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火龍果產業(yè)熱度持續(xù)升溫,火遍全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火龍果種植面積61~68萬畝,其中廣西面積最大,達22.9萬畝。其次,廣東15~18萬畝、貴州10~11萬畝、云南6萬畝、海南5萬畝。廣西、海南去年擴種近10萬畝,在云南、廣東,新入門的火龍果百畝基地更是數不勝數,且數以萬畝計算的香蕉園也正加緊改種火龍果的步伐?;瘕埞呀洺蔀橹袊N植產業(yè)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然而,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火龍果產業(yè)同樣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內火龍果夏季集中上市,如何發(fā)展以及規(guī)范火龍果產期調節(jié)技術?潰瘍病、病毒病害威脅大,如何建立良種健康種苗培育以及規(guī)范種植體系?大紅系列主栽品種面積過大,果品同質化嚴重,如何打造產品多樣化發(fā)展……
火龍果各產業(yè)鏈專業(yè)人士,從火龍果的新型種植模式、產期調節(jié)、采后保鮮、品牌打造、市場開拓等實戰(zhàn)技術方面進行探討,解讀火龍果產業(yè)發(fā)展新趨勢。
廣西農業(yè)科學院園藝所所長、研究員、廣西特色水果創(chuàng)新團隊首席專家陳東奎認為,火龍果是繼荔枝、龍眼、香蕉、芒果之后的第五大宗南亞熱帶園林水果。其具備諸多對人體促進健康、美容、防病強身的元素,是一種功能性水果,深受大眾青睞。
陳東奎表示,全世界的火龍果種植面積僅有100多萬畝,主要分布在中國和越南。與國內其他水果相比,火龍果面積非常小,消費市場遠遠未達到飽和。目前,國內火龍果面積有高速擴張的勢頭,在2016年出現階段性放緩,2017年出現新的發(fā)展勢頭,2018年依然是擴張的態(tài)勢。市場潛力依然巨大,未來5~10年市場容量有希望擴大到200~300萬噸。
現在火龍果價格正回歸理性,不久的將來市場競爭關鍵看質量和價格,提高質量和降低成本是要務。規(guī)?;?、標準化、品種多樣化是必然趨勢。對于2018年火龍果鮮果銷售市場的走勢判斷,陳東奎認為,今年以來,我國各種農產品銷售出現了困難,價格普遍下跌,有的大跌,甚至出現了滯銷。上半年,火龍果雖然沒有滯銷,但是與去年比價格已經下跌,出現了高度的價格分化。
針對目前國內火龍果行業(yè)出現的問題,陳東奎建議:國內應穩(wěn)定現有面積,消化現有產能;繼續(xù)改良品種,更新品種;提高果實品質,確保食用安全,提高商品競爭力;研發(fā)推廣新技術,特別是省力低耗技術;著力推進產期調節(jié),拉長采摘期,緩解銷售壓力;繼續(xù)作好采收后的清洗、分級、包裝、預冷、冷鏈運輸等工作。
廣西特色水果創(chuàng)新團隊火龍果功能專家梁桂東認為,廣西火龍果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40%,成為全國最大的火龍果產區(qū),但在國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與體量并不匹配,這點同樣體現在廣西的多種水果上。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缺乏可輻射全國的省級水果產地交易平臺和產業(yè)中心。廣西是全國的“果籃子”,為了解決廣西包括火龍果在內等水果的銷售短板問題,梁桂東建議借鑒昆明斗南花卉拍賣市場的案例,在南寧建立相類似的“南寧東盟水果拍賣市場”,通過完善市場機制和銷售體系,完善產業(yè)的專業(yè)化、社會化配套服務,打造廣西在中國和東盟國家“熱帶水果”交易中的樞紐地位,使“水果拍賣市場”成為流通體系的核心,促進廣西水果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水果產業(yè)最發(fā)達的省區(qū)。
火龍果種植切忌跟風,目前火龍果擴種的趨勢明顯,未來多50~100萬畝是極有可能的,但所有經濟作物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收益看似可觀的情況下盲目跟風,導致種的多,種得好的卻不多,從而影響整個市場的發(fā)展。未來火龍果產業(yè)一定要走差異化和標準化的道路。在這方面,南寧火龍果產銷聯盟做了積極的嘗試。
2016年,南寧市13家火龍果企業(yè)抱團成立了“南寧火龍果產銷聯盟”。通過制定、完善、細化火龍果采后處理標準管理流程,在生產、分揀、分級、儲藏、冷鏈運輸方面都做到標準化,促使行業(yè)良性發(fā)展。在此基礎上,還發(fā)布了中國火龍果流通標準,這對中國大陸火龍果行業(yè)產生了深遠影響。
聯盟成立后,南寧市組織火龍果企業(yè)到西安、上海等消費目的地城市做推廣活動,廣西火龍果品牌在業(yè)內有了很高知名度。到目前為止,聯盟現有會員已發(fā)展至21個,標準化種植紅肉火龍果面積5萬多畝,約占南寧地區(qū)的50%,廣西區(qū)的22%,中國大陸地區(qū)的10%,具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近幾年,反季節(jié)火龍果在國內發(fā)展迅速,通過補光調節(jié)光周期,誘導開花,進行反季節(jié)種植,將有助于火龍果延長產期,解決火龍果集中上市的問題
海南省火龍果種植行業(yè)協會常務副會長謝福霖表示, 火龍果集中在夏秋兩季上市,并且一年總會有2~3個批次出現扎堆上市的情況,導致市場供大于求,影響價格。利用補光措施,可解決國內火龍果市場冬季和春季的空檔期。
在冬季利用LED燈增強火龍果光照,可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催生發(fā)芽;另外,因為夏季陰雨天氣多,光合作用不充分會導致火龍果糖度積累不夠,補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火龍果品質。
火龍果通過補光,一畝地可多產500公斤。
謝福霖介紹說,通過合理補光,我們完全可以做到一年12個月份,每個月都有火龍果供應。而且,補光后的火龍果,其花蕾每壟能達到200個,而沒有補光的火龍果一般只有70個,僅為補光的三分之一。采用補光技術,一年可以結果13~15次,一畝地甚至可以多產500公斤。
目前國內主栽品種是大紅系列,包括金都品種,這個品種所占的比例比較高。與其他品種的同質性在外觀上、口感上辨識度和差異度比較小,在夏季高溫時,小果的比例偏高,因此,它們在市場延伸性方面相對來說空間要小一些。據梁桂東介紹,目前廣西相關科研機構和企業(yè),正在選育一些火龍果的新品種,選育的主要方向多樣化,主要向黃皮白肉、小果型、耐儲方向選育品種,即使是紅皮紅肉的品種,也會更關注它的香味或者是在口感上與目前大紅品種差異比較大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