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琳 張世龍
【摘 要】合理利用去中心化趨勢對教育系統(tǒng)進行優(yōu)化,是教育部門及相關人員的重要研究課題。論文在研究中闡述了信息時代去中心化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去中心化對教育系統(tǒng)的影響,提出了幾條構建去中心化教育系統(tǒng)的途徑。旨在利用去中心化建設更加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系統(tǒng)。
【Abstract】 Making rational use of the decentralization trend to optimize the education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for educational departments and related personnel.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decentraliz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re expounded, the influence of decentralization on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analyzed, and several ways to construct the decentralization education system are put forwar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build a mor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ystem by means of decentralization.
【關鍵詞】去中心化;教育系統(tǒng);教學方式
【Keywords】 decentralization; education system; teaching method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6-0110-02
1 引言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中心化教學模式是長久應用的教學模式,無論是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還是強調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我國的教育史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主導型、系統(tǒng)性、目的性以及教育的有序性上具有較強的優(yōu)勢,但對學生學習主動性、師生關系等具有一定的不良影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學習興趣,為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環(huán)境,但同時弱化了教學環(huán)境與教學規(guī)律,并且教學的實效性難以掌控。利用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優(yōu)勢,結合去中心化的合理之處,才能促進教育系統(tǒng)的科學、合理發(fā)展。
2 信息時代去中心化的基本特征
首先,去中心化趨勢下信息傳播的方向具有多面性,并且傳播的互動性較強。去中心化是在網絡信息技術發(fā)展下產生的,由于信息技術打破了信息交流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使得信息傳播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并且信息傳播者之間的互動性增加。其次,去中心化發(fā)展趨勢下信息的分布呈現集中化的特征。去中心化趨勢下,傳統(tǒng)的權威信息傳播者失去了信息傳播的主體地位,借由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更多的人能夠成為信息傳播者,在其轉播意愿的影響下可以主動地進行信息傳播,并且對信息傳播的內容具有主動選擇性[1]。最后,多元化特征是去中心化的一項重要特征。網絡環(huán)境的開闊性與包容性使得多元化成為主流趨勢,越來越多的機構與個人參與到信息傳播與交流當中。
3 去中心化對教育系統(tǒng)的影響
3.1 促進教育環(huán)境的豐富
去中心化趨勢使得權威機構的影響力和作用力受到影響,逐漸產生弱化的趨勢,在開放、平等的信息環(huán)境下,教育內容、教育形式的選擇權在很大程度上轉向了受教育者。同時,教育環(huán)境的多元化、自由性更加顯著,傳統(tǒng)的權威環(huán)境受到了極大影響。在傳統(tǒng)的權威教育環(huán)境中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是自上而下的,是具有層次感的,在教育過程中更加注重權威機構和組織安排的教學方式與內容,通過自上而下的集中式教學實現教育的目的[2]。傳統(tǒng)的權威教育環(huán)境不能充分綜合考量受教育者的個性化特征及差異性教育需求,在教育中受教育者無法產生回應與共鳴,教育的實效性與長效性難以保障。而去中心化的開發(fā)式環(huán)境中,受教育者的個性需求能夠得以表達和滿足,其對教育的信心與興趣得到提升。
3.2 緩解教師的職業(yè)倦怠
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教師承擔著教育活動的大部分內容,內容的重復性與教育成果的壓力性等造成教師的教學熱情降低,很容易產生職業(yè)倦怠。去中心化模式的實施,能夠使社會教育環(huán)境得到改善,為教師分擔教學的壓力,使教師能夠以更加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去開展教學活動。同時,去中心化模式對師生關系以及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能夠進行有力改善,進而改善教師的負面情緒。師生關系是影響教師教學情緒以及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去中心化模式下教師與學生平等互動關系的展開,能夠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保障,進而促進教師心理情緒與壓力的緩解。
3.3 增強教育關系的平等性與互動性
在去中心化模式下,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傳播的主體,在教育系統(tǒng)中應用去中心化能夠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定位產生變化與模糊,兩者都可以成為教育的中心。相較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受教育者能夠有更多表達的空間與機會,并且其身份得到認可與尊重,為平等互動教育關系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在去中心化模式下,教育者與受教育中能夠實現平等的對話與交流,而不是自上而下的關系,教育關系的平等性得到有力提升。去中心化模式下,教育的中心趨向多元化,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進行交流與互動的機會與渠道增加,教育關系趨向平等與互動。
4 構建去中心化教育系統(tǒng)的途徑
4.1 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實現教學
去中心化教育系統(tǒng)的構建與實現,需要在教學方法中予以強化和豐富,通過多種教育方法實現去中心化。其一,平等對話方法。平等對話教育方法能夠使教師與學生進行良好交流,完善教師教學手段的同時,提升學生獨立思維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其二,提問式教育方法。提問式教學方法是實現去中心化教育模式的有力方式,通過問題的提出能夠使學生全員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獨立個體的思考能力達到教育的目的。其三,差異化教育方法。一方面,對學生個體特征與教育需求進行考量;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與主體意識,強化個體的差異性特征。
4.2 綜合考量教學環(huán)境與學生需求
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使得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加強,其價值觀念也呈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不同學生在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教育需求具有很大的差異。去中心化教育系統(tǒng)的構建需要去除傳統(tǒng)教育中一刀切的整齊教育方法,將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作為教學的基礎,同時掌握學生的個性化特征,進行差異化的教育工作,增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4]。去中心化教育模式更多強調的是個體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組織層面的需求,強調教育工作的多元化與個性化發(fā)展,需要教育機構和教育者更加貼近實際地開展教育工作,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滿足不同個體的教育需求,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地提升教育的實效性。
4.3 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去中心化模式下,教育機構與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弱化,教育的權威性與強制性降低,教育的中心實現靈活性轉變,任何個體都能夠成為教育活動的中心。在這一教育環(huán)境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成為影響教育成效的關鍵性因素。通過外化的思想觀念實現對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激發(fā),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平等對話、多角度分析和多途徑交流的方式,教育者能夠實現對學生的引導,通過隱性教育向學生傳播教育理念與思想,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趣味性,進而從心理上增加學習的意愿與動力。
5 結論
綜上所述,去中心化對教育系統(tǒng)具有重要影響,能夠促進教育環(huán)境的豐富,緩解教師的職業(yè)倦怠,并增強教育關系的平等性與互動性。通過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考量教學環(huán)境與學生需求、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幾點途徑,能夠完善去中心化教育系統(tǒng)的構建,促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長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牟敏.“去中心化”趨勢對網絡思政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12(6):124-126.
【2】楊現民,李新,吳煥慶,等.區(qū)塊鏈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模式與現實挑戰(zhàn)[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7,18(2):34-45.
【3】萬力,魏錫坤.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以順德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順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14(2):43-46.
【4】趙玉璋,汪家軍.淺析自媒體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影響[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7,15(1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