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沛
鐵力買提達坂位于獨庫公路庫車縣與和靜縣的交界處,是巴音郭勒河和庫車河的分水嶺,頂部海拔3 220米,鐵力買提隧道總長為1 894米,達坂坡陡,道路彎多,放遠眺望,山勢極為險峻。
我曾數(shù)次往返拍攝鐵力買提達坂準全景,總是不理想。后經(jīng)過多角度觀察和推敲,萌發(fā)了在夜晚采用多次曝光的方法拍攝夜幕下的鐵力買提達坂南坡路段的盤山道路的想法:首先要考慮在前半夜處在沒有月亮的時節(jié),其次要選擇好相機擺設(shè)的位置。
拍攝方案已定,正值太陽當頭,我?guī)е蛉嗽阼F力買提達坂南坡對面山麓選了一塊平地,支好帳篷,烹飪好飯菜,又燒了一壺奶茶。飯飽茶足,我扛起三腳架,身背祿來6008AF相機,配140 -280mm鏡頭,開始爬山。
抬頭遙望,山體陡峭險峻,好在林木繁多,手握山鎬,借助樹干枝條提防身體下滑,一會兒蹲下,一會兒匍匐,反復行走“Z”字形線路,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攀爬,終于在山腰間一塊視野比較開闊,大約只有一平米相對平緩的坡面上,確定了機位。我把三腳架和相機擱置在一邊,躺在山坡上,大汗淋漓,只喘粗氣,休息片刻,起身支起三腳架,裝上相機,透過鏡頭在取景框里觀看,鐵力買提達坂盤山道全景比較理想。我先用登山鎬盡可能把地面整理平整,再用幾塊石頭把腳架三個腿根壓住固定,調(diào)好水平儀,接下來又把相機電池、快門線細細檢查了一遍,萬事俱備,看了一眼戴在手腕上的手表,估計距天黑至少還有六個小時,脫下上衣把相機包好,便開始向山下走去,瞅了一眼支在山下的帳篷如同一個乒乓球大小,下山的道路十分陡峭,我一邊下山,一邊觀摩著地形,為了預防腳底滑脫,只能坐在地上蹭著碎石滑動著身體,我在想,如果拍到深夜,扛著三腳架,再背著相機下山是很危險的,只有在翌日天色大亮,再爬到山上取回攝影器材,這是預防風險最可行的辦法。忽然,腳底下的石頭松動,幾塊拳頭大的石頭向山下滾落,相互碰撞,發(fā)出“咣當”刺耳的響聲,我嚇出一身冷汗。
跌跌撞撞總算回到帳篷,我雙腿發(fā)軟,躺在帳篷里,再把拍攝的程序思索了一遍,睡了兩小時,在幾首小提琴樂曲陪伴下,喝了兩碗奶茶,吃了幾塊從家里帶來的桃酥點心,看著西下的太陽漸漸滑下山谷,戴好頭燈。臨走時又想起,找一個大塑料袋裝在身上,待拍攝結(jié)束,用塑料袋把相機裹好,以防雨水浸濕相機。
準備就緒,就這樣,我又開始爬山。好在輕裝上陣,算是較為輕松地回到了相機旁,臨近暮色,去掉包在相機上的衣服,裝好膠卷,開啟相機開關(guān),取景,對焦,然后用事先備好的膠布把對焦環(huán)粘住,謹防在多次曝光中,誤碰跑焦。為了表現(xiàn)山體在夜幕中的層次和天空呈現(xiàn)出深藍色調(diào),這需要在臨近暮色前進行第一次曝光,曝光指數(shù)按正常曝光減少一級,曝光結(jié)束,隨即把鏡頭上的光圈指數(shù)調(diào)到F8的刻度,速度撥到B門位置。只等天色完全暗黑,由于鐵力買提達坂坡面陡峭,道路彎多,大車司機都不愿意在夜間通過這險要的路段,從完成第一次曝光到現(xiàn)在已過去足有一個多小時,但過往的大車屈指可數(shù),間隔十幾分鐘才能邂逅一輛,我只身站在漆黑的密林中,祈盼著過往盤旋的車輛越多越好,這樣可以在盤山道上留下多條光束,形成流光溢彩的效果。
另外總怕身后躥出頭野豬或是棕熊之類的野獸,我干脆把頭燈繞到頭后,照射身后的森林,即便是附近有野生動物出沒,它們見光也不敢輕易靠近,這是我多年的經(jīng)驗。手握快門線,我放心地目視前方,兩眼緊盯達坂,只要看見有大卡車開始盤旋達坂,即刻啟動快門,直到卡車的燈光在夜幕中遠去消失。
由于曝光次數(shù)過多,在拍攝的過程中換了兩塊電池,最終,用了近4個小時,曝光達30多次,在凌晨兩點,終于完成夜幕下鐵力買提達坂的這幅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