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康
【編輯寄語】
國家的繁榮富強是由無數(shù)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他們堅守信仰,守護人民。生命無法永恒,但信念卻可以不朽,身處和平國家的我們也必須以信仰和守護,成就偉大的中國夢。
百年英法戰(zhàn)爭中,她手握殘損的旗幟,拖著滿是傷痕的軀體奮力前行著。煙塵中彌散著的刺鼻血腥味,時刻沖擊著她的大腦。她要活下去,抗爭并未結(jié)束;她還要守護她的人民,直至他們獲得和平與幸福。
可她再也見不到那一天來臨了。她怎么也不會想到,她所愛著的人民,卻親手將她推上火刑臺。
那場戰(zhàn)爭后,腐朽的帝國土崩瓦解,查理七世登上了王位。他向全國宣布,要帶來安定與自由。可強大的英格蘭怎么會容許歐洲的封建制度遭到自由思想的破壞?于是便派出了軍隊,想扼制其繁盛。
又是她,挺身而出,再度舉起了高貴的奧爾良旗幟,直面英格蘭主力。是的,抵抗成功了,可她卻成為了戰(zhàn)俘。狡詐的英格蘭人并沒有直接殺死她,而是向查理七世開出了條件:處死她,我們握手言和。
查理七世并不糊涂,她在戰(zhàn)爭中屢建功績,早就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圣女”。倘若抹殺掉她的存在,法蘭西就會重歸黑暗。而在國內(nèi),貴族們蠢蠢欲動,他們同樣希望封建的束縛重新到來。內(nèi)憂外患,政權(quán)的穩(wěn)定岌岌可危,查理七世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決定:舍棄貞德,保存國家。
她本已打算退隱,回到她日思夜想的那片蘆葦?shù)?;她不求盛名榮華,只想守護她所熱愛的人民。而當無盡的黑暗籠罩她時,這一切便都成了泡影。冰冷的手銬和腳鐐、堅固的牢門和已有些發(fā)霉的干草,將她拉回了現(xiàn)實。她不敢相信自己身在法蘭西——那個養(yǎng)育她的國度。她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么,她寧可戰(zhàn)死,也不愿忍受這般痛苦。如同這不透一絲光亮的囚室一樣,她看不到一點希望。她只能祈禱,希望神明能給予她救贖,希望人民能堅信真理,主持公道。
事與愿違,封建的囚籠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她的人民親手將她綁上十字架。她被指控引發(fā)了戰(zhàn)爭,是會帶來災難的“魔女”。她沒有辯解,因為沒有意義,時代已經(jīng)背叛了她,人們并未解脫。她感嘆著自己的失敗,火焰從下至上吞噬了她,帶著遺憾,自由的灰燼在風中飄散。
名為貞德·達克的少女,奧爾良的圣女,用她的一生去書寫“守護”二字。她將短暫的生命獻給了自由和解放,將一顆熾熱的心化作光芒,穿透人民的心。在她被處死后不久,自由的意志開始在法蘭西傳播,人們終于意識到貞德的偉大,并為她洗脫了冤屈。“圣女”之名,一直傳承至今。她的一生像一首贊詩,雄壯而鼓舞人心;更像一支奏鳴曲,熱烈而慷慨激昂。
時間飛逝,歷史在五百多年的沉淀后依然熠熠生輝。當我再次打開記載這位“圣女”的史書時,依然會為之振奮。那種貫徹自己的信仰,不惜一切去守護自己所愛之物的執(zhí)著,值得我們?nèi)ベ濏灪豌懹?。她守護的,不僅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更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我們無法都像貞德那樣,對守護的信念至死不渝,但至少,我們應該去守護自己所珍愛之物。因此,即便時光荏苒,我也始終相信,歷史的里程碑會永遠銘記她——將心獻給守護之物的圣女。
【評點】
貞德·達克,她的一生雖然很短暫,但她卻用執(zhí)著的信念書寫了“守護”二字。她要守護的是人民,是國家,更是自由的意志。然而最終出賣她的卻是她所守護著的國家和人民,這怎能讓人不痛心?縱觀全文,作者以濃重的筆墨敘寫了貞德的一生,從一次次帶領抗爭,到最后慘遭冤屈殺害,在字里行間我們感受到了那時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腳下被鮮血染紅的土地。在作者的筆下,貞德的形象頓時神圣了起來。
鄧濟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