調查結果顯示我院男女休養(yǎng)員三高異常發(fā)生卡方檢驗高血壓χ2=0.039,高血糖χ2=0.581,TG χ2=0.072,TC χ2=0.014,LDL-C χ2=3.011,均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筆者認為是因為同樣的生活環(huán)境和飲食結構、飲食習慣而形成。加強對休養(yǎng)員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管理,改善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定期隨訪合理用藥,是有效避免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關鍵。發(fā)生率較高的膽結石、膽囊炎、脂肪肝等患者除開展必要的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和飲食健康教育以外,定期復查、隨訪、觀察,必要時安排手術治療等,口腔疾病者應加強口腔衛(wèi)生宣講和治療檢查。對于我院治療水平診治有困難的癌癥和精神疾病積極爭取外院治療,緩解癥狀,努力解除患者病痛。
麻風防治工作自從開展MDT治療以后,無新發(fā)畸殘發(fā)生[9]。本文體檢者根據其年齡和病期以及寄養(yǎng)時間大多為早期單療患者,發(fā)病初期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延誤治療,或者后期由于出外活動,勞動強度、外傷等導致畸殘新發(fā)或加重。麻風畸殘率會隨著年齡而增加,與畸殘的積累有關,畸殘主要以眼部為最多,主要為視力減退,其次是肢體和其他[10]本次體檢畸殘發(fā)生眼病檢出96例,發(fā)生率為60.8%,其次為肢體52例,占32.9%。麻風性畸殘中視力障礙、肢體畸殘、潰瘍、、自理能力缺陷等,必須采取強有力的干預措施,利用和調動公共衛(wèi)生資源,努力解決休養(yǎng)員慢病報銷、合作醫(yī)療政策參與、地方政府支持解決治療費用等問題。同時加大麻風防治醫(yī)務人員、設備、經費的投入,結合藥物治療同時繼續(xù)加強手足眼的自我護理教育培訓,充分利用和發(fā)揮自我護理包、潰瘍治療包、防護鞋、發(fā)放義肢、理療儀器的作用,積極交流學習和吸取先進醫(yī)療護理康復知識與技術應用于麻風康復工作。吸引和利用社會組織機構,培訓一批護工、護理員對有自理缺陷休養(yǎng)員加強生活照料,避免外傷和意外發(fā)生,改善生活起居環(huán)境。嚴重畸殘的可采取矯正矯治手術,減輕和預防失明。提高休養(yǎng)員整體思想意識,互幫互助,促進病員間互相交流和幫助。由于體檢期間我院X光設備陳舊老化無法對院內體檢者進行胸透檢查,沒有對老年性肺部疾病進行排查是一大遺憾,新的設備DR已計劃申報購買,后面的工作中我們會對空缺項予以補充完善資料。
本研究顯示,我院65歲以上老年休養(yǎng)員慢性病和麻風性畸殘發(fā)病率較高,其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在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康復工作的同時,干預可逆性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傷和合并的臨床疾病,全面有重點的開展治療和健康干預措施已勢在必行。從體檢至2017年底一年內因各種疾病死亡達20余人,如何關注麻風愈后休養(yǎng)員的身體健康和提高該群體的生活質量,已成為在后麻風時期麻風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