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
摘 要 文章主要就審稿注意事項做一簡要介紹,包括導向問題、版權問題、重大選題備案制度、錯別字等問題,以及封面、扉頁、版權頁等問題。
關鍵詞 審稿;編輯;質量;導向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9-0180-02
質量是圖書的生命線。進入出版業(yè)做圖書編輯十幾年,更是對這句話感觸頗深。2013年,筆者評上副編審職稱后,除了書稿初審外,更是擔任了復審、終審工作,審過的書稿眾多,雖然書稿水平參差不齊,但書稿出現的問題卻大同小異,現做個大致總結,愿與同行朋友們分享,共同學習。
1 導向問題
1)言論要自由,出版有紀律。編輯拿到書稿后,最重要也是最先要注意的就是書稿導向問題?,F在網絡媒體發(fā)達,微博、微信公眾號多如牛毛,政治、經濟、教育、民生,各個行業(yè),各個方面,網上觀點五花八門,無奇不有。作為普通讀者,隨便瀏覽可以,但作為圖書編輯,則千萬要去偽存真,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以網上觀點作為自己編輯書稿的標準,審稿時抱有“網上都這么說了,書稿也可以”的想法。個別年輕編輯,崇尚所謂的西方民主,認為“西方的月亮更圓”,一切都是國外的好,把生活中遇到的小挫折,全賴到國家制度上,大到國家各項法律法規(guī)的修訂,小到小區(qū)衛(wèi)生環(huán)境的治理,沒有他們滿意的地方。他們把心中的不滿,體現到了書稿審稿上。糟糕的是,個別作者剛好與他們觀點一致,書稿中出現的諷刺、挖苦中國制度和人民素質等觀點,認為代表了民聲,全盤保留,不予刪除。
2)圖書編輯審稿時,一定要以國家最新出版規(guī)定為準,與國家口徑保持一致。有些年輕編輯剛參加工作不久,對于崇洋媚外也是深惡痛絕,但圖書依然出現導向問題,這并非他們的本意,完全是缺乏學習,對審稿規(guī)定不了解所致。例如,歷史虛無主義;對中國歷史,特別是近代史不熟悉。有些歷史學者會有自己的觀點,把與國家口徑不一致的觀點放到書中出版,則有悖出版原則,是我們堅決需要避免的。
3)地圖問題。把地圖問題放到導向問題這部分,實在是因為地圖問題的嚴重性。不只是年輕編輯,很多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老編輯,一不留神,也會犯類似錯誤。比較明顯的,如地圖中漏畫了臺灣、西沙群島等;不容易發(fā)現的,則是我們與鄰國的邊界線問題,如地圖中把我國領土劃入了鄰國的境內等。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辦法,只有審稿時高度重視,隨時查資料。我們國家規(guī)定,凡是出現地圖的書稿,均需要進行重大選題備案,書稿請國家相關部門協助審稿,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書稿出現錯誤的概率。編輯一定要及時進行重大選題備案,不能心存僥幸。這點在后面還要詳談。
4)引進版權圖書中的導向問題。某些外版書作者,對中國心存惡意,在圖書中片面夸大中國發(fā)展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臺灣某些具有“臺獨”傾向的出版社的圖書,這些書稿我們都要堅決予以拒絕,不能引進。
5)港澳臺問題。這個問題看似老生常談,卻又是編輯容易忽視的問題,尤其是書稿中的圖表,將香港、澳門、臺灣與其他國家并列,編輯要高度重視。此外,關于新疆“疆獨”分子、香港的“港獨”分子、臺灣的“臺獨”分子,要有明確的認識。書稿中出現這些人的姓名、事件等尤其要注意,相關內容一律刪除處理。
6)民族問題。對于民族問題,比較典型的是關于回族不正確的描寫。
(1)對書稿中的回族叫“回回”。
(2)對于回族的禁忌不了解,妄加揣測、議論,如回族人為什么不吃豬肉的原因。
(3)對于回族開齋節(jié)胡亂解釋。
(4)對書稿中的穆斯林建筑的圖片不了解,張冠李戴。編輯一定要高度重視導向問題,否則一旦出錯,輕則調離編輯崗位,重則離開所在出版社,影響以后的職業(yè)生涯。
2 版權問題
版權問題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一大重要問題。
某些作者急功近利,崇尚“天下文章一大抄”,東抄西抄,恨不得一個星期就能攢出一本書來。編輯拿到這類書稿,隨意在網上搜一下,就能發(fā)現整段雷同甚至完全相同的文章。這類作者寫作惡習已久,書稿不建議采用。
還有一類書稿更是過分,把匯編來的文章,改換了作者名、文章名甚至國籍,明明國內作者的文章,抹去原來作者的名字,給作者起個外國人名,還安個國籍,完全就是偽書。編輯對這類書稿一定要格外小心,堅決拒絕出版,否則出現版權問題,出版社將承擔來自國家的處罰、作者的賠償等一系列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毀壞了出版社的聲譽。
對于版權問題,編輯要格外小心。學術類書籍,要添加腳注、文后注;經管類、社科類書籍,建議增加參考文獻;個別書稿中引用的文章、圖片,如不能確定作者、出處,則需在前言或后記中寫明,請無法聯系到的作者與本書作者聯系,支付他們稿酬,寫清楚聯系方式,方便聯系。
3 重大選題備案制度
1997年新聞出版總署出臺了重大選題備案制度,對于黨和國家的重要文件;曾任及現任主要領導人的著作、生活等情況;民族問題、宗教問題;涉及“文化大革命”的選題;地圖選題;涉及香港、臺灣、澳門選題;引進版動畫讀物;單位名稱、通訊地址等,一律要求進行重大選題備案。
近年,國家對于重大選題備案制度的流程、費用等進行了調整,但是原則不變,我們編輯遇到需要重大選題備案制度的書稿,要及時進行備案,千萬不能為了著急出書,企圖蒙混過關,否則出了問題,出版社、編輯都會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受到嚴厲處罰。
4 錯別字等問題
1)編輯審稿中最常遇到的就是錯別字問題,訣竅沒有別的,就是不斷學習,不斷改進。實踐出真知。編輯審稿時,手邊要放著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目前是第7版。審稿時,遇到拿不準的字、詞,要隨時翻看、查找,不能經驗主義,更不能抱著偷懶、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覺得差不多就行了。
《現代漢語詞典》中會有相同意思的兩個詞,如“啰嗦”和“啰唆”,詞典中的推薦詞,也就是解釋最多的詞是“啰唆”,我們審稿時,以推薦詞為準。
2)有的書稿會出現各國首相、總統等領導人的名字,涉及政治問題,不能寫錯。還有一點需要注意,要考慮書稿中提到的年代問題,如果當時在任,就不能在首相、總統前加上“前”字。國家名稱更不能寫錯,如寫四五十年代的俄羅斯,就是蘇聯,而不能寫前蘇聯。
類似問題還有好多,編輯需關注時事新聞,對書稿中涉及的問題不能掉以輕心。
3)編輯審稿時,要注意圖文對應問題。先文后圖,文中提到的數據、時間、事件等,要與圖、表中一一對應。
4)編輯核對頁眉時,要注意“單章雙名”,即單數頁章名,雙數頁書名。
5)編輯核對目錄時,要先檢查目錄中是否有錯別字,核對時注意文字、頁碼逐一對應。
6)如果書稿中有圖、表,編輯要核對圖號、表號。
7)編輯要核對體例格式,如一后面是否接著二,不能弄錯。
5 封面、扉頁、版權頁問題
讀者拿到書,最先看的就是封面。對于封面設計、文案宣傳等,不作為現在討論的內容。這里主要說,在封面設計、宣傳語等確定的情況下,檢查封面文字可能出現的錯誤。
1)編輯根據CIP數據,核對封面的封一和書脊上的書名、作者名,核對出版社社名、社標。
2)編輯要仔細閱讀封面上的文字,不能出現錯別字。
3)根據《廣告法》相關規(guī)定,封面上不能出現最高級、頂級、唯一等詞匯。
4)圖書封面前勒口的作者簡介,編輯要與作者仔細溝通,涉及作者所在單位、獲得獎項、出版著作名稱等逐一核實。后勒口的內容簡介,編輯要根據書稿內容核對。
5)扉頁內容與封面類似,審讀要求與封面相同。
6)版權頁上的CIP數據,要與CIP數據中心提供的數據完全一致,不能做任何文字、符號、數字修改。版權頁下半部分,要注意核對印廠名稱、印張、字數、出版日期、出版社聯系電話和地址等。
6 態(tài)度問題
編輯工作態(tài)度是審稿的前提,沒有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沒有認真、細致地審稿,無論編輯本人學術水平有多高,學歷有多高,都會出現審稿問題。
編輯初審完,要再全書瀏覽一番,檢查是否有改錯的地方??筛目刹桓牡模ㄗh不改。有的編輯下了大功夫改作者寫作風格,卻忽視了錯別字,到頭來作者不滿意,編校質量還不合格,得不償失。
初審編輯無論資歷、水平如何,均應保持謙虛謹慎的工作作風,對于復審、終審老師提出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能心有怨言,消極怠工,甚至惡語相向。
以上僅是我對審稿中需注意的問題的一些淺見,希望與同行朋友共同切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進步,提高書稿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