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聰明”的病毒
吉林大學艾滋病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教授孔維介紹,科學界對疫苗的研究經(jīng)歷了抗體、細胞免疫和基于前兩者基礎上的“聯(lián)合疫苗”三個階段。其間有數(shù)次似乎看見了成功的曙光。
2000年,美國醫(yī)藥巨頭默克公司研發(fā)的一種艾滋病疫苗曾被業(yè)界寄予厚望,并在全球開展多達數(shù)千人的試驗,但2007年中期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疫苗非但沒有降低感染率,甚至增加了感染風險。
2009年,美國和泰國研究人員聯(lián)合宣布,雙方研發(fā)出一種“聯(lián)合疫苗”獲得了31%的保護效果。這也是迄今為止人類首次獲得有保護效果的疫苗。為了進一步驗證其效果,類似的疫苗正在南非進行重復性試驗,還需要三四年才能得出最終的結果。
從1987年美國啟動歷史上首個艾滋病疫苗的臨床試驗,在之后的30年時間里,全世界開發(fā)的疫苗達40多個,進入臨床試驗多達200多次,但屢屢折戟沉沙, 目前世界范圍內(nèi)的艾滋病疫苗研制從十幾年前的喧囂期進入相對沉寂期。
為什么艾滋病疫苗研制如此艱難?孔維說,主要是艾滋病病毒“太聰明”。一是變化太快。流行的艾滋病病毒各式各樣,進入人體后還在不斷變化。即便研制出針對某種艾滋病病毒的疫苗,原有的病毒都已“改頭換面”。二是它能整合到人體細胞,和人共存。除非殺死細胞,否則無法去除。三是艾滋病病毒只感染人類,不感染其他物種,因此,對艾滋病疫苗的研究,缺乏好的動物模型。
屢敗屢戰(zhàn)
孔維團隊是我國最早投入艾滋病疫苗研究的團隊之一。2002年初,孔維從美國回到吉林大學從事艾滋病疫苗研究工作。
2008年,在國家發(fā)改委支持下,吉林大學成立了首個艾滋病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2009年,孔維團隊研發(fā)的疫苗進入到人體二期臨床試驗,這是我國最早進入人體二期臨床試驗的艾滋病疫苗,當時引起巨大轟動??删驮谠囼炦M行途中,孔維主動叫停了試驗。
“對艾滋病了解越多,越發(fā)現(xiàn)我們對很多基礎性問題了解不夠,比如病毒感染機制、病毒與免疫系統(tǒng)如何作用、病毒如何在內(nèi)進化等。”孔維說,“吸取國外類似疫苗失敗的教訓,我們覺得采取的疫苗策略不太可能產(chǎn)生理想的免疫應答。應該重新修正想法,不該繼續(xù)浪費資金?!?/p>
從急于出成果到認識到病毒的復雜性,從率先進入二期臨床到主動叫停,孔維的心態(tài)經(jīng)歷了從急躁到平和的過程,他說,科學研究要遵循科學規(guī)律,否則欲速不達。
理論研究和臨床試驗齊頭并進,孔維團隊調整思路重新出發(fā)。2016年,孔維力邀美國杜克大學教授、病毒領域專家高峰加入團隊??拙S和高峰希望能設計出一種新的疫苗策略,盡可能地模擬目前最為有效的減毒活疫苗所誘導的免疫反應,在體內(nèi)復制但不將病毒的基因組整合到宿主細胞,進而可持續(xù)地以多種抗原形式刺激免疫系統(tǒng)來產(chǎn)生免疫保護。2017年初,實驗室在國際期刊《Viruses》(《病毒》)上發(fā)表論文,印證了這一思路的可行性和獨特性。
同時,該團隊還對目前的其他疫苗策略進行改進和重新設計以進一步增強疫苗的免疫效果,如果進展順利,預計將于十三五研究周期推廣到人體臨床研究階段。
不言放棄
“雖然在研制艾滋病疫苗的過程中困難重重,科學家卻從未放棄。”高峰說,每失敗一次,也意味著我們對這種病毒有更多的了解,意味著離成功更近了一步。
“艾滋病病毒狡猾多變,但它們?nèi)匀痪哂泄残蕴攸c,只要限制住這些共性,就有可能徹底控制它?!笨拙S說。兩位科學家相信,隨著人類對艾滋病病毒的認識不斷深入和全世界科學家的不斷努力,人類終有一天會攻克這一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