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劉麗,談 超,錢芳芳,馬慧敏,蔡 琳,夏 泉(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藥劑科,安徽合肥230022)
隨著醫(yī)院藥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住院藥房的工作重心不僅是藥品管理、養(yǎng)護與調劑等,更是“以患者為中心、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藥學服務工作[1-2]?;颊邚淖≡核幏咳∷幾鳛樵\療過程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正確、高效、優(yōu)質的藥學服務,必將提高患者對醫(yī)院的整體滿意度和信任度,從而提升醫(yī)院整體品牌形象,有利于醫(yī)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品管圈(QCC)作為一種有效的質量管理工具,可調動住院藥房質量管理的積極性,達到持續(xù)改善服務質量的目的[3-4]。本院住院藥房開展了以提高患者對住院藥房滿意率為主題的QCC活動,經(jīng)過半年的活動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本院住院藥房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開展QCC活動,圈員由住院藥房10名藥師組成。開展QCC活動前收集2016年10月25日至2016年11月14日的相關數(shù)據(jù),共調查467例患者資料;活動中收集2016年12月14日至2017年2月14日的相關數(shù)據(jù),共調查431例患者;活動后收集2017年2月14日至2017年3月24日的相關數(shù)據(jù),共調查431例患者。
1.2 方法
1.2.1 成立QCC與選定主題 成立QCC,圈員由住院藥房10名藥師組成,設圈長1名,輔導員1名。圈名選定為“眾心圈”,寓意“一切以患者為中心、全心全意的服務患者”,并設計篩選確定本圈圈徽。圈員們進行頭腦風暴,根據(jù)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列出工作中的問題點并進行討論,最后以評價法進行主題評價。再根據(jù)重要性(極重要、重要、次重要)、迫切性(極迫切、迫切、次迫切)、上級政策(極相關、相關、次相關)、圈能力(高、中、低)進行5、3、1分評價,輔導員及圈員共同參與評分,總分最高者作為本次活動的主題。最終選定“提高患者對住院藥房滿意率”為本期的活動主題。見表1。
表1 采用評價法進行主題評價(分)
1.2.2 擬定活動計劃 確定“提高患者對住院藥房滿意率”活動主題后,圈長推算各步驟所需時間,并根據(jù)圈員各種興趣和特長,明確各圈員的分工,分別負責現(xiàn)況把握、目標設定、解析(包括要因確認)、對策擬定、對策實施、效果確認、標準化和檢討與改進[5]。
1.2.3 現(xiàn)況把握與目標設定 本圈在充分掌握工作流程的基礎上,根據(jù)六何分析法(5W1H)原則制定并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6]。在圈員帶動下住院藥房工作人員收集2016年10月25日至2016年11月14日的相關數(shù)據(jù),共調查467例患者資料,患者對住院藥房滿意率為78.2%(365/467),進一步調查患者的不滿意項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不滿意項共362例次,其中最主要的不滿意項為出院帶藥手續(xù)和藥學咨詢服務。見表2。因此,本圈將改善重點定為如何改善“出院帶藥手續(xù)”及“藥學咨詢服務”2個方面。參考三甲醫(yī)院對藥房滿意率大于或等于95.0%,因此,設定目標為患者對住院藥房滿意率達95.0%。計算目標達成率和進步率。目標達成率=(活動后-活動前)/(目標值-活動前)×100%,進步率=(活動后-活動前)/活動前×100%。
1.2.4 解析 圈員頭腦風暴分析患者對“出院帶藥手續(xù)”及“藥學咨詢服務”不滿意的原因,并制作魚骨圖,見圖1、2。對魚骨圖中所有末端因素進行分析,并根據(jù)5、3、1分評價選出10個要因:(1)特殊處方不合格或醫(yī)生漏開處方;(2)患者不清楚流程;(3)無退藥提示;(4)打印機絞紙;(5)窗口標識不清;(6)醫(yī)囑數(shù)量錄入錯誤;(7)醫(yī)囑單未顯示用法及用量;(8)藥師用藥交代的相關知識不足;(9)無藥學咨詢流程;(10)出院帶藥窗口人員較少(工作量較大)。圈員分工對10個要因進行一一確認,其中特殊處方不合格或醫(yī)生漏開處方、患者不清楚流程、窗口標識不清、醫(yī)囑單未顯示用法及用量、藥師用藥交代的相關知識不足、無藥學咨詢流程、出院帶藥窗口人員較少(工作量較大)確認為要因。
表2 患者對住院藥房不滿意項調查(n)
圖1 取藥手續(xù)不滿意魚骨圖
圖2 藥學咨詢服務不滿意魚骨圖
1.2.5 對策擬定與實施 針對要因,全體圈員頭腦風暴討論制定相應對策,并結合可行性、經(jīng)濟性、實效性確定最終的具體實施對策。
1.2.5.1 提供特殊藥品目錄,優(yōu)化臨床信息系統(tǒng) 針對醫(yī)生漏開麻醉藥品、精神藥品處方或處方不合格導致患者來回到病區(qū)補開或修改處方所采取的對策為制定特殊藥品目錄、用法及用量、特殊藥品處方模板,分發(fā)給病區(qū)醫(yī)護人員學習;聯(lián)系信息科優(yōu)化臨床信息系統(tǒng),當提交麻醉、精神藥品醫(yī)囑時彈出對話框提示需附相應處方。
1.2.5.2 反復提醒患者出院帶藥 患者不清楚出院帶藥的取藥流程,往往漏取或跑錯藥房被告知無藥可取,造成出院后未能及時序貫口服藥,一方面造成患者經(jīng)濟損失,此外更重要的是可能耽誤患者治療進展,尤其是對慢性病患者,中斷用藥可能造成嚴重后果。針對該要因采取的對策為制定清晰、易懂的出院帶藥取藥流程;結賬處貼溫馨提示出院帶藥;住院黃卡背面印出院流程,提示出院時取藥;住院病房張貼出入院流程,提示出院后可能有出院帶藥。
1.2.5.3 重新統(tǒng)一藥房窗口數(shù)字標識 住院西藥房、特需藥房及中藥房窗口標識重復、不清晰,患者取藥時往往不知去哪個窗口取藥。針對該要因采取的對策為去除原有窗口標識,按窗口順序貼上新的統(tǒng)一標識?;颊呓Y賬后直接去住院西藥房出院帶藥窗口問詢取藥,減少患者結賬后多次問路的環(huán)節(jié),大大節(jié)約了患者取藥時間。
1.2.5.4 優(yōu)化臨床信息系統(tǒng),結合出院小結進行藥學服務 由于臨床信息系統(tǒng)缺陷,醫(yī)生提交出院帶藥醫(yī)囑時無法錄入用法及用量,所以,對患者提出“這些藥怎樣吃”的問題,藥師或許不能給出確定的答復。針對該要因采取的對策為優(yōu)化臨床信息系統(tǒng),確保醫(yī)囑單上顯示用法及用量;結合患者出院小結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聯(lián)系臨床藥師對其進行床旁出院用藥教育。
1.2.5.5 加強業(yè)務學習,并定期考核 部分藥師用藥交代的相關知識不足,對患者提出的用藥咨詢沒有自信地做出正確回答。新進藥師或輪轉藥師對出院帶藥窗口服務工作流程不熟,經(jīng)驗較少,缺乏有效的醫(yī)患溝通技巧。針對該要因采取的對策為選拔帶教藥師,成立培訓小組,專人專項負責;制定住院藥房合理用藥培訓計劃、內容,確定考核方式和目標;鼓勵青年藥師積極參加每月科室業(yè)務學習及每周文獻閱讀學習。
1.2.5.6 增加人員,優(yōu)化班次 藥房人員較少,工作量較大。出院帶藥窗口只有2個班次人員,遇到出院患者量大時,導致窗口排隊,藥學服務質量必定下降。針對該要因采取的對策為增加工作人員,緩解排班飽和現(xiàn)狀;優(yōu)化排班,設立“機動班”,適時增加出院帶藥窗口班次,優(yōu)化各班次工作內容及工作時間[7]。
1.2.5.7 建立出院帶藥患者用藥咨詢標準化流程[8]出院帶藥患者用藥咨詢無標準化流程,藥師對患者的咨詢問題不能規(guī)范、有效地進行解答和記錄存檔。針對該要因采取的對策為建立出院帶藥患者用藥咨詢流程,制作藥物咨詢登記本,對特殊患者定期隨訪,并納入標準化管理體系中。
2.1 有形成果 開展QCC活動后患者對住院藥房滿意率明顯提高,由開展QCC活動前的78.2%(365/467)上升至 96.8%(455/47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4.56,P<0.05)。見表3。目標達成率=(96.8%-78.2%)/(95.0%-78.2%)×100%=110.71%。進步率=(96.8%-78.2%)/78.2%×100%=23.78%。
表3 開展QCC活動前后患者對住院藥房滿意率比較
2.2 無形成果 通過開展QCC活動,圈員在積極性、責任感、溝通配合、成就感、解決問題的能力、品管手法等發(fā)面均有較大提高。見圖3。
圖3 無形成果雷達圖
QCC作為一種有效的質量管理工具,其推廣和實施成為降低服務流程風險、強化流程結果一致性及培養(yǎng)醫(yī)院藥學組織文化的最佳改善方法之一[3]。開展QCC活動,嚴格按 PDCA[plan(計劃)、do(實施)、check(檢查)、action(處理)]程序進行,共包括十大步驟,分別為選定主題、擬定活動計劃、把握現(xiàn)況、設定目標、解析、擬定對策、對策實施與檢討、效果確認、標準化、檢討與改進等[9-12]。通過調查分析患者對住院藥房的不滿意項,并針對不滿意項分析確認要因,制定并實施改進對策,明確患者取藥流程,提升藥師藥學服務水平,保證了患者用藥安全、有效、經(jīng)濟,從而提高了患者對住院藥房的滿意率。
本研究經(jīng)過開展QCC活動,獲得了較好的成果。有形成果為患者對住院藥房滿意率由原來的78.2%上升至96.8%,進步率為23.78%。同時,通過開展QCC活動,圈員們在工作中的積極性、責任感、創(chuàng)造力明顯提高,主人翁意識明顯增強,圈員們工作中溝通協(xié)作,住院藥房藥師們的關系更加融洽和諧,此外,圈員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及QCC手法的運用能力均有所提高,這些無形成果明顯提升了住院藥房藥學服務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