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佳娜
摘要:創(chuàng)作是每一個搞藝術的人必不可少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要如何構思如何下筆最終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確實是每個藝術家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創(chuàng)作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卻是一件讓人心情愉悅、感受自我的美事,下面則是我在研究生期間對創(chuàng)作的一些感悟及見解。
關鍵詞:繪畫;創(chuàng)作;構思
“創(chuàng)作”從字面上可以看出,重點無非就在一個“創(chuàng)”字,應該是屬于自己的東西,要有自己的思想靈魂在里面,而不是看到照片就畫,對著照片就臨,而無一點情感內容,缺乏氣韻,在謝赫六法中第一法則就是要求“氣韻生動”,當然這也是繪畫的做高標準。以前的我也習慣照搬照片而缺乏思考,現在覺得那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繪畫創(chuàng)作首要的任務就是尋找繪畫題材,據我了解,不知道畫什么已經成為了很多畫畫的人的共病,我也是如此,感覺喜歡的題材太多,遇到這個也想畫那個也想畫,但又基于基礎等相關問題,所以總是沒個定向,總是在空白的紙上游游蕩蕩。我深深記得,張洪亮教授曾這么對我說過:人物、靜物、風景等都可以成為創(chuàng)作題材,主要是看我們如何去表達,如何去構思整個畫面罷了。是啊,說創(chuàng)作難,但又是來源于生活,創(chuàng)作不在乎題材的大小,也不在乎其題材是否會給人帶來多大的震撼,主要是看你如何去構思去營造整個畫面的效果,是否能讓畫面達到思與境偕。場景的選取可以大到一個廣闊的空間,也可以小到只是一個小小的局部,正所謂“小畫畫大空間,大畫畫小空間”,一開始這句話聽起來挺懸的,但是后來想想確實是有他的道理。所謂“小畫畫大空間”就是在一定畫面中,畫一個大場景,此時我們就要抓住主要的東西進行刻畫,把握大關系,而不能面面俱到。而“大畫畫小空間”則是在一定畫幅里面只是畫一個小局部,這則要求我們把小的東西無限的放大細節(jié),刻畫細節(jié),使整個畫面有內容可看。張教授也曾對我說過這么一句話:每一幅完整的作品里面都需要有個畫眼,不管是創(chuàng)作還是寫生,都是如此。然而我的畫里面卻經常會缺少畫眼這個東西,一個觀賞者一看就能被抓住眼球的東西,其實為什么說總會覺得作品畫不完整,可能就是缺少這么一個動人的角落吧。
創(chuàng)作對于畫家來說是一條漫長的路,甚至一旦啟程了就會一發(fā)不可收拾不想回頭。無論是從畫展中還是在畫家的相關畫冊中我們都不難發(fā)現,不同的畫家在鐘情的題材上也會有所不同,甚至在看到畫作的時候我們也能分辨出那些作品是出自誰人之手,當然這不僅與題材相關,它也包括畫作的方方面面,技法的運用、畫面效果的營造、色彩的偏好等等,就拿安德魯.懷斯來說,他畫同一個女人(海格爾)就畫了14年之久。余遠權老師曾經說過,找到喜歡的題材就要畫一個系列,大批量的畫,這樣才能在那方面有所提升,而且總會出現好作品。說來真的有道理,其實對于畫畫的人來說,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不可能每次都能十拿九穩(wěn),總會有所疏漏,出現不如人意的作品。人總是在不斷的進步,而這又與實踐是緊密相連的,若僅僅只是對該題材做一次嘗試,那么那方面的題材你也就只是停留在最初的水平了,所以無論題材是什么,實踐多畫才是硬道理,所有大師都是從實踐開始的,都是在不斷嘗試中成就自己,畫出自己的風格,畫出自己的個性,而且對于對自己所畫題材還不明確的人來說,借鑒他人想法,多看優(yōu)秀畫冊是必須的,看看他人的選材,學習他人是如何把所選題材變成創(chuàng)作的。
對于創(chuàng)作畫面的整體構思,我們考慮更多的應該是畫面構圖、色彩和思想觀念上,這是完成一幅繪畫創(chuàng)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根據己找到的素材,加以思考,對其進行選擇、加工、整理、提煉,力求構思完美。處于學習階段的我們,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們需要的是不斷的深入探討嘗試,在嘗試中找出缺口,汲取意見,并不斷加以改進,提取好的部分,將其運用到畫面上。而且在構思階段我們也應該想到畫面的整體色調,不同情感的表達和不同的素材的應用,應該結合怎樣的色調,運用什么樣的技法,這些都是需要考慮清楚的。然而技法的運用則不得不與我們不斷嘗試運用結合起來,它關乎到材料的特殊性,不同材料(如:筆、色、紙等)有其不同的屬性特征,這都要求我們對材料有深刻地認識。
繪畫創(chuàng)作是一門學問,它不是三天兩頭就可以琢磨出來的,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前期的修煉是必經階段,然而如何為創(chuàng)作打基礎呢,那是需要基于有一定的繪畫基礎的情況下進行的,當然這個可以通過臨摹、寫生等來培養(yǎng)。寫生對于創(chuàng)作前期的培養(yǎng)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階段,它既可以培養(yǎng)人們對畫面的整體把控,又可以幫助我們對素材的收集。借清初四僧石濤的一句話:搜盡奇峰打草稿。這句話強調的不就是寫生對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嗎?元四家之首李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不也是終日奔波于富春江兩岸,觀察煙云之奇,領略山川之美,隨身不忘帶上紙筆,逢遇好景,必會寫生記錄下來,整整花了三四年之久,才成就了我們現在所知的勝作嗎?
繪畫創(chuàng)作是一件很美妙、很陶冶情操的事情,同時也是一條值得我們堅持走到底和深入摸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