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5年初,中辦國印發(fā)《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這是全民藝術普及第一次寫入我國最高層次的政策性文件,明確了全民藝術普及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指明了全民藝術的發(fā)展方向?!叭袼囆g普及”也成為文化館的責任和使命,2017年東莞市文化館創(chuàng)新推出了“東莞文化四季”品牌項目,“文化四季”服務內容豐富,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而如何繼續(xù)做好這項工作,成為目前一個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東莞;全民藝術普及;文化四季
文化館是公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向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載體,是落實全民藝術普及任務的主要部門。東莞市文化館2017年推出的“文化四季”品牌項目包括“東莞市音樂舞蹈季”、“東莞市非遺季”、“東莞市青少年藝術季”、“東莞市戲劇季”,全年推出100場以上精品演出,20個以上大師班講座,50場以上精品展覽及5個以上大型品牌賽事,受惠人群達20萬次。
一、文化館的責任和使命
藝術關乎人的生活,關乎人的心靈,關乎國民精神的塑造,關乎一個民族的品質和未來。有藝術浸潤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有藝術滋養(yǎng)的心靈才是高貴的心靈?!叭袼囆g普及”就是新時代文化館的責任和使命。
二、東莞“文化四季”的主要內容
(一)東莞音樂舞蹈季(2017年1—4月):“音樂舞蹈季”以音樂、舞蹈為主題,推出了8大項目,共115場活動,通過引入音樂舞蹈精品展演、大師培訓,舉辦綜合性賽事、培訓沙龍,扶持本土藝術名家展示才藝等方式,集中展示國內外歌舞藝術的獨特魅力。主要項目包括:德國柏林電影愛樂新年音樂會、東莞市第二屆群眾音樂舞蹈花會、周末兒童音樂劇場、“鴻福西6”集市、東莞藝術機構嘉年華等。
(二)東莞非遺季(2017年5—6月):“非遺季”以傳承中華歷史傳統(tǒng)文化為核心,以“非遺走進城市生活”為主題開展8大系列活動,項目內容形式新、影像輻射廣、示范性強,讓廣大市民進一步了解非遺,也為推動東莞非遺項目轉變和產業(yè)轉變提供新動能。這在全省乃至全國皆屬首創(chuàng)。主要項目包括:擴大十大城市非遺墟市聯盟、“發(fā)現東莞非遺之美”2017東莞原創(chuàng)服裝設計系列活動、2017東莞市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創(chuàng)意產品大賽、東莞龍舟月系列活動、“致敬非遺人”2017年東莞市非遺季閉幕式晚會等。
(三)東莞市青少年藝術季(2017年7—8月):“青少年藝術季”是意向針對青少年暑假期間藝術需求而創(chuàng)辦的藝術品牌活動,創(chuàng)辦于2016年,2017年是第二屆。2017年“青少年藝術季”活動圍繞藝術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意志品質、情感審美等方面的熏陶和引領作用,精心策劃一系列豐富多彩、寓教于樂、易于參與的“零門檻”藝術活動,共推出16項主題,共100場活動,吸引了全市45家企業(yè)和社會組織參與。主要項目包括:2017年東莞青少年藝術成長夏令營、大眾美育館系列活動、名人面對面、天臺音樂、DG青年說、2017爆米花音樂節(jié)等。
(四)東莞戲劇季(2017年9月—12月):“戲劇季”是以戲劇藝術為主題,以東莞市民藝術中心劇場為陣地,以拓展戲劇市場為目的,推出3大板塊、38項公益戲劇活動重點打造兒童劇、小戲小品品牌,引入省內外頂級演出團隊、本土優(yōu)秀團隊和大學生社團的精品力作,打造東莞戲劇的狂歡季,目的是引導東莞市民學會欣賞戲劇、愛上戲劇藝術。主要項目包括:舞劇《朱鹮》、跨級舞劇《YAO》、話劇《盛夕樓》和小梅花戲曲專場展演、大學生戲劇秀等。
三、東莞“文化四季”的主要做法
(一)堅持品牌化發(fā)展策略
為提升活動知名度和影響力,激發(fā)社會文化組織、資金和市民參與的積極性,主辦方對“東莞文化四季”進行品牌化的策劃包裝及宣傳推廣。一方面是打造標識,提高品牌知名度,樹立專屬形象。一方面是重視宣傳,提高品牌知名度。東莞市文化館精心策劃了“東莞文化四季”及每個藝術季的啟動和閉幕式,并邀請各大媒體參與和報道。據不完全統(tǒng)計,各大媒體對“東莞文化四季”的相關報道超過60篇。
(二)創(chuàng)新社會化運作模式
“東莞文化四季”由政府機構主辦,積極吸收文化企業(yè)、社會組織、文藝協(xié)會、各大藝術培訓機構中藝術專長特別突出的個人作為協(xié)辦力量,整合社會各界資源,形成“政府 — 社會機構 — 個人”三方公辦的良好局面,主要有以下3種社會力量參與模式:一是資源互換,引入市場。引進國內外先進地區(qū)的文化企業(yè)、演藝機構的精品項目,免費向演出企業(yè)或機構提供場地,并對優(yōu)質演出企業(yè)或演藝機構提供3—5萬元的票價補貼,要求演出企業(yè)以低于市場價格15%—25%的優(yōu)惠比例出售惠民票價,或提供一定比例的公益免費贈票,讓東莞市民以低于一線城市的票價或憑公益贈票就能欣賞到高端的精品演出。二是項目合作,跨界共贏。東莞市文化館十分重視與各行各業(yè)的交流合作,突破固有模式,繁榮公共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比如在“非遺季”中,與省服裝協(xié)會合作,以東莞非遺元素為內涵設計制作了44件非遺服裝作品,在廣東時裝周進行首發(fā),創(chuàng)新了非遺文化的傳承方式,推動了非遺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發(fā)展。三是培育扶持,創(chuàng)新力量,東莞市文化館注重培養(yǎng)注重本土藝術人才,以文化館平臺資源為本土藝術家鋪橋搭路,扶持他們舉辦各類展演,挖掘本土藝術人才,為今后的文化事業(yè)奠定基礎。比如“青少年藝術季”中首發(fā)的青年藝術家圓夢行動,東莞市文化館評選出15組超過43名青年藝術家,給予場地。通過宣傳、經費的扶持,推出了一批具有影響力和地方特色的公益文化精品和項目,這些青年藝術家也給東莞的市民帶來了很好的藝術展演。
(三)注重多樣化產品供給
“東莞文化四季”品牌活動時間長達一年。為保持品牌吸引力和影響力,東莞市文化館十分重視品牌活動內容的多樣性,針對四個主題藝術季,策劃了形式豐富,內容充實的活動,充分展示各項藝術門類的魅力,包括音樂、舞蹈、當代藝術、非遺文化、戲劇藝術等?;顒觾热菁葟V泛又有針對性,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和個性化服務的有機統(tǒng)一。為進一步提高市民的欣賞水平,大力引進精品劇目演出,比如“戲劇季”中的舞劇《YAO》和《朱鹮》,受到市民的追捧,一票難求。在推動賞學并重,培養(yǎng)藝術審美方面,“東莞文化四季”既有數量豐富的演出展覽,又有針對性的講座、培訓和分享會,引導市民正確地欣賞藝術作品,進一步提高文化藝術修養(yǎng)。比如舞劇《YAO》和《朱鹮》,邀請幕后團隊舉辦創(chuàng)作分享會,闡述舞蹈創(chuàng)作的過程和亮點,受到了廣大市民的歡迎。
四、東莞市“文化四季”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于本土人才的扶持和推廣力度不夠
“文化四季”采購了較多精品項目,例如《朱鹮》、《YAO》這些都屬于國內一流的舞劇,讓市民享受了免費高端的藝術普及,但是對于本土的人才的扶持和推廣方面力度不足。
(二)社會力量參與不足,藝術普及的類型相對比較少
2017年“文化四季”主要圍繞音樂舞蹈、非遺、青少年藝術季和戲劇季四個主題開展的活動,在大文化的概念上,沒有吸納更多不同類型的公共機構的參與,藝術普及的類型相對不夠豐富。
(三)服務的場地主要是在市民藝術中心,沒有將服務輻射更多的人群
全年的“文化四季”的活動過程中,大多數服務陣地局限于東莞市文化館自己的場地,主要是把市民請進來,沒有真正做到走出去。
五、對東莞市“文化四季”的建議
(一)社群細分
分析在東莞居住的人群結構,面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地區(qū),提供不一樣的藝術普及的內容。
(二)生根發(fā)芽
東莞近幾年來,政府對于公共文化建設一直都非常重視,我們不僅可以把好的項目請到東莞,讓本土的市民以及文化工作者看到好的文化形態(tài),更要加強和這種高端資源的對接,讓這種精品項目能夠在東莞生根發(fā)芽,同時,為東莞本土的文化工作者提供一個展示自我和優(yōu)秀作品的平臺。
(三)面向社會
文化是一個大概念,不僅僅局限于音樂、舞蹈類,還可以包括其他的例如攝影、醫(yī)學、養(yǎng)生等多種多樣的服務形態(tài),面向社會上的公共機構和公共力量,吸納和引進更多不同文化形態(tài)的服務項目。
(四)加強宣傳
通過不同的宣傳方式和渠道,聯動各大高校、社區(qū)、工廠等形成一種固定的合作模式,讓更多的人在身邊就能感受到全民藝術普及,將服務做好打破最后一公里。
結語
文化館是公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向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載體,是落實全民藝術普及任務的主要部門。2017年東莞市文化館創(chuàng)新推出了“東莞文化四季”品牌項目,“文化四季”服務內容豐富。有藝術浸潤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有藝術滋養(yǎng)的心靈才是高貴的心靈。“全民藝術普及”就是新時代文化館的責任和使命。
參考文獻:
[1]李宏,李國新.文化館藍皮書;
[2]東莞市文化館工作年報.綻放最美文化館之花.2017。
作者簡介:魏羅芬(1987--),女,本科,館員,現任職東莞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