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型:以文帶文
教學內(nèi)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6課《母雞》、第一課時、74-76頁
教材分析:
本課通過作者對母雞態(tài)度的變化,體現(xiàn)母愛的偉大,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有積極作用。老舍先生“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也能對學生寫作有很大幫助。所以,這篇課文,在知識性和人文性方面都堪稱楷模。
學情分析:
學生能夠迅速地在文中找到作者對母雞的態(tài)度,但是還不能透過具體事例去深刻體會作者對母雞討厭或敬佩的原因。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大多平鋪直敘表達自己觀點,還沒有意識去運用更加高明的寫作手法:欲揚先抑。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體會作者對母雞態(tài)度的變化,感悟母愛的偉大。
2.認識“欲揚先抑”這一寫作手法,通過具體示例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重、難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體會作者對母雞態(tài)度的變化,感悟母愛的偉大。
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貓是一種十分普通的動物,但是在喜愛它的作家老舍的筆下,貓就化身成了既可愛又淘氣的孩子。那么,作為老舍家族的另一成員——母雞,在語言大師的筆下它又會是什么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老舍先生的另一名作《母雞》。
二、詞語檢測
1. 首先,讓我們進入“詞語闖關(guān)”環(huán)節(jié),每個詞語讀2遍,注意讀準字音,適當停頓。
2. 接下來開火車檢測。
3. 雖然你們讀的已經(jīng)很準確了,但詞語這一關(guān)還不能算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看看這些詞語在字義上有什么特點。
前2行的詞語都是貶義詞,后2行的詞語都是褒義詞。那么,這些感情色彩不同的詞語都被作者用來描寫家中的這只母雞,又是什么情況呢?老舍先生對母雞的態(tài)度究竟如何呢?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從中尋找答案,并把直接表達作者態(tài)度的句子畫出來。
1. 我一向討厭母雞:“一向”這個修飾詞說明了“討厭”的程度非常深、時間特別長。讓我們帶著討厭的情緒再來讀這句話。
2.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不敢再”這個修飾詞說明作者的態(tài)度有變化,但具體的原因我們待會在閱讀過程中來尋找。
四、細讀課文,品讀感悟
(一)是什么原因讓老舍先生如此討厭這只母雞呢?請同學們帶著思考默讀1-3段,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下面畫橫線,并簡單批注。
注:讓學生自由尋找,主動感知,根據(jù)學生的思維和表達合理引導(dǎo),通過回環(huán)往復(fù)的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生可能談到以下方面:
1.母雞無病呻吟的叫聲。(師生承接讀)
前院嘎嘎到后院,后院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惹人煩。
好不容易不亂叫,墻根田壩閑溜達,細聲細氣裝呻吟。
要么就是扯長聲,如怨如訴話心事,使人心中起疙瘩。
(回到主旨句一“所以,作者一向討厭母雞”)
2. 母雞欺軟怕硬的行為。(男女對讀)
強勢公雞它害怕,永遠不敢去反抗。
忠厚鴨子遭了秧,母雞時常去欺負。
還對同類下毒手,趁其不備咬一口。
欺軟怕硬惹人厭,禍害同類真可惡。
(回到主旨句一“所以,作者一向討厭母雞”)
3. 母雞拼命炫耀的樣子。
本職工作卻格外高調(diào)(學生對比讀)
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學生夸張讀)
(回到主旨句一“所以,作者一向討厭母雞”)
總結(jié):(滾雪球讀)
這是一只 嘎嘎亂叫 的母雞,作者 討厭 它。
這是一只 欺軟怕硬 的母雞,作者 討厭 它。
這是一只 拼命炫耀 的母雞,作者 討厭 它。
(二)是什么原因讓老舍先生改變了對母雞的看法?請同學們帶著思考默讀4-9段,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下面畫橫線,并簡單批注。
注:讓學生自由尋找,主動感知,根據(jù)學生的思維和表達合理引導(dǎo),通過回環(huán)往復(fù)的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生可能談到以下方面:
1.母雞的負責和勇敢:
無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母雞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并沒有什么可怕的東西。
在改寫總體會母雞身上的母愛:(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讀)
a. 無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母雞總是 。
b. 無論 ,還是 ,媽媽總是 。
2. 母雞的負責和辛苦:(回環(huán)復(fù)沓讀)
原句:它教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改寫:它教雞雛們啄食,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它教雞雛們掘地,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它教雞雛們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2.母雞的負責和慈愛:(前后對比讀)
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似的。
母雞卻消瘦了許多。
分組讀,在對比中體現(xiàn)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總結(jié):眼前的母雞,已不單單是一只雞母親,作者從它的身上看到了天下所有母親的偉大,所以他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五、寫作手法:欲揚先抑
1. 像課文這樣:想要表達對母雞的贊揚和喜愛,卻先不寫喜歡,而是從討厭寫起,最終再落到喜愛上,這樣的寫作手法就叫做“欲揚先抑”。
2. 以文帶文:通過典型事例體現(xiàn)欲揚先抑的表達效果
這個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
生個兒子去做賊,偷得仙桃獻母親。
(生暢談感受、自由交流、領(lǐng)悟“欲揚先抑”的高明和神奇)
六、結(jié)語
小雞雛們有一個偉大的母親,我們每個人也都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老舍先生用“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將母親的偉大深深地寫進了我們的心里。希望同學們以后能夠用愛、用實際行動去回報自己的母親,能夠試著運用“欲揚先抑”這一高超的寫作手法。
七、板書
參考文獻:
[1]邢淑紅.《大單元美讀課堂教學設(shè)計》[M].河南大學出版社.2017.45
[2]任麗青.《從寫作到創(chuàng)作》[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102
[3]馬昊宸.《中國古代野史》第三部[M].線裝書局.2014.136
作者簡介:杜雪芬,1984年6月,女,漢族,山西省運城市,碩士研究生,中小學二級教師,山西師范大學,語言學及應(yīng)用語言學,運城市海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