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獻學
關于身高的話題,有很多關于古人的文獻記錄和故事傳說。在這這個流傳過程中,由于存在很多誤差因素,造成我們對古人身高既熟悉又混亂。對于很多熟悉的歷史人物的身高,我們也知之甚少。
比如孔子,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這個身高換算成今天,就有多種說法,導致孔子的身高從191厘米到221厘米的版本都有。
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古人身高謎團叢生呢?
古人身高出現爭議的幾個原因
之所以出現古人身高的爭議話題,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缺乏實物證據。具體來說,也就是到目前為止考古發(fā)掘中古人特別是古代名人的遺骸出土樣本太少。比如公元23年綠林軍與王莽軍的昆陽大戰(zhàn)中,王莽軍就有一位身高一丈的“巨無霸”登場,這是正史記載中出現的身高一丈的第一人,因為這位巨漢的名字真的叫做“巨無霸”,因此“巨無霸”這個名字也就成了后世所有大個子的代稱。但是這位巨無霸,是沒有被考古工作者挖掘出骨骼遺骸的,因此,他只存在于文獻中。
第二個造成身高謎團的麻煩在于,歷代的尺寸長度是有差異的,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位西漢末年的巨無霸,他身高一丈,結合西漢末年的尺寸,大約是現在231厘米左右,比姚明高5厘米,這種小巨人在我們現在的世界中也是存在的。如果要是使用唐宋時期的尺寸,那么身高一丈就是310厘米以上了,也就是三米巨漢。如果要是換成明清時代的尺寸,那么身高一丈就得350厘米左右。這方面的例子還有《鄒忌諷齊王納諫》的主人公鄒忌,按照歷史記載鄒忌身高八尺以上,只有結合戰(zhàn)國時期的尺寸(戰(zhàn)國時代1尺≈22.5厘米),我們才能比較準確地估計,鄒忌身高大約在180厘米左右。
第三個導致古人的身高記錄有誤差的因素是,在很多古代文字記錄,作者在記錄身高時不一定使用的他生活年代的尺寸,往往會根據生活習慣或者某種原因,使用了過去某個時代的尺寸,結果造成更大的誤差。比如我們常常說的“七尺男兒”,其實是沿用了秦漢時期人們對普通男子身高的一個基本認知,成書于秦漢時期的《靈樞經》認為,當時普通人的身高大約在七尺五寸左右,按照當時的尺寸,也就是172.5厘米上下。但是到了唐代,醫(yī)書仍舊沿用《靈樞經》“正常人身高七尺五寸”的說法,問題是唐代一尺是接近30厘米,換算起來就變成了正常人身高在220厘米以上,這就出了問題。
第四個造成古人身高存在誤差的因素,就是文獻記錄中的身高,并不是我們現在這種基于測量得出的準確身高,其中有一部分,來自于當時人見面時目視估測,那么這個誤差也就不可避免了。
古人也懂優(yōu)生學
另外,根據考古發(fā)掘的骨骼來估算,古代人的身高有兩個基本特征,第一個是不同時期的身高有差別,并不一定是年代越古老,身高越高或者越矮。因為身高主要跟生活環(huán)境、營養(yǎng)情況有關系,比如目前發(fā)現的新石器時代身高要比先秦時期高一些,而先秦時代的身高到了漢代又有所提高。這種情況在西方同一時期也陸續(xù)出現,平均身高的高低差距多得時候可以達到10厘米之多。現代學者推測,這可能跟不同時代人類的肉食比例有關系,新石器時代雖然生產水平不高,但是當時人們還保持著狩獵食肉的習慣;等到了先秦時期由于農耕的普及化,反而造成了當時人食肉比例下降,進而導致平均身高下降;而到了漢代,因為生產的恢復以及家畜的養(yǎng)殖等因素,肉食比例再度升高,身高也隨之又升高了。由于生活環(huán)境特別是物資供應與身高正相關,因此第二個關于古人身高的特征就是會受到家庭和地位差距的明顯影響,也就是越是條件好的家庭,伙食越好,對身高影響也大。而且古代有權勢的人家,還會有意識地通過選擇身材高大的父母一方來改良自身的身高,關于這一方面,古人在秦漢時期就已經認識到了。西漢時期的馮偃,身高不足七尺,換算成現在不到一米六,馮偃就害怕自己的矮個子遺傳給后代,于是就發(fā)揮自己是兩千石高官的優(yōu)勢,給自己的兒子馮伉找了一個身材高大的妻子來改造下一代,結果馮伉的兒子馮勤長大以后身高一米九。這種風氣,是從漢朝皇帝開始蔓延開的,漢高祖劉邦的身高沒有記載,不過肯定不會超過項羽(項羽八尺二寸,結合漢尺換算成現在大約在189厘米左右),但是到了第四代漢武帝的時候,漢武帝的兄弟中山靖王劉勝的身高已有187厘米,等到漢武帝的兒子漢昭帝他已經跟項羽一樣高了。后世學者估計,這種身高的持續(xù)改善,跟漢代統(tǒng)治者有意識地尋找個子較高的女性入宮有關。
所謂較高的女性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標準呢,后世學者推測,大約跟春秋末年齊國田成子選妻妾的“七尺以上”差不多,這個七尺的標準,換算為現代高度大約是158到160厘米之間,而漢代的身材高大的女性也估計參考了這個標準,這一點通過考古發(fā)掘已經得到了部分證實,目前出土的漢代貴族女性尸骨一共有三具,基本在這個身高區(qū)間上下。而在秦漢時期,普通女性的身高平均值估計在150厘米左右。
關于古代身高話題,還有一個有趣的爭議話題,那就是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身高問題。目前秦始皇陵出土的1000多件兵俑,身高都在175厘米以上,最高的可以達到2米。陶俑們的身高,比目前秦代考古發(fā)現的遺骨身高要高出一截,有學者懷疑,秦始皇陵兵俑的身高是作為守陵精銳部隊象征而做了一定程度的夸張,不適合作為當時秦人普遍身高的確切參考。
(責編:石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