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然(星海音樂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印象主義音樂”是在象征主義文學與印象主義繪畫的共同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它的主要表現(xiàn)手段是音響和音色。毫無疑問,德彪西是印象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鋼琴作品篇幅大多比較短小,但是卻非常的精致,藝術(shù)表現(xiàn)力極佳。本文所探討的《更慢圓舞曲》是德彪西的鋼琴作品中比較小眾的樂曲,它是當時在法國一種非常流行的沙龍風格。與大眾熟悉的圓舞曲相比,它是獨特的,無論是和聲上,還是演奏技巧上,都展現(xiàn)了德彪西獨特的音樂風格。
德彪西經(jīng)常在作品中運用七和弦、九和弦甚至是十三和弦的高疊位和弦,相比古典主義時期的三和弦、七和弦,德彪西的和聲更加具有不一樣的色彩,使調(diào)性更加朦朧。想要理解好他的作品,理解音樂術(shù)語是必不可少的。在樂曲一開始,德彪西就標注了molto rubato con morbidezza,即自由節(jié)奏多、節(jié)奏靈活性大、非常軟性、細膩重合的。
大眾所熟悉的圓舞曲大多是如同肖邦圓舞曲一般,左手的伴奏音是具有極富代表性的“強、弱、弱”節(jié)奏型。而在德彪西的這首圓舞曲中,左手的伴奏節(jié)奏是非常特別的,打破了傳統(tǒng)圓舞曲的律動,運用附點音符,使節(jié)奏律動變得更為生動、更有彈性。
(譜例1)
從33小節(jié)開始,曲調(diào)的情緒開始變得不同,情緒幅度變大,旋律上采用漸進的旋律,運用一些平行和弦,彈奏時的節(jié)奏自由。似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在精心挑選今晚出席舞會要穿的禮服,一件試了不行再換下一件,直到挑選到滿意的一條裙子。46小節(jié)時,出現(xiàn)f力度標識(德彪西極少用ff),將情緒推向至高點,音樂術(shù)語為appassionato,需彈奏出熱情激動的感覺,描述的景象好像女孩精心打扮了一番,正奔赴舞會現(xiàn)場的感覺。
60至65小節(jié)更像一段引出華彩部分的引子。66小節(jié)的第一個音為f,為后面的華彩部分做下鋪墊。
68小節(jié)是非常短的華彩部分,它是比較輕盈的一小段華彩,隨后緊接一段加緊的下行音階。好似女孩挑選到了心儀的舞伴,心情愉悅,又帶些許緊張開始一段舞蹈。76小節(jié)進入該樂曲的第二部分,由降G大調(diào)變?yōu)樯齠小調(diào),速度方面比第一部分稍快些,譜面上也標明了En animant。隨著調(diào)性的變化,音樂情緒也隨之轉(zhuǎn)變,低沉與明快相交呼應,但始終是動態(tài)的、有活力的。
104小節(jié)進入樂曲第三部分再現(xiàn)部,整體的旋律并沒有發(fā)生太多的變化,但伴奏織體的變化讓音樂蒙上了一層傷感的感覺。就像跳完一曲后即將離場的感覺。在最后13小節(jié),速度變得更加緩慢,譜面標識了plus lent,最后越來越弱,就像遠去的背影,漸漸消失。
踏板在德彪西的作品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德彪西的和聲運用非常特別,泛音變幻莫測。有一位意大利音樂家曾這樣評價德彪西的鋼琴演奏:“他的演奏雖稱不上是一種絕技,但他的觸鍵極其微妙,音響控制的恰到好處,音樂是那樣自然、圓滑,似乎是沒有鍵盤和琴槌的參與而直接用手指與琴弦的接觸所發(fā)出的聲音,他以過去無人嘗試過的方法使用踏板,熟練地造成了詩一般的效果。”他的作品中有許多繪畫性的因素,就像印象派畫作中暈染開的色塊一樣,他的泛音是持續(xù)的,好似水面的微小的漣漪。為了達到這樣的泛音效果,學習如何運用正確的踏板是至關(guān)重要的。
德彪西的音樂幾乎是不具有英雄性的,因此我們很難看到“ff、fff”的標識,音樂力度大多數(shù)都是“p、pp、ppp”,幾乎從不間斷的進行弱奏。有評論家描述他的音響色調(diào)為“暗淡的”、“朦朧的”,“有時幾乎難以聽見”。因此,在彈奏德彪西的鋼琴作品時,要注意“弱音踏板”的使用,它是不可或缺的。正確的使用弱音踏板能使其音樂在大段落的弱奏中也能彈出層次分明的音樂色彩。“弱音踏板”的使用不僅僅在于控制并減弱音量,更重要的是需要表現(xiàn)出色彩明暗的變化。演奏時盡量用指尖觸鍵來控制音色,但當譜面出現(xiàn)“ppp”表現(xiàn)極弱時,演奏者的指尖也要彈到底,否則音響效果會渾濁、模糊。
以本曲46~53小節(jié)為例,46小節(jié)出現(xiàn)f的力度標識,50小節(jié)則出現(xiàn)ff力度標識。雖然都是強的力度,但彈奏時要避免琴錘的感覺。和弦的下鍵不是直落的,盡量能用指腹緊貼在琴鍵上。和弦橫向移動時,手指不用垂直于琴鍵,而是感覺在輕撫琴鍵,被吸附在琴鍵上了一樣。手指下鍵的速度和力度直接影響彈奏音色,在這里采用小角度的觸鍵為佳。小角度觸鍵即指腹到琴鍵的角度基本呈30度及以下,控制下鍵的速度。下鍵速度越慢,音色更朦朧,快速彈奏時音樂流動性更強(46~49小節(jié));下鍵速度越快,更加能抒發(fā)樂曲情感(50~53小節(jié))。
本文從音樂色彩和演奏技巧等方面,對德彪西《更慢圓舞曲》的音色轉(zhuǎn)換與演奏技巧的運用進行分析。筆者認為,音色轉(zhuǎn)換對于演奏他的作品極為重要;音色轉(zhuǎn)換在演奏中的重要性在于,樂句與樂句的呼吸和承接上進行語氣的合理轉(zhuǎn)變,要是能在樂句內(nèi)部中擁有抑揚頓挫的語氣,則演奏的效果會更為出彩。在演奏技法上,筆者以對本曲的理解與和聲的音響效果為基礎(chǔ),研究大角度與小角度觸鍵的落鍵快慢對音樂色彩與音色轉(zhuǎn)換的影響與運用。
綜上所述,本文旨在研究《更慢圓舞曲》的演奏技巧和探析其音樂色彩,在幫助筆者更好地理解和演繹這部作品的同時,希望能為將來演奏這部作品的鋼琴學習者帶來一些演奏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