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虹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為主線,合理有效地安排聽說讀寫。隨文練筆正好符合了語用需求,它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能推動學生把文本的理解表達出來,達成理解語言與運用語言的兩大素養(yǎng)。
一、概括內(nèi)容,練筆中的詞語鏈接
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常常是在認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以文本言語為語料,對文章的大意進行梳理。這種言語實踐,如果將其與隨文練筆結(jié)合起來,也不失為一種讓語文閱讀課堂更為有效的好方法。
如《我是什么》是一篇有趣的科學童話,文章脈絡清晰,采取擬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稱來敘述,讀起來親切自然,是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進行語言訓練的好教材。文中的我會變出什么?先讓學生自己讀,圈出變出的東西,教師相機板書“汽、云、雨、雹子、雪”之后,再請學生用一句話串聯(lián)起來說一說,我變成了什么。這概括文章內(nèi)容式的訓練,既能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了解“我”的變化多端,還能用訓練學生用概括的語言,用不同的言語表達同一個意思。有學生這么說:“我會變成汽,云、雨、雪和雹子?!币灿袑W生說:“我會變成汽,會變成云,又會變成雨,還會變成雹子和雪。”還有學生說:“我不但會變成汽、云,而且還會變出雨、雹子和雪?!?/p>
又如《丑小鴨》是根據(jù)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鴨》改寫的,文本語言清新、詞句生動,用詞準確,字詞極富表現(xiàn)力,它塑造了一個豐滿的丑小鴨形象。對著童話這種體裁的內(nèi)容概括,可以借助于生動的圖片。教師可以分別出示丑小鴨出生圖、丑小鴨遭家人欺負圖、丑小鴨在外流浪圖、丑小鴨變天鵝圖四幅圖,并設計如下訓練:有一天,( )出生了,在家里,它遭到大家的( );在野外,它遭到其他動物的( ),冬去春來,它竟然變成了一只( )。
這種開放式的概括內(nèi)容訓練,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也提高了孩子們用概括的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模仿文本,練筆中的品詞析句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也曾說過:“模仿是學習的必經(jīng)之路?!?小學生的語言習得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性練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見的練筆方式。模仿文本寫話,既降低了學生寫話的難度,又讓學生在學習模仿過程中輕松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且選入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好多都是名家的經(jīng)典之作,課文獨特結(jié)構(gòu),布局合理,觀點新穎,思想深邃,都是仿寫的好材料。
在學習《丑小鴨》第二小節(jié)丑小鴨到底丑在哪里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第二小節(jié)中找到描寫他“丑”的句子讀一讀。(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鴨”。)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將這種句式進行內(nèi)化,為了突出丑小鴨的“丑”,我們可以這樣設計:那我們看看其他小鴨子長得怎么樣?你能用上“他們的毛( )的,嘴巴( )的,身子( )的。”這個句子來向大家介紹介紹嗎?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模仿文本的寫作方法、表達形式,并將內(nèi)化文本語言運用于言語實踐,提升語文素養(yǎng)。
《賣木雕的少年》教師可以抓住重點詞語“琳瑯滿目、各式各樣”等詞語來認識非洲木雕,感知非洲精美木雕,并通過品詞析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非洲木雕的寫作方法是先總后分,先概括再具體,從而為進行初步地總分結(jié)構(gòu)的仿寫做準備。在品詞析句,概括方法后,教師出示其他非洲木雕的圖片,讓學生進行仿寫:( )的木雕真是( )??!你們瞧,( )。引導學生先填上你給木雕取的名字,再用上概括木雕總特點的詞,最后從外形、顏色及用處去具體描繪一下木雕。這樣的段式模仿是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的運用典型,讓學生在模仿中學習表達方式,豐富語言,段式練筆應當作為中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種十分重要的運用性的語言訓練模式。
三、發(fā)展思維,練筆中空白捕捉
小學語文課文中常常會留下心理、語言、場景的空白,這些空白之處常常蘊涵著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也就是這些空白往往能夠成為學生的興奮點。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去捕捉這些空白之處,引領學生潛心會文,主動探究,用已有的知識和獨特的體驗,發(fā)揮想象,去“補白”,去演繹,去創(chuàng)思。讓學生根植于課文,想象于書外,根植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進行補寫。這樣的補充性練筆,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讓練筆更加有效,又增強了學生的寫話興趣,夯實了寫作基礎。
如《假如》,這是一首兒童詩,課文末尾的省略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教師可以恰到好處地進行設計: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會( ),再也不會( )。這個句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訓練了他們的思維,而且?guī)椭鷮W生積累了語言,豐富的課堂教學,更進一步地點明了詩歌的題眼,主題的升華。
在教《將相和》一文時,我讓學生們補寫廉頗負荊請罪時這一段時廉頗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以及藺相如當時的態(tài)度。這些在特定的情境中小練筆,內(nèi)容和課文聯(lián)系非常緊密,所以學生很容易就接受了。通過這樣的練筆形式,不但對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有積極地推動作用,披文入情也更有重要得意義,因此,學生的寫作技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
四、詮釋內(nèi)涵,練筆中的文本研讀
教師在引領學生徜徉于文本呈現(xiàn)的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里,除了要讓學生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還要品析語言的內(nèi)涵,更要把握時機,指導學生一邊品析內(nèi)涵,一邊進行練筆,而這樣的練筆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題目往往是“文眼”。如何讓學生將課文的內(nèi)涵和課題聯(lián)系起來,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詮釋深刻的內(nèi)涵,這就是練筆的一個契機。如《橋》,這是一篇小小說,文體非常特殊,文中多用短句。而橋不僅僅指的是一座普通的木橋,更指的是一座生命橋。文中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產(chǎn)黨員老漢的光輝形象,課文通過洪水的無情,群眾的慌亂來反襯著老漢的威嚴、冷靜像山一樣的偉岸。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老漢做足文章,重錘敲打,突出重點。把重心聚焦在“體會感情和表達形式的關(guān)系”上。
如:理解老漢怎么受“擁戴”。 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例舉老支書在鄉(xiāng)親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老漢是怎么做的,并相機出示小練筆的句子:播種時節(jié)里,當有村民缺錢買種子時,老漢總是( );狂風暴雨里,當村中道路被洪水沖毀時,老漢總是( );寒風瑟瑟中,當孤寡老人缺衣少食時,老漢總是( )。使學生對“擁戴”這詞的解讀具體了,形象了!老支書在學生心中的形象也飽滿起來了。老漢和小伙子,他們是一對親生的父子??!那么,當時老漢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著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呢?找準時機讓同學們寫一寫老漢與兒子的內(nèi)心獨白。
閱讀教學中的練筆 ,就是習作的基礎,是溝通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之間的橋梁。經(jīng)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拓寬,為培養(yǎng)作文能力、獨立創(chuàng)造能力奠定基礎??傊?,恰當?shù)木毠P可以讓學生在獨具個性的自由表達中放飛心靈,讓閱讀課堂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