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香
[摘 要]許多初中生經(jīng)常為自己的記敘文不生動傳神而苦惱,語文教師可引導(dǎo)學(xué)生抓住人物特點、細化動作過程、反復(fù)錘煉動詞,進行生動傳神的動作描寫。
[關(guān)鍵詞]動作描寫;人物;動詞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18-0022-01
生動傳神的動作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很重要,那么在寫作中如何使動作描寫生動傳神呢?
一、抓住人物特點
老舍說過:“只有描寫行動,人物才能站起來?!睆娬{(diào)了動作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比如,魯迅的《故鄉(xiāng)》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句中用“飛出”這一動作,形象地表現(xiàn)出宏兒活潑伶俐的特點和想見到“我”的急切喜悅之情,使讀者產(chǎn)生如見其人的畫面感。
一個學(xué)生寫習(xí)作《舅媽》一文時,這樣寫道:
那是一個寒冷的星期天,我在換衣服時,舅媽突然驚訝地抓住我的手:“哎呀!你手咋凍成這樣?也不吭一聲,去找雙手套戴上!”邊說邊用指頭在我頭上點了一下:“你就讓它凍著?!”等我取手套回來時,她已在巷道的水龍頭邊兒搓洗我換下來的衣服。
這個文段中,為了突出舅媽對“我” 的關(guān)切愛護,巧妙運用動詞“抓住”“點”,“搓洗”又著力表現(xiàn)出舅媽的勤勞,正是這些動詞的運用,使文中的舅媽形象更加感人至深,促使小作者有感而發(fā):“絲絲白發(fā)兒女債,歷歷皺紋歲月痕。”
二、細化動作過程
統(tǒng)編本語文七年級上冊第9課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這樣一段話: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冬天雪地捕鳥也是兒時魯迅在百草園中的樂趣,這樣充滿樂趣的活動是怎樣的一個過程?讀者很想知道。通過閱讀以上文字,我們知道了作者把“雪地捕鳥的過程”細細分解為 “掃開”“支起”“撒”“系”“牽”“看”“拉” 幾個連續(xù)的小動作,就把雪地捕鳥這件事寫得具體生動了。
一個學(xué)生寫題為《溫暖》的作文來表現(xiàn)母愛,他這樣寫道:
隔著人群,我老遠就看見了媽媽,她身上穿著姐姐穿剩的一件棉衣,低著頭,雙手飛快地給一條條魚刮鱗、開膛……神情是那么專注,風吹亂了她的頭發(fā),她也顧不得梳理一下。一陣寒風吹來,我不禁打了一個寒戰(zhàn),于是裹緊了上次媽媽給我新買的羽絨服,可是媽媽依然不抬頭,手不停歇,她不冷嗎?我呆呆地立在那兒。終于,魚攤前的人少了,我走上前去,叫了聲:“媽!”媽媽抬頭看見我,凍得紫紅的臉笑成了一朵花:“哎喲,兒來了,冷不?”她把手在衣服上使勁擦了幾下,緊緊地攥住了我的手。
文中用“刮鱗”“開膛”兩個動詞細化了母親的動作,并在前面恰當加入修飾語“飛快地”,增強了文章的形象性,使讀者仿佛看到了一位吃苦耐勞、動作麻利的母親形象。當看到兒子時,小作者又運用了“使勁擦”“緊緊地攥住”這兩個動詞性短語,刻畫出母親見到兒子時的動作細節(jié),展現(xiàn)了母親生怕弄臟了兒子的手以及見到兒子時的欣喜之情。
三、反復(fù)錘煉動詞
統(tǒng)編本語文七年級上冊第5課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中寫道:
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
句中的“砸”可否換為“敲”?“摔”可否換為“扔”?通過查工具書可知,“敲”在《說文解字》中是“輕擊,叩打”的意思,而“砸”是“打,搗”的意思。從2013年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中可知:“扔”是“拋,投擲”的意思,“摔”是“用力往下扔”的意思。通過字義比較,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學(xué)生明白了這里用“砸”“摔”,更能突出表現(xiàn)當時史鐵生暴怒無常的性格。
在寫《暴風雨來了》時,一個學(xué)生這樣寫道:
中考前兩天的一次模擬考試結(jié)束了。我們早就預(yù)料到一場“暴風雨”將要來臨。果真如此,晚自習(xí)時,班主任帶著一張烏云密布的臉來到教室,將卷子狠狠地摔在講臺上,一句話也沒有說,此時教室內(nèi)外一片灰色。我們頭也不敢抬,生怕看到老師那雙鋒利的眼。
在這個語段中,小作者運用了“摔”這個動詞,并用“狠狠地”加以修飾,更加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當時班主任特別生氣的狀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比“放”字更有情感表現(xiàn)力。
要想使動作描寫生動傳神,除了以上方法之外,還需要教師引導(dǎo)學(xué)生多留心生活,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習(xí)慣,這是抓住人物性格特點、細化動作過程、反復(fù)錘煉動詞的基礎(chǔ)和關(guān)鍵,應(yīng)引起教師的重視,積極有效地落實。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