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燕
【摘要】 目的:探討“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的護理評價表在規(guī)范化病房的應用與效果。方法:以2015年1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住院患兒及其家長為對照組,2016年3-5月收治的120例住院患兒及其家長為試驗組;對照組根據(jù)功能制護理模式進行臨床護理,試驗組運用“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的護理評價表開展個性化的護理服務;通過問卷調查對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及家長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試驗組護理文書、基礎護理、消毒隔離、病區(qū)管理評分為(94.4±2.3)、(93.4±2.0)、(93.6±3.5)、(91.8±5.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6±5.2)、(85.3±6.2)、(83.9±6.6)、(82.2±7.3)分,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試驗組對病區(qū)管理、主動服務、健康教育、關愛的護理滿意度為88.3%、90.8%、94.2%、9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3%、81.7%、85.8%、85.0%,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結論:“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的護理評價表在規(guī)范化病房中的應用,能夠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及住院患兒家屬的滿意度。
【關鍵詞】 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 護理評價表; 規(guī)范化病房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7.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17-0-02
“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是廣泛用于兒科護理的一種理念[1]。它認為家庭在維護患者權利與健康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健康護理不可或缺的部分。美國兒童健康護理委員會對其進行定義:在提供各層次護理中,家屬與護理專家的作用同樣重要;支持家庭所承擔的護理角色,認可家庭在小兒健康需求中所起的關鍵作用[2-3]。對此,醫(yī)務人員應將患兒的護理看作是對1個家庭、1個社區(qū)乃至1種生命或文化的服務,即指導家庭參與到醫(yī)療及護理工作中,配合醫(yī)務人員以個體化的護理服務對患兒進行支持治療?;凇耙曰純杭凹彝橹行摹钡淖o理宗旨,筆者所在醫(yī)院從2016年3月起,采取“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的護理評價表在規(guī)范化病房中進行臨床護理服務,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yī)院護理人員共22名,均為女性;年齡19~28歲,平均(24.6±2.2)歲;工作年限1~5年,平均(3.2±0.8)年;職稱:主管護師2名,護師4名,護士16名;學歷:專科12名,本科10名。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住院患兒及其家長為對照組,2016年3-5月收治的120例住院患兒及其家長為試驗組。納入標準:兒科病房患兒;家長為患兒的主要照顧者;無交流障礙;患兒住院時間>2 d。排除標準:合并危重疾病患兒;臨床資料不完整。兩組患兒及家長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長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根據(jù)功能制護理模式進行臨床護理。(1)工作程序:以工作任務為中心,輔助醫(yī)療為主,按照交接班報告、床頭交班、病房巡視進行日常護理工作,完成病情觀察、資料收集、交班報告書寫等護理工作程序。(2)患者管理:以疾病為中心,認真執(zhí)行各班工作任務,強調崗位責任制,主要由護士進行臨床護理,家庭不參與治療及護理活動[4]。
試驗組運用“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的護理評價,開展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具體內容包括:(1)患兒及家長在辦理入院手續(xù)時,依照《住院患兒須知》宣教冊進行病區(qū)環(huán)境介紹、安全宣教,營養(yǎng)、飲食、喂養(yǎng)照護指導等[5]。(2)信息系統(tǒng)中可打印入院宣教、疾病的護理、檢查前后宣教、手術前后宣教、出院時宣教等個性化健康教育單,針對患兒需要打印,護士逐條講解后貼在床尾的宣教板上,并交代家屬利用空閑時間看,讓家長能隨時強化健康教育知識,如有不明白可隨時詢問[6]。(3)交班前準備:①打印責任組患兒交接班表,與下夜班護士先進行責任組患兒病情交接。認真聽取夜班護士、值班醫(yī)生的早交班報告,特殊病情做好登記,思考該患兒的護理重點與健康指導。②要求護士長將本科室常見的疾病護理要點都要培訓到位,讓護士掌握,以便于護士床邊交接班時,能將該疾病的注意事項向患者講解,以專業(yè)贏得患者信任[7]。同時護士長要注意點評與指導。交班要求:責任護主動問好,做自我介紹,詢問患兒的一般情況(睡眠、進食進水、大小便情況)及特殊主訴,促進護患互動,掌握當天患兒的護理要點,指導家屬疾病照護的技能,如拍背,有利于健康教育的推進。(4)責任護士在進行入院宣教后,將“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的護理評價表懸掛在住院患兒床尾,并告知家屬對我們的護理服務項目感受后進行評價。每天床邊交接班時,護士長及責任護士查看患兒床尾的評價表,未打鉤的項目提示存在的護理問題或護理缺陷,及時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了解,匯總、分析、科室討論,提出整改措施、學習,進行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由護理部質控小組根據(jù)《醫(yī)院護理工作規(guī)范與質量評價標準》對病區(qū)護理質量進行評價,評價項目包括:護理文書、基礎護理、消毒隔離及病區(qū)管理,評分越高說明護理質量越高[8]。(2)采用“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的護理評價表,用于調查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內容包括病區(qū)管理、主動服務、健康教育、關愛4個方面,按照“滿意、一般、不滿意”3個等級進行評價[9],滿意度=(滿意+一般)/總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在護理文書、基礎護理、消毒隔離、病區(qū)管理方面,試驗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在病區(qū)管理、主動服務、健康教育、關愛方面,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88.3%、90.8%、94.2%、9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3%、81.7%、85.8%、85.0%,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筆者所在醫(yī)院引入“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的理念,制定“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的護理評價表進行護理干預,同時通過改變護理工作程序、交接班方式開展個性化護理服務,積極引導家庭參與醫(yī)療護理工作,充分發(fā)揮家庭與護士促進患兒健康的作用;由此將“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的工作方式轉變?yōu)椤耙曰純杭凹彝橹行摹钡墓ぷ鞣绞絒10],在醫(yī)護人員的指導下,家庭成員積極參與患兒的照料及護理,進一步改善了患兒的病情狀況;與此同時,護理不良事件減少,護理工作質量及家屬滿意度有效提高。在規(guī)范化病房中,應用“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護理評價表的優(yōu)勢具體如下。
3.1 有效促進護患溝通,提高患者滿意度
患兒從入院至出院,護士通過“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的護理評價表為導向,將健康知識、疾病護理技能教授給患兒家屬,使家屬充分了解到護理工作內涵與重要性,積極參與護理活動,促進護患溝通,提高患者滿意度。
3.2 降低護患糾紛,持續(xù)改進護理質量
在每日床邊交接班時,護士長及責任護士通過評價表,了解患兒家屬對護士護理措施的不滿之處,及時與家屬進行溝通,將家屬的不滿情緒及糾紛隱患及時解決;并及時發(fā)現(xiàn)護理工作缺陷,提出整改措施,進行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
3.3 使護理工作重點突出,護理措施落實到位
通過床邊交接班,責任護士積極、主動地與患兒及家屬進行互動,更全面掌握患兒病情變化[11];通過床邊交接班現(xiàn)場評估患兒,容易發(fā)現(xiàn)護理問題,提出護理措施并落實,使患兒得到連續(xù)性地護理。
3.4 有利于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
反復的口頭交接班演練,使護士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得到鍛煉與提高,提高護士學習專業(yè)知識和??萍寄艿姆e極性。
3.5 在床邊交接班中落實護理三級查房制度
床邊交接班每日由護士長、高年資護士帶領低年資護士進行,在交接班、護患溝通過程中,發(fā)現(xiàn)護理問題,護士長或高年資護士針對患兒的護理問題進行護理點評與護理要點指導[12],加強護士臨床工作能力的學習與培養(yǎng),體現(xiàn)了護理三基查房制度。
本研究中,試驗組護理質量評分及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兒科病房中,運用“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的護理評價表開展個性化護理服務,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提高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因此,在規(guī)范化病房中“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護理評價表的應用效果令人滿意,值得臨床推廣和實踐。
參考文獻
[1]譚小雪.“以患兒與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兒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6,13(13):143-145.
[2]王宇,吳金鳳,劉爽,等.家長對“以患兒及家庭為中心護理”過程的評價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3):194.
[3]戎艷鳴,張玉俠,樓建華,等.家長對以患兒和家庭為中心護理的評價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15(17):1670-1671.
[4]楊小樂,胡仁輝,范甜,等.以患兒與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對白血病患兒治療效果的影響[J].醫(yī)療裝備,2017,30(1):186-187.
[5]胡京晶,劉雅靜,張曉玲,等.以家庭為中心的精細化護理對癲癇患兒用藥依從性及健康狀況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9):1178-1181.
[6]朱麗.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小兒支氣管哮喘療效及肺功能的影響分析[J].母嬰世界,2015,15(18):4,7.
[7]張艷花,李建平.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白血病患兒生命質量的影響及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5):28-29.
[8]柴仕紅,陳紅芳.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對小兒腸造口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14):84-85,86.
[9]譚艷.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在小兒慢性胃炎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19):81-82.
[10]肖方,曾戰(zhàn)東,李婉麗,等.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指導在腸造口患兒家庭中的應用效果[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7,42(3):402-404.
[11]周瑋瑋.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應用于52例慢性胃炎患兒中的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4):708-710.
[12]黃繼嫻,李季妮,李春紅,等.以家庭為中心的社區(qū)護理干預在兒童肺炎防治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17):87-89.
(收稿日期:201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