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弄,長數(shù)千米,寬兩三米,是一條明清時留下來的老弄。清一色的石板街,街道兩邊都是從明清一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各種磚瓦樓房,密密匝匝,參差交互,鱗次櫛比。到了這些年,年輕人不喜歡住陳年老宅,有能力的、翅膀硬了的,都一一搬出了?,F(xiàn)在老弄里居住的,除了一些上了年歲腿腳不便的老人,還有一些各種原因的租房戶,有一戶一戶單租的,也有幾人十幾人合租的。老弄里的老宅設施簡陋一些,租金自然也比外面的房子要便宜得多。然老弄地處老城區(qū),幾所好醫(yī)院、好學校又在附近,租戶還是不少的。
租戶多了,人雜了,老弄也不像先前那樣安靜和干凈了。石板街上整日整夜有各色各樣的車子顛過來顛過去,老宅里也常常傳來各色各樣嘈雜的聲響。車子進進出出,挺煩人的。老弄本來就窄,一輛車子一堵,就把整個老弄都給堵住了,所有的車子進不了出不去。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時,一處堵,整個老弄就全堵住,所有被堵的人都心急火燎,大大小小的車子便不停地按喇叭,弄得整個老弄人心惶惶。新老住戶,幾乎都怨聲載道。有老人去街道告狀,不讓汽車進老弄。街道也采納了,專門運來了石墩,攔在弄口。然進出的司機,罵罵咧咧地移開石墩,照樣大大咧咧地進出。石家弄里照樣堵車,照樣怨聲載道。
一天,弄口一處緊閉了好多年的老宅,被人整修清掃了后,住進了一對老夫妻。男的是一個瘦弱的老人,弄里老人都認識他。老人姓石,生在石家弄,從小又在石家弄里長大,只是到了中學畢業(yè)后,參軍去了大西北,轉(zhuǎn)業(yè)后又在當?shù)爻杉伊I(yè)?,F(xiàn)如今,子女都已長大,有的留在其他大城市,有的出了國,他選擇了落葉歸根,帶著老伴回到了老宅。
老石,其實是個犟人。小時候,讀書時不聽話,老師關他夜學,他就跟老師犟,到了半夜也不肯離開教室,弄得老師再也不敢關他夜學。
老石住到自己的老宅后,把臨街的街沿石清掃得干干凈凈,還有事沒事把家里的竹椅搬出來架在街沿石上,邀幾位老兄弟圍坐著,喝喝茶下下棋吹吹牛曬曬太陽。
石家弄街面本來就窄,老石他們這么一坐,汽車就進不來了。那些司機縱然把攔路的石墩移走,也過不來老石他們的人障。司機惱了,老石不理會,該喝茶照喝,該下棋照下,該吹牛照吹,該曬太陽照曬。最可氣的,到了晚上,老石仍把那些竹椅留在街沿石上,誰想動,他就跟誰急,說,我爺爺?shù)臓敔斁鸵恢痹谶@街沿石上喝茶下棋吹牛曬太陽,你們怎么著?有司機明里不敢跟他較勁,暗地里照樣把他的竹椅移開,開著車子闖進老弄。誰料想,老石是個特別較勁的人,你移了我的竹椅把車開進老弄,我就一做二不休,干脆把竹椅鎖在石條上,讓那進老弄的汽車永遠出不了老弄。那跟老石對著干的司機,只得甘心認輸,帶了禮上門求饒。老石照樣不理不睬的,說,要行賄,沒門。
老石就像一只攔路虎,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弄口攔住了,汽車也進不來了,老弄里沒車也就不堵了。街道不堵了,也沒人按喇叭了。街道里安靜了,也沒人怨聲載道了。
有一個深夜,老弄底突然起火,火勢兇猛。消防隊接119報警后,很快趕到,移開攔路的石墩,幾輛小型的消防車魚貫而入一路到弄底,及時撲滅了大火。由于撲救及時,這場因電瓶車充電引起的大火沒有殃及左右鄰里,實屬不幸中的大幸。只是,老石原先霸路的幾只竹椅在緊急情況中,都被扯爛了。弄內(nèi)僥幸避過一難的幾家人家于心不忍,籌錢為老石買了幾把新的竹椅,仍舊放在原處。
從此以后,那幾把竹椅,也不用加鎖了,也不會有人去移動。只是有一些陌生的司機試圖開車進入老弄時,有人會非常詭秘地警告他,你車子開不進去的,弄口有老石的竹椅子。陌生的司機聽人把老石的竹椅子渲染得非常詭秘的樣子,也不知道其間水深水淺,自然不敢貿(mào)然而入。
后來,鄰里都說,老石常年保護老弄里的消防通道,有功,應該表彰。街道里也接納鄰里的提議,說要表彰他。老石說啥也不接受,說,消防通道本來就應該是暢通的,他的功勞微不足道。
其實,大家都不知道,老石早年參軍當了消防兵,轉(zhuǎn)業(yè)后一直是當?shù)亓x務的消防隊員,大半輩子立了無數(shù)的功。老了回到老家,干不動消防了,然他覺得保護一條消防通道還是足足有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