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發(fā)
五十年天翻地覆,五十年風云激蕩,五十年歲月流逝……8月30日11時許,原江西小三線830廠建廠50周年大聚會,在上海九江路悅來大酒店舉行,近600名當年的支內工人參加了這次聚會。主持人、原總廠工會主席蔣長根的開幕詞,將大伙兒的思緒帶回到那激情奔放的年代。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原中共中央華東局根據中央指示精神,由上海冶金局所屬的上鋼一廠、三廠、新滬鋼鐵廠、上海矽鋼片廠等包建,在江西新余一個名為良山的山溝溝里籌建了一個小三線特殊鋼廠江西鋼廠。各分廠和家屬區(qū)按當年“靠山,隱蔽,分散”的精神,分別建在西嶺、沙汾和長坑等山坳坳里。為了保密,當時的江西鏹廠名為“810”廠.由上海矽鋼片廠包建的薄板分廠則名為“830”廠。
經過上萬名上海支內職工白手起家、艱苦創(chuàng)業(yè),至1983年底,江西鋼廠已能冶煉236個鋼號的鋼,生產4104個品種規(guī)格的鋼材,上繳國家稅金和利潤3億多,相當于國家給該廠歷年全部投資總額的三倍。當時的江西鋼廠也成了江西的一流大企業(yè),良山地區(qū)成為名副其實的“小上?!保?/p>
歲月流逝。上萬名上海支內職工付出畢生艱辛勞動,以至鮮血和生命的江西鋼廠已完成歷史使命。職工已退休,通過各種途徑返回上海。當年英姿勃發(fā),而今白發(fā)蒼鬢,步履蹣跚。“830”分廠,原有職工1007人,他們之中的第一批建設者,而今已所存無幾,當年二十來歲的小青年,也已有上百位遠行了!當聚會大廳里響起《我們這一輩》“我們這一輩,和共和國同年歲……”的歌聲,大屏幕上映出年輕時我們在軋鋼機旁操作的照片,感慨難以言說!
“830”五十年大聚會的信息還傳至大洋彼岸,遠在加拿大的當年建設者吳敬忠特地發(fā)來了微信,深情表述“830”的經歷使他一生得益,是他人生的“大學?!?!已于2004年去世的當年“830”總支書記孔令熙,上世紀50年代末曾作為上海青年工人的杰出代表受到毛主席的接見。而今遠在澳大利亞的他女兒得知聚會信息,特地來帖感謝大家還記得她父親。
回想1965年的我,正大學畢業(yè),“光榮支內”成了“830”的一員。有幸于耄耋之年參加這次聚會,心潮起伏,久久難平,賦詩一首:“光榮支內別浦江,青春年華獻江鋼。星轉斗移天地覆,難忘當年曾輝煌。歷盡坎坷重返滬,依稀夢境又長坑。白發(fā)蒼鬢再聚首,觥籌交錯話滄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