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章
茶道藝術的美就是我們“喝茶”的美,喝茶前要泡茶、奉茶,即使只有泡茶者自己一個人。所以喝茶的美分布在三個部分里面,一個是泡茶時的美,一個是奉茶時的美,一個是品飲茶湯時的美,這三個部分加在一起就是茶道藝術的美。我們將茶道藝術界定在泡茶、奉茶、茶湯三部分的組合,茶道藝術的“美”就在其中,至于茶道藝術的“藝術”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美是自己存在的事物,藝術是美的人為創(chuàng)作,兩者皆有層次的高低,例如我們繼續(xù)追問:美到什么程度?藝術性如何?
美有幾個意義,第一是讓我們愉悅,如看到美麗的人體、風景、好聽的聲音、好聞的氣味、好吃的味道,摸到舒服的質感、意識到美好的事物。美的第二個意義是讓我們激昂,如雄偉的峽谷、響徹天際連續(xù)不斷的雷聲、令人悲而不傷的無情歲月。第三個意義是枯寂、凄涼的空寂。
茶道藝術的美僅及于愉悅與空寂之美,不太會進入到激昂、悲愴的境地。泡茶奉茶可以有泡茶者的個人風格,可以顯得有個性,有棱有角,或安詳和諧,但是顯現的茶湯一定是好聞的香氣與好喝的滋味,并顯現該種茶特有的風味。不好喝的茶我們是不會拿來當作美的事物呈現的。茶道藝術在美的領域上比起其他藝術項目如繪畫、音樂、雕塑、文學等狹隘得多。但是我們可以說愉悅與空寂是茶道藝術特有的美感境界。
美是客觀存在的,有了欲望與情感的介入反而不容易找到美的蹤跡,如欣賞人體的美不要有性欲與感情的介入,欣賞泡茶、奉茶不要受到泡茶者美貌的影響,要純就泡茶動作而言。欣賞茶的美不要受到市場價格的影響,例如知道了是高價的茶,再倒推回去找美的存在??占诺拿酪彩强陀^存在的,不是泡茶者穿了一襲袈裟,筆劃了幾個手印就說那是空寂之美。其他激昂的美也是如此,說是悲而不傷也是說不要以為傷心落淚就是美的所在。
抽象的美最不容易受到欲望與情感的干擾,因為沒有已經認識的事物可以勾起欲望與情感。就音樂而言,樂器的聲音比起人的聲音更接近抽象之美,無標題的音樂又勝過有標題的音樂,因為那標題還是會引起聯想,只是寫著“作品×號”,就只能從聲音的本身來解讀它的美了。就茶道藝術而言,茶湯最具抽象之美,它的色、香、味、性皆難用具象的事物加以比擬,如果進一步能夠再不依賴茶的商品名稱(如安溪鐵觀音茶、浙江龍井茶),更是可以無邊無際地,不受任何限制地欣賞它的美。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主張在喝茶之前不要過問它是什么茶的原因。
空寂之美是茶湯兩大主要味覺:苦與澀構成的,所以喝茶的人可以很方便地欣賞茶湯的空寂感受。至于前半段的泡茶與奉茶,就必須依賴泡茶人有意地找尋,當然泡茶的人也要有空寂的體悟與表現的能力,例如他知道空寂在專注之間,在陪茶于熱水浸泡之間,在替茶呈獻它的精魂給品茗者之間。至于表現的能力與層級已經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部分,先知道美是何物,然后才有辦法呈現,然后才有辦法欣賞與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