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靜
【摘 要】
圓圓的葫蘆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植物,對幼兒有著及強的吸引力:一方面,幼兒在生活中看到過葫蘆,熟悉它的外形特點,動畫片“葫蘆娃”的形象深受幼兒的喜愛;另一方面,幼兒對葫蘆的生長特點及其在生活中的許多功用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他們對葫蘆感到既熟悉又神奇。為順應幼兒的興趣需求,讓幼兒通過種植、觀察、感受生命的力量,產(chǎn)生熱愛自然的情感,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于是,“種葫蘆”的系列活動應運而生……
【關鍵詞】
種植葫蘆 幼兒 體驗 成長
一、用契機點燃幼兒種植葫蘆的興趣——百變葫蘆
(一)案例描述
2月25日晨談活動“說說我喜歡的植物”中,驍驍小朋友說他最喜歡的植物是葫蘆,因為家里有一些葫蘆圓圓的很可愛。這一提示引起了其他幼兒的共鳴,“我也喜歡葫蘆,它會變成葫蘆娃嗎?”“葫蘆很好玩,它還可以吹出歌曲呢?!?/p>
第二天一大早驍驍就高興地拎著一小袋葫蘆來了,里面有十幾個大大小小的葫蘆,幼兒圍著葫蘆迫不及待地想要拿著玩一玩。恬恬小朋友提議:“是否可以給這些葫蘆涂上漂亮的顏色?”陽陽小朋友回應:“我們還可以給葫蘆戴上帽子呢!”……于是“百變葫蘆”的活動就這樣產(chǎn)生了。
幼兒都想擺弄這些葫蘆,后來我們又收集了一些葫蘆和有關葫蘆藝術品等圖片資料將其做成板塊,并將這些材料投放在自然角。幼兒可以參考這些圖片資料,加上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作出自己想要的葫蘆造型,有的幼兒在葫蘆身上畫上了好看的線描畫;有的幼兒對照葫蘆娃的圖片給葫蘆上色,添上頭飾,畫上表情做了一些葫蘆娃的造型,還有的選擇三個大小不一的葫蘆,制作了葫蘆的一家……
(二)分析評價
順應幼兒的興趣需求,提供有關葫蘆造型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初次集體接觸觀察葫蘆,幼兒對葫蘆的外觀特點更感興趣,希望把顏色單一的葫蘆變成彩色的葫蘆。
二、用事實承接幼兒參與實驗的需求——種葫蘆
(一)案例描述:對比觀察葫蘆種子
幼兒和家長們一起收集了葫蘆種子,將種子放在一個個透明的瓶中,并將這些瓶子排在一起。有一天,幾名幼兒在擺弄這些種子時,萌萌發(fā)現(xiàn)他帶的葫蘆種子最大,而陽陽的葫蘆種子最小,萌萌高興地對陽陽說:“我的是大葫蘆種子,你的是小葫蘆種子?!标栮柌环獾卣f:“我的是金剛葫蘆娃的種子,你的不是。”為此,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起來,最后經(jīng)過討論決定:將這些區(qū)別用大表格的形式記錄下來同時給每種種子做好標記,等它們長大了,結果就出來了。
1.種子發(fā)芽小實驗
可愛的葫蘆不僅受到了幼兒的喜愛,家長朋友們也對葫蘆滿腔熱情。三月份正是播種葫蘆的好時節(jié),我們選擇了一個陽光明媚的天氣準備種葫蘆,恬恬說:“我媽媽說葫蘆種子要放在自來水里浸泡一天才能播種?!避庈庂|疑道:“可是我們以前種青菜、黃瓜都不用泡種子,它們也都會發(fā)芽呢?!薄安荒芘?,泡在水里,種子會爛掉的?!笨磥碇荒茏鰧嶒灹耍寣嶒炚f話。大家將種子分成兩份,一份種子在自來水中浸泡24小時,另一份直接種在土壤中,觀察并記錄哪種方法種的種子先發(fā)芽。
2.葫蘆成長冊
又是種子對比觀察,又是做發(fā)芽試驗的,十天后葫蘆種子終于陸續(xù)發(fā)芽了,幼兒忙著記錄葫蘆發(fā)芽成長的變化。這時問題來了,墻上的大表格記錄不下了,怎么辦呢?大家圍坐一起進行商量,決定“給每種葫蘆做一本成長冊”,從開始的種子對比,到種植、發(fā)芽、爬藤、開花、結果。這樣我們就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什么樣的葫蘆種子會結出什么樣的葫蘆,并且還可以了解每種葫蘆的成長過程。
(二)分析評價
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當幼兒遇到問題跑來求助時,鼓勵幼兒自己探索尋找答案,堅持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成為實驗的主人,觀察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幼兒通過自己的方式尋找的答案遠比教師的說教更有意義。
三、用生活解釋幼兒觀察中的聯(lián)想——有趣的葫蘆藤
種子種下后十天左右陸續(xù)地發(fā)芽了,發(fā)芽后長的比較快,每天都會有變化,葉子變多了,變大了,藤蔓長高了,于是我們在葫蘆藤邊上增添了一些設備,插上幫助爬藤的竹子,掛上測量葫蘆藤成長的繩,并在繩上貼上記錄標簽。
(一)案例描述
有一天我們散步經(jīng)過葫蘆藤時,天天小朋友說:“葫蘆藤是用它的胡須爬上去的?!睕V沄說:“那不是它的胡須,是它的腳?!薄笆撬氖?,它有許多許多的手?!薄叭绻覀內祟愐灿性S多手就能像葫蘆藤一樣也爬得高高的?!甭犃擞變旱挠懻摚也唤α?,問:“我們只有兩只手就不能爬得高高的嗎?”我的提問激起了幼兒的思考與討論?!澳?,消防隊員就能爬著云梯去救人?!薄斑€有電工,他們腳上綁一個東西就能爬電線桿。”“小偷也會爬水管?!惫前。m然我們人類本身不可以爬得很高,但是借助一些工具也能爬得高高的,就像葫蘆藤借助竹子和繩子向上攀爬一樣的道理,原來植物的成長和我們的生活也有關系。
(二)分析評價
培養(yǎng)幼兒的思考力,讓種植活動產(chǎn)生種植以外的成效。種植活動不僅僅是種植活動,通過觀察探究它可以成為一個美術活動、一個社會活動……案例中通過葫蘆藤的攀爬現(xiàn)象,幼兒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攀爬,變成一個有趣的社會活動,所以通過種植活動的實踐,可以收獲種植活動以外的成效。
四、創(chuàng)設成效
(一)感知種植的樂趣
從玩葫蘆到種葫蘆的過程中,幼兒親身體驗了葫蘆發(fā)芽的過程,一天、兩天、三天……這種沖破泥土長出嫩芽的驚喜、這種葫蘆藤一天天地往上爬的美好、葫蘆開花的樂趣、結果的樂趣……這份參與和體驗讓幼兒產(chǎn)生了熱愛自然的情感、感知種植的樂趣。
(二)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
擺弄葫蘆、種植葫蘆、觀察記錄都需要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一起想辦法,一起照顧它們,給葫蘆澆水,看見葫蘆葉子黃了,大家一起分析原因并想辦法,給它們澆淘米水,有了營養(yǎng)葉子就會綠,葫蘆藤也會長得更好,幼兒在思考、討論、動手的過程中思維更開闊,動手能力與責任心也更強。
總之,面對教育課程改革的大趨勢,課程管理走向多元、開放、自主,成為了當今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導向。大自然中的動植物、沙土、氣候、四季等都可成為幼兒欣賞和感受的對象,可成為幼兒活動和獲得發(fā)展的天地。
江蘇省中小學教研室第十一期立項課題(2015JK11-L077)《以種植活動促進幼兒多元發(fā)展的研究》成果論文
【參考文獻】
【1】陳曉妍.特色生態(tài)式種植,讓幼兒接近綠色生活——幼兒園生態(tài)式種植活動特色課程的四個步驟【J】.時代教育,2016(02)
【2】蔡冬雅.快樂學習 美妙收獲——淺談幼兒種植活動的開展【J】.新課程,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