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曉忠
(湖南省核工業(yè)地質局304大隊 湖南長沙 410000)
作為現階段我國公路橋梁施工常用的一種橋墩,高墩因其較高的強度得以較好服務于公路橋梁上部結構的承載,施工時間長、需要大量資金、對精確度要求較高則屬于公路橋梁施工中高墩施工技術特點,而為了保證高墩施工技術較好服務于公路橋梁施工,正是本文圍繞這一課題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龍懷高速公路TJXX合同段全線長為8.1km,該合同段的龍門大橋采用懸臂澆筑法進行施工,其中橋梁7號墩高84m,屬于典型的高墩,因此工程采用了較為先進的高墩施工技術,本文研究主要圍繞7號墩的施工展開。
為滿足高墩施工需要,施工單位配備了一系列工程機械裝備,包括操作平臺系統(tǒng)、液壓提升系統(tǒng)、360°旋臂吊可旋轉自提升系統(tǒng)、卷揚機運輸系統(tǒng),這些便為高墩施工的高質量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具體的工程機械配備如下所示:①操作平臺系統(tǒng)。采用了空心方鋼模塊化拼接而成的桁架系統(tǒng)作為操作盤,其中桁架系統(tǒng)屬于2.4m×1.15m×6m的立體結構,且由方鋼(10cm×10cm×φ6mm)拼接制作;輔助盤用于混凝土養(yǎng)護修飾與拆模,距離墩身距離為0.3m,自身寬0.9m,輔助盤懸掛同樣采用上述規(guī)格方鋼拼接而成,并使用成品鋼筋網片拼接搭設盤底,以及L50×5角鐵制作的護欄扶手。②液壓提升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扁擔梁、支撐桿、液壓操作系統(tǒng)組成,其中扁擔梁為方鋼與平臺桁架拼接構成,拼接方式為螺栓拼接主扁擔梁、次扁擔梁均需要采用2根方鋼(10cm×10cm×φ6mm)與桁架系統(tǒng)進行連接;支撐桿采用焊接接長的φ48×3.5mm鋼管,且焊接后需要使用砂輪機打磨光滑,為滿足提升系統(tǒng)需要,共布置支撐桿4根;液壓操作系統(tǒng)。采用SO-H8L-01(32MPa)型號的液壓千斤頂,同時具備手動遙控和電動操作功能的液壓控制臺,以及采用高壓無縫鋼管作為油管的油路系統(tǒng),結合工程需要,共選用液壓千斤頂4臺。③360°旋臂吊可旋轉自提升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主要負責內外模板的翻升,運行過程中需依次開展外模翻升安裝固定、內模翻升安裝。④卷揚機運輸系統(tǒng)。采用卷揚機吊裝混凝土取代傳統(tǒng)的塔吊、汽車吊,由此實現了施工成本降低,施工質量也同時得到了保障[1]。
基于工程機械配備,施工單位在龍門大橋高墩施工中重點關注了模板的設計,其中外模模板(2節(jié))、內模模板(1節(jié))每節(jié)高度分別為2.5m,且二者均可通過可旋轉的360°旋臂吊進行提升,圖2為外模結構示意圖。其中,外模高度的設計遵循了減少鋼筋配料長度、縮短節(jié)段施工時間、減少混凝土施工縫原則,因此選擇了6mm厚鋼板制作外模,并設置了[50槽鋼橫肋,且采用8.8級φ16高強螺栓用于兩層模板間的豎向連接、模板的橫向連接。
圖1 外模結構示意圖
在龍門大橋高墩施工中,具體的施工流程可概括為:“測量放樣→鋼筋加工→第一節(jié)鋼筋綁扎→模板加工→安裝提升系統(tǒng)、模板、桁架→混凝土澆筑→頂面鑿毛→下一節(jié)鋼筋綁扎→外側模板提升安裝→養(yǎng)生→桁架提升→內模板提升→封頂→模板系統(tǒng)整體拆除”,由此即可更深入了解公路橋梁施工中的高墩施工技術。
在完成承臺混凝土施工后,施工單位結合測量實現了精確放樣,并彈出了墩身墩底截面輪廓線,由此完成墩身范圍內混凝土鑿毛清洗,即可依次接長主筋、綁扎6m墩身鋼筋、預埋支撐桿鋼管,最終完成墩身模板的安裝,即可開展第一模墩身混凝土的澆筑,澆筑混凝土高度為2.5m。值得注意的是,澆筑前需在承臺上安裝操作平臺骨架并鋪設腳手板,并隨后進行扁擔梁、千斤頂、支撐桿的安裝,同時保證骨架距模板頂距離控制為2m,液壓系統(tǒng)在完成安裝后還需要進行通油持荷檢驗,由此即可為正式施工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2]。
完成自動翻模組裝后,方可正式進行模板的安裝,為保證模板安裝質量,施工單位采用全站儀進行了施工放樣和檢測,且保證模板四角的平面坐標測量完成后進行每節(jié)墩身混凝土澆筑。使用360°旋臂吊進行內外模板的提升,并輔以人工,具體起吊前施工單位重點開展了混凝土與模板是否完全脫離的檢查,同時通過檢查保證了起吊扣件的牢固,并派專人指揮模板的吊裝,模板安裝的安全性大大提升。而在完成模板的安裝后,施工單位還開展了模板頂部高程、平面位置、節(jié)點聯(lián)系、縱橫向穩(wěn)定性的檢查,模板安裝的質量和安全性由此得到了更好保障。
在公路橋梁施工中的高墩施工中,混凝土澆筑屬于其中重點,而在具體的澆筑施工前,施工單位首先開展了細致的模板檢查,檢查主要圍繞模板的平整度、牢固性、內側的光潔度、強度、位置、尺寸、標高展開,且需要保證模板不存在孔洞和縫隙,表1為C40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屬于泵送混凝土,混凝土塌落度需要控制在140~180mm區(qū)間,砂率為40%。
表 1 C40混凝土配合比設計(kg/m3)
在墩柱混凝土澆筑施工中,施工單位在澆筑施工前首先做好了鑿毛工作,并同時保證了施工面濕潤、干凈,以及接觸處處于同一水平面且四周平順。采用卷揚機輔助吊斗入模的方式進行混凝土澆筑,振搗則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混凝土的每次澆筑高度為2.5m,并按照30cm控制每層混凝土澆筑厚度(圖2為7號墩留影)。為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施工單位采用了按照一定順序和方向的混凝土澆筑方式,通過開展沿澆筑順序方向的斜向振搗法應用,并保證水平面與振搗棒的傾角控制在30°,混凝土澆筑質量得到了較好保障,而振搗棒的間距則需要控制在50cm且保證朝向前進方向,施工過程還需要避免出現插入式振搗器機頭貼上模板情況,靠近施工時需保證二者的間距控制在5~10cm區(qū)間。在底節(jié)混凝土澆注完成后,施工單位便開展了第二節(jié)墩身的模板與鋼筋安裝,安裝前首先進行了模板的清理、沖洗、打磨并涂抹了脫模劑,同時上下模板采用了螺栓進行連接,為將模板初步固定在底節(jié)混凝土上,需要使用預設的拉桿,模板由此即可調整至準確位置,隨后即可按照首節(jié)墩身開展施工,施工質量可由此得到較好保障[3]。
圖2 作者在7#墩留影
第二節(jié)外模安裝完成后,專業(yè)施工人員需要操縱4個千斤頂,通過第一節(jié)混凝土中的支撐桿,即可實現桁架整體均勻緩慢上升,這一施工過程需要保證桁架整體水平,而在桁架提升到位后,即可依次安裝扁擔梁、鎖緊模板支撐螺桿。使用懸臂吊將內模吊裝到位并加固,即可完成內模的安裝,而在完成輔助盤安裝施工后,即可收起千斤頂,并澆筑第二節(jié)混凝土。第三節(jié)墩身鋼筋的安裝需要在第二節(jié)混凝土澆注完成后,混凝土終凝后方可拆開內模,而在完成內模的清理后,即可在桁架提升完成并加固后開展第三節(jié)混凝土澆筑,如此往復施工,即可滿足公路橋梁施工中的高墩施工需要。
綜上所述,公路橋梁施工中的高墩施工技術具備較高應用價值,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模板設計、施工工藝流程、自動翻模組裝、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高墩施工技術應用路徑,而為了進一步提高公路橋梁建設質量,施工時軸線控制、高墩施工縫如處理必須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