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芮
摘要:快速又準確的大跳是鋼琴最艱深的技巧之一,然而不管是一遍一遍機械的練習,還是單純慢練,都收效甚微。大跳的距離越遠,拋物線事物度數越大。
關鍵詞:大跳;遠距離;穩(wěn)定性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084-01
鋼琴彈奏中,超過八度的遠距離跳躍都叫做“大跳”。練習時,要單獨抽出來練習。一般說,大跳的距離越遠,拋物線事物度數越大。尤其八度跳躍時,手的架子要穩(wěn)定,技巧:可以用眼睛的余光控制一指和五指的準確性。人手的形狀、生理機制和活動能力,是人類為了適應生產勞動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在一般勞動和生活中,手指的活動是以五個手指的協(xié)同動作來運行,而較少是每個手指的單獨活動,然而,在鋼琴演奏技術中,卻需要長短不齊,能力各異的十個手指均具備獨立靈活和均衡自如的彈奏能力。大跳可以說是綜合了所有手指彈奏難度的一項技術。
任何器樂練習都包含兩種因素:一種是生理因素,他提高手和手指的靈活,為了適應演奏所具體需要的肌肉與神經的放松。還有一種是心理因素,它提高人的趣味、想象力、理解力和感情色彩。練習這樣的大跳,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懼。許多人在面臨這樣的大跳時,心慌手亂,不知道該如何去彈奏。既控制不了下鍵的準確,又控制不了大跳的時間。不是彈不對音,就是動作太快,導致節(jié)奏亂套。例如筆者目前正在彈奏韋伯的c大調無窮動奏鳴曲第三樂章,在第七頁,我遇到了左手的大跳環(huán)節(jié),最大的幅度達到了12度,對于手小的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一開始能夠加速度至110。后面再往上加,我的手已經有些吃不消,不是肌肉酸痛,就是節(jié)奏分布不均,像個瘸子走路,一拐一拐。但是,后面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大跳得到了改善,接下來我就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經歷。
首先練習時不妨采取慢速的練習,給自己一個調整手的姿勢和充分估計兩音之間的距離的時間,讓自己的手能夠在空中劃出一個漂亮合適的拋物線。但是一定要強調的是,動作要小,一定,必須要小。不然后面速度加快,動作太多會阻礙節(jié)奏均衡。
演奏的每一個音都要飽滿結實,避免聲音虛弱漂浮。這樣的大跳一般一端是小拇指彈奏出來的,因此小指演奏的音就需要特別關注。尤其是左手上的低音,一般是小拇指演奏出來的。因此小指要堅持垂直下鍵的原則,力求聲音結實飽滿。在鋼琴彈奏技術中,由于雙手的無名指和小指(鋼琴彈奏指法命名為四指和五指)的獨立彈奏能力相當較弱,故被成為“弱指”。然而,雙手“弱指”的天然彈奏能力雖然相對較弱,但它在鋼琴樂曲演奏中承擔的彈奏任務卻多處于音樂強勢地位?!叭踔浮痹阡撉贅非鷱椬嘀械淖饔眉耙魳繁憩F(xiàn)意義體現(xiàn)在主調和復調音樂織體中。那么如何訓練大跳中小指的獨立靈活,音色飽滿呢?在日常生活中長期堅持“四三、三四、四五、五四、五四三二一”手指相互交替性活動的科學鍛煉。針對性地選擇有關強化“弱指”的鋼琴練習曲加以精煉消化,旨在嫻熟鋼琴演奏技能,如哈農《鋼琴練指法》什密特《鋼琴手指練習》等。
遇到這樣大跳的片段就要認真對待,認真練習,直到能夠準確演奏并能勝任應有的速度為止。初級階段一般不會有太快的大跳音型,這說明大跳時比較困難的鋼琴技術,特別是快速度的大跳。例如李斯特的《鐘》,快速地練成一片的連續(xù)十六分音符的大跳令人眼花繚亂。初級階段如高等師范院校的《鋼琴基礎教程》里的《瑤族舞曲》左手和弦的跳躍,以及賀綠汀先生的《牧童短笛》中間樂段的左手大跳。
那么從基礎的大跳開始,我們該做些什么呢?可以通過斷奏的方法,較早接觸到相隔較遠的音,用斷奏的觸鍵方法去彈奏距離超過一個八度的音組,從而體會到手臂伸展自如的動作,為今后的學習做準備。斷奏就是我們所說的跳音奏法,和非連奏不同的是它演奏出來的音符的時值不是音符所表示的長度,而是為了突出其跳躍的特性對其時值大打折扣。根據動作部位斷奏大致可以分為手臂,手腕,手指三種斷奏。不管哪一種斷奏都要求聲音要跳躍,也就是說聲音要比音符所表示的時值要短,兩個音之間要保持有一定時間的空隙。不同風格的作品應該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因此采用什么樣的斷奏歸根結底應該又演奏者作出適當的選擇。
大跳實質屬于鋼琴的斷奏彈法五部曲:手臂放松是基礎,大臂主動提起帶起小臂,小臂帶動手腕,手指觸鍵。首先,手臂能否做到放松,又要以肩部放松為基礎,如果彈奏時肩膀是架起來的,那么手臂自然不可能放松了。更重要的是,即使在肩部沒有出現(xiàn)看得見的架高時,其放松的程度也是存在極大差異的,這是鋼琴技巧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玄妙之處,他的表現(xiàn)形式為在彈奏一個相同的八度或者和弦是,具備這種能力或技巧的人可以彈得音量大的驚人,而且充滿彈性。在手臂放松的基礎上,然后是大臂主動提起,帶動小臂的過程。為什么將大臂和小臂分開來講呢?是為了分清楚在整個手臂運動過程中的主次關系。因為有人的大腦支配下,每一個部位、關節(jié)都可以自由運動。了解了大臂的主動性之后,小臂帶動手腕的道理就不難理解了。
掌握斷奏的彈奏方法是一切演奏技巧的基本,如同一個幼兒已經學會了站立,接下來就是走、跑、跳。
一般來說,初學者根據自身的情況,如年齡、領悟力、學習效率等因素,大致需要經過半年左右斷奏的訓練,并不斷磨練,為今后各種技巧的學習打下最堅實的基礎。無論效果如何,這對于一個學琴的人來說,已經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