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生成長過程當中,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為此,幼兒的心理健康要受到充分的重視,接下來,本論文圍繞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研究進展與發(fā)展走向進行相關論述,爭取能夠最大限度上把握好幼兒心理健康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客觀性問題,對未來的發(fā)展走向進行相關論述。
關鍵字: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發(fā)展走向
1 心理健康的概念
到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心理學家在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方面的描述并沒有任何統(tǒng)一的標準。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wèi)生大會中正式提出心理健康的基本定義:“所謂心理健康指的是身體、智能、思想情感等方面,在與其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產(chǎn)生任何矛盾的基本前提下,確保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達到最佳的程度?!备拍畹奶子门c“最佳狀態(tài)”根本無法將此概念進行明確的劃分。其中,有不少的學者對這種概念的界定并不認同,想要在其他的角度對心理健康給出不同的定義。
鄭日昌、陳永勝等學者對于心理健康給出了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指的是無任何心理疾病、心理障礙,弗洛伊德學派大部分是持有這種觀點和認識。對此,可將心理健康的消極理解稱之為“生物醫(yī)學取向”的心理健康模式。其二,指的是心理狀態(tài)比較穩(wěn)定的狀況下,同時具有良好的迎接挑戰(zhàn)能力、抵御挫折的能力,從而能夠很好地適應環(huán)境的一切變化,具備良好的人格素養(yǎng),從而促使人在各方面的能力獲得更好地發(fā)展,實現(xiàn)人的最大價值。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對此觀點是比較認同的,這實則是心理健康的另一種理解,亦可將其概述為:發(fā)展趨向的心理健康模式。
社會學家波姆(W.W.Boehm)主張站在社會行文的層面對心理健康進行相關界定。他指出:心理健康實則是對社會行為標準的一種界定,其不僅為社會所接受,同時還能為自己帶來很大的快樂。
本人認為,心理健康指的是無任何臨床精神病癥,身心狀態(tài)達到正常的規(guī)定指標,有著良好的自我認知和適應性能,同時能夠為社會所接受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
2 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與矯治
2.1行為矯正法
行為矯正法是按照基本的學習原理,通過獎懲的方式對具體的行為進行不斷地改變,同時對幼兒的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對幼兒的不良癥狀進行根本性的改變,教給幼兒更好地來適應這個社會。這種方法在當前幼兒補償性教育當中得到了大范圍的投入使用,尤其是在治療兒童自閉癥方面,此方面的研究足以證明能夠達到非常好的使用成效。
2.2游戲矯治法
游戲矯治法指的是幼兒創(chuàng)建了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利用做游戲,來讓廣大幼兒能夠自發(fā)地把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其中有可能存在的問題呈現(xiàn)出來,從而達到心理思想上的放松,達到自我認知的目的,同時在幼兒園教師的科學指導下去更好地控制自己。個體性游戲矯治對于解決幼兒自身的思想情緒起到了非常顯著地效果,集體性的游戲矯治對于解決一些因無法適應社會環(huán)境引起的問題。著名學者高峻嶺曾經(jīng)對于游戲治療兒童的不良反應做出了相關歸總,其在調(diào)整幼兒思想情感障礙、學習困難、精神障礙等方面能夠達到非常顯著的效果。
2.3家庭治療法
家庭治療法是將家庭作為主要單位的,通過一系列的行為作業(yè)、治療性會談等語言技術來消除心理、病理等現(xiàn)象,從而達到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家庭心理治療主要針對的是幼兒心理障礙問題來做出的相關診斷與評估,同時針對有問題的幼兒進行家庭干預, 從而對治療幼兒心理行為障礙起到非常好的治療成效。
3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研究及發(fā)展走向
3.1研究對象全面化
心理健康研究起初針對的是兒童問題,隨后開始對普通兒童開展了相關的探究,目前,逐漸深入到天才兒童研究方面。1978年,美國正式通過《天才兒童法案》各地區(qū)對于天才兒童的基本需求開始進行關注,同時為大家供應一些特殊性的教育和針對性的指導,可是,在那個時候其可運用范圍是非常狹窄的,其中只包含了一些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或?qū)W習內(nèi)容是比較豐富的、有一定社會心理問題等等,目前,廣大學者逐漸由對學業(yè)的需要、社會需要及經(jīng)驗需要三個角度對天才兒童的心理健康進行研究,從而為天才兒童供應良好的心理健康指導。
3.2理論研究與實踐服務相結(jié)合
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重視,這不僅在基本的理論層面進行研究,同時在實踐當中有著非常顯著的體現(xiàn),從而為幼兒心理健康提供優(yōu)質(zhì)的服務。伴隨著幼兒心理健康問題認識上的不斷深入化,相關研究者開始慢慢地感覺到心理障礙對幼兒未來成長所帶來的嚴重性影響,為此,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幼兒供應相應的服務。英國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機構(gòu)(CAMHS)對此問題的探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可行性建議,從而為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幼兒供應充分的優(yōu)質(zhì)心理服務。
3.3研究本土化
當下,學術界對于本土化的研究是非常重視的,其中,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亦是如此。其中,英國、美國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是較為顯著的,我國則是從當前國家的基本現(xiàn)狀入手對幼兒心理健康問題做出了人性化的研究。
結(jié)束語
目前在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從而為幼兒心理健康工作的有序開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是,此方面問題的研究有著非常大的可拓展空間,在今后的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研究方面需要作出新的常識。
參考文獻
[1]李林育,桑青松.幼兒心理品質(zhì)培養(yǎng):積極心理學的視角[J].江蘇幼兒教育,2014(02):57-61.
[2]許海英.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3]常紅. 幼兒心理健康與家庭功能的特點及關系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劉俊 出生年月:1982年10月9日 職稱:幼教一級 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