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張靈霞
走進山西師范大學,正值畢業(yè)季。校園里碧草如茵,時而能看到一群穿著學位服的畢業(yè)生笑著奔跑在校園留影拍照,和諧而又洋溢著一派勃勃生機。校園中蒔英園湖畔那高高飄揚的黨旗在夏日顯得格外紅,成為引領廣大師生前行的精神動力和航標指針。近年來,山西師范大學突出黨建統(tǒng)領,補齊短板,壓實責任,向改革要動力,向基層要活力,提升了核心競爭力,走出了一條黨要管黨、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科學發(fā)展新路。
【鏡頭特寫】
2015年8月,正在四川遂寧掛職市委常委的江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符惠明,經中組部推薦選派、省委研究決定,調任山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這是黨的十八大之后,我省從部屬高校選調入晉擔任本科院校正職的為數(shù)不多的黨委書記之一。
面對省委、省高校工委的期待,面對全體師生員工的期待,符惠明深感責任重大。上任伊始,他就針對性開展了系列密集調研,從學院到部門,從校內到校外,從師生座談到數(shù)據(jù)分析,從政策研學到專家咨詢,目的就是更加全面準確地把握省情、校情以及山西高等教育的整體情況,更加精準地找到新一屆黨委工作的突破口。在任職不久后召開的一次全校干部教師大會上,符惠明首次闡明了學校黨委的工作思路,那就是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fā)展,始終把發(fā)展作為興校強校第一要務,把提高駕馭學校發(fā)展能力作為黨建工作的根本任務,旗幟鮮明地承擔起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謀劃好、組織好、落實好學校新一輪改革發(fā)展,在推動學校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師范大學的過程中發(fā)揮堅強的政治核心作用。
【縱深采訪】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強調,高校黨委對學校工作實行全面領導,承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要加強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提高黨的基層組織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實踐證明,要想把黨建工作落到實處,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不僅需要埋頭苦干,還要有清晰的發(fā)展思路,健全完善的黨建工作體制機制。
符惠明作為山西師范大學黨委班子的班長,站在新時代的宏大背景下,把握思考學校黨建工作的定位,以黨委班子肩負“兩個責任”的使命意識,著手統(tǒng)籌全校黨建工作的宏觀安排。他歸納總結近幾年來學校黨委班子謀劃實施黨建工作整體布局的情況,提出了“一個武裝,兩手抓,兩手硬”的總思路,那就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一手聚力黨建抓第一責任,一手聚焦發(fā)展抓第一要務,兩手抓,兩手硬。”這個思想直接來源于學校黨委近三年來一直堅持的“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fā)展”的工作理念。
在他的帶領下,校黨委班子運用戰(zhàn)略性眼光、前瞻性思考和制度性設計,通過總結與思考、比對與分析、務虛與協(xié)商,分別確定了“十三五”約束性指標、擴展性指標和突破性指標,使“十三五”規(guī)劃成為學校務實的“追趕行動計劃”;并在“十三五”改革實踐中進一步謀劃形成了全面加強內涵建設的“四個布局”總框架,即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協(xié)調推進“一體兩翼、多點協(xié)同”的學科發(fā)展布局;以深化改革為動力,統(tǒng)籌推進“三項改革”為統(tǒng)領的全面綜合改革布局;以“1331工程”為抓手,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項目布局;以新校區(qū)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校園空間發(fā)展布局。四個發(fā)展布局,有機聯(lián)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互作用、螺旋遞進,明確了全校未來一段時期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重點領域和主攻方向,使校黨委把方向、管大局的領導核心作用在強化學校頂層設計中得到充分而有力的彰顯。
符惠明始終強調,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不能是“兩張皮”“空對空”,不能只停留在物理捆綁的階段,必須實現(xiàn)化學反應,關鍵是使“黨建+中心工作”成為基層黨委工作的新常態(tài)。校黨委立足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理順組織體系、優(yōu)化支部架構、強化支部建設,把黨支部建在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中,建在國家基金項目團隊上,建在最具活力的課改教學團隊里,下大力氣推動“雙帶頭人”培育工程縱深推進;布局和創(chuàng)新“黨建+”模式機制,進行項目化申報、管理、運行,引入第三方評估,以ABC三檔分出主次,投入獎金40萬元,支持36個項目立項,一批諸如“黨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建設”“黨建+教育學博士學位點申報”“黨建+1331工程”項目成為二級學院黨委抓中心工作的有效載體;近兩年連續(xù)兩次召開全委會專題研究課堂教學改革、重點學科建設等關涉學校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重頭內容,黨建牽引全校上下聚焦中心工作發(fā)力,推動中心工作落地的導向已然確立;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緊抓關鍵少數(shù)、突出重點、覆蓋全員,綜合采取條塊結合、走出去、請進來、進課堂等精準的靶向培訓,實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交互滲透、干部擔當聚力中心工作的螺旋式提升效果。馳而不息抓黨建,以黨的建設帶動學校全面工作向前推進。
高校黨委的核心功能之一是保證工作落實到位。符惠明強調,要把抓落實作為嚴肅的政治責任和工作紀律,持之以恒聚焦、聚神、聚力推動學校改革發(fā)展。近年來,師大黨委在創(chuàng)新實施了黨政捆綁簽訂年度責任書、“一崗雙責”承諾書等具體舉措的基礎上,2017年下半年,校黨委派出8個巡查組,采取黨政聯(lián)合、政治巡視與工作巡查相結合的方式,圍繞黨建、年度重點工作、黨風廉政建設、安全穩(wěn)定四項工作,對20個承擔全日制學生培養(yǎng)任務和學科建設任務的學院進行了工作巡查。常委會專題研究確定了巡查方案,編印了巡查指南,召開22場教職工座談會和14場學生座談會,聽取300余名師生的意見建議;常委會專題聽取巡查匯報,研究反饋意見,并向20個學院分別進行了個性化、菜單式巡查整改反饋;學院黨政結合巡查反饋意見,梳理問題清單,制定措施清單,明確責任清單,實施掛賬整改,條條梳理、件件落實,解決了一些突出問題,健全了一批制度機制,有效推動了全年工作落實。
【鏡頭特寫】
去年7月,校黨委在迎接黨的96歲生日這個重大節(jié)慶的時間節(jié)點,隆重表彰了5名優(yōu)秀“雙帶頭人”和21名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等先進個人。他們都是戰(zhàn)斗在學校教學、科研、管理一線的模范人物,有的是在三尺講臺辛勤耕耘的教學標兵,有的是潛心研究、碩果累累的學術骨干,有的是率先垂范、沖在前頭的管理工作者。他們當中不乏已經多次獲得全國、省級表彰的各類先進人物。
山西師范大學基層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校黨委書記符惠明(中)在基層黨支部參加活動
這樣一批又一批先進典型的涌現(xiàn)不是偶然的。師大黨委從提高選拔辨識度創(chuàng)新干部選任方式著眼,從精準對接能力提升需求探索精細化干部培訓模式入手,加強高素質專業(yè)化干部隊伍建設。各學院也自加壓力,書記抓骨干,支部帶團隊,干部教師都有了負重前行的自覺。
【縱深采訪】
黨支部是黨組織中的基本單元,在高校黨組織結構中處于“終端”位置,是聯(lián)系師生、服務師生的橋梁和紐帶;是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者。只有扎實有效抓好黨支部建設,才能發(fā)揮政治優(yōu)勢,使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校黨委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到支部。學校主動改進和調整黨支部設置,把支部建在相對獨立的實體上,盡可能與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組織相對應。去年學校增加投入黨建經費70萬元,創(chuàng)新增設了黨支部考核績效津貼。全校各院系基層黨組織以突出學院專業(yè)為特色,以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活動為載體,連續(xù)多年舉辦“道德講堂”“主題文化長廊”建設等活動,增強了凝聚力,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校黨委積極鼓勵基層創(chuàng)新,為將基層黨組織的創(chuàng)新經驗推而廣之,并依靠基層智慧解決新形勢下黨建工作面臨的問題,持續(xù)開展了基層黨支部創(chuàng)新工作案例評選、黨支部風采展示、微黨課示范教學、黨員結對幫扶等活動,發(fā)揮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校黨委多維度探索干部培訓模式,2016年,采取“請進來、走出去、進課堂”的方式,對處級干部、基層黨支部書記進行全面培訓。邀請北師大、華中科大、南開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的知名專家學者來校對教師進行專題輔導;組織中層正職分五組赴華東、華中、西南、華南、東北等地高校學習取經;組織中層正職到中央黨校等受訓,通過學而知、知而思、思而行整體推進的方式,不斷提高22個學院領導的辦學治校能力。2017年,又制定了校院兩級聯(lián)動、“分系列、條線式”干部培訓計劃,組織158名黨支部書記赴武鄉(xiāng)太行干部學院、37名二級黨組織書記赴右玉干部學院專題輪訓,選派45名學院院長、課改教師骨干,赴西交利物浦大學進行教育領導力提升培訓,有效提高了領導干部的履職能力和領導水平。2018年,新的年度,全面總結歷年成熟經驗,正在實施“覆蓋全員、突出重點”的新一輪精準培訓。
【鏡頭特寫】
2018年3月8日下午,由中共太原市委宣傳部與師大聯(lián)合舉辦的“時代新人說——平凡的力量”暨“開學第一課”道德講堂在師大文化藝術活動中心舉行。來自不同年齡、不同履歷、不同領域的七位講述者站在“時代新人說”的舞臺上,用心用情講述自己和身邊的故事,分享平凡的力量和榜樣的力量,生動詮釋了“平凡人在平凡崗位上,也可以有不平凡的堅持和追求”。他們的故事彰顯出時代新人“熱愛、自信、擔當、創(chuàng)新、專業(yè)、堅韌”的鮮明品質,讓每位同學的內心都經受了一次奮斗精神的洗禮,感受到了一種向上向善的偉大道德力量。本次“時代新人說——平凡的力量”暨“開學第一課”講述活動,是師大2018年第一場“道德講堂”,它是推動開展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探索。
道德講堂從2013年12月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開展了19場,它以學院為單位,內容涉及孝親敬老、文明禮儀、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助人為樂、自立自強等諸多思想道德話題,通過“講、論、辯、誦、舞、唱”等多元形式表現(xiàn)出來,寓教于樂,這種獨特的“體驗式”德育形式為師生們提供了道德正能量,增強了學生德育的儀式感和新鮮感,春風化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縱深采訪】
人才培養(yǎng)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靈魂工作。深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山西師大辦學之魂。師大黨委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并實施了“思政+”融合模式,努力構建大黨建、大思政格局。
“236愛心社”,是山西師大用項目化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標桿。10年前,“236愛心社”只是一個以物信學院女生宿舍命名的學生社團。她們用撿拾飲料瓶和廢紙換來的錢建立了“236愛心基金”,多次以基金的名義進行愛心捐助。隨后在學院黨委和團委的帶動下,實施了“一張紙一份愛”“愛心義演”“情系紅絲帶”“夢想助學金”“夢想書屋”“關愛特殊群體”“燭光行動”“暑期義務支教”“衣暖人心”“愛心小黃傘”等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36”愛的活動,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堅持從點滴做起,從心靈深處養(yǎng)成美德,進而成為學生們矢志成才的一個獨具特色的全新育人載體,在實踐中開啟了“社團+支部”融合共建的新模式,逐步形成了內涵豐富的校園文化品牌,鑄就了特色鮮明的學生黨建品牌,搭建了領航鑄魂的立德樹人平臺,成為創(chuàng)新全程浸潤“第二課堂”的楷模,被山西省委授予“模范黨支部”稱號。他們通過這種全新的載體推動人才培養(yǎng),產生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典型,如郭學玲、李江波、王濤、張秀榮、薛俊英……他們曾經是“236”黨支部的骨干,現(xiàn)在已經在各行各業(yè)嶄露頭腳,有的博士畢業(yè)留在了科研院所、有的扎根中小學教育成為名師、有的奔赴西藏進行義務支教,他們都是師大立德樹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果結晶。
文學院學雷鋒小組,是山西師大樹立的又一個先進標桿。這個學雷鋒小組,連續(xù)37年開展學雷鋒活動,“孝行天下,大愛無疆”。他們用行動闡釋新時代的雷鋒精神,標桿引領全校師生開展學雷鋒活動,獲得社會一致好評,被團中央表彰獎勵。
師大經常組織具有正能量、能夠貼近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寓教于樂,用高雅的精神文化生活,鑄造學生的靈魂。他們舉辦百部經典影片巡演、優(yōu)秀傳統(tǒng)劇目匯演,每個星期都要舉辦師生書畫作品展,引導學生放下手機、走出宿舍,開展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與全省11個地市合作,共建了45個教育創(chuàng)新試驗區(qū),已成為實踐育人的校外第二課堂。
“上下同欲者勝”。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黨的建設沒有“休止符”,師大黨委正團結帶領全校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以更加開闊的眼光、更加昂揚的精神、更加扎實的工作,努力開創(chuàng)黨建工作新局面,為師大邁向一流大學譜寫更加光輝燦爛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