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退休老太為棗改人生規(guī)劃
今年65歲的梁鈺榮是個時尚大媽。她在退休之前從事年輕人云集的IT業(yè),愛好廣泛的她曾經(jīng)參加過《紅樓夢》劉姥姥全國海選,取得晉級前三名的好成績。2007年退休時,回歸家庭的她心里早有打算,先游遍世界,再帶著老伴回樂陵老家,在棗林蓋一處房子,和姐妹們一起安度晚年。沒想到,卻在花甲之年走上了創(chuàng)業(yè)之路。
這一年的冬天,梁鈺榮從美國旅游歸來,顧不上休息,急忙打開老家寄來的包裹,里面裝的是家鄉(xiāng)的小棗。她來不及清洗,拿起一顆,放進嘴里。她一邊品嘗小棗的味道,一邊計劃回老家的日期。
臘月的一天,梁鈺榮開車踏上回老家的路。在堂哥家,她無意中看到偏房里堆積如山的小棗,心里產(chǎn)生疑惑:平時這個時候早就賣完了,今年怎么還沒賣呢?堂哥臉色凝重地告訴她:“今年收棗的時候,天氣特別好,所以棗個頭大,糖分多。本指望賣個好價過個好年,沒想到那些收購商去年賠錢了,今年沒來,棗就沒有賣出去。不只是咱家的沒賣,全村的棗都存著呢,靠本地人吃棗是不行的,你能想辦法幫著賣棗嗎?”最后一句話堂哥的聲音慢慢變小,有些乞求的意思。梁鈺榮聽了,心情沉重起來,她不敢應允,因為沒有這個把握。走的時候,她掏出身上所有的錢,偷偷放在堂哥家的桌子上……
回家后一連幾天,堂哥近乎哀求的眼神在梁鈺榮心頭縈繞,揮之不去。這也難怪,樂陵是梁鈺榮出生的地方,她在那里長大,對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都凝聚了深厚的感情,與堂哥和村民更是親近??吹教酶绾痛迕駷槎诜e的棗發(fā)愁,她心里特別難過,恨不得自己長出三頭六臂來幫助他們。
經(jīng)過幾天的思索,梁鈺榮在心里確定了幫助計劃,她要注冊公司,收購村民的棗,加工成棗制品賣出去,用這種方法來幫助村民。她把這個想法告訴老伴,老伴開始并不贊同,說退休了就該好好休息,工作了這么多年,也該歇歇了。梁鈺榮把自己回樂陵,堂哥家的棗賣不出去,生活多么艱苦說給老伴聽,并說開公司是自己年少時的夢想,現(xiàn)在有錢有能力,正好可以放飛夢想。
老伴終于理解了梁鈺榮,不但同意開公司,還主動要求幫忙,開玩笑地說:“梁董事長,我做你的老秘,你可別嫌棄我啊。”逗得梁鈺榮咯咯地笑起來。
棗大媽帶動樂陵棗的火爆
說干就干。年后,梁鈺榮就開始著手做市場調(diào)查,并拿出所有的積蓄,注冊了公司,招兵買馬轟轟烈烈干了起來。梁鈺榮一心打造集種植、研發(fā)、生產(chǎn)、銷售于一體的企業(yè),她先在樂陵市朱集鎮(zhèn)承包了三十萬畝棗林,又在新疆與建設兵團合作承包二十多萬畝棗林,蓋了生產(chǎn)車間、倉庫、冷庫,在棗林修了觀光采摘路,她想把家鄉(xiāng)的旅游行業(yè)發(fā)展起來,讓人們來呼吸 “天然氧吧”棗林的新鮮空氣。
老伴看她忙得腳不沾地,把所有的家務活都攬了過來,打掃衛(wèi)生、買菜做飯,還幫她整理資料。女兒在天津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年薪幾十萬,她怕母親自己管理這么大公司累著,猶豫再三,還是放棄升遷的機會,回家?guī)椭赣H打理公司的事務。
鄉(xiāng)親們也對她特別支持,農(nóng)閑時自動來棗林幫忙,不要工錢。梁鈺榮過意不去,先記錄下來,等賺錢了一起給。鄉(xiāng)親們還送給梁鈺榮一個親切的外號——“棗大媽”,從此棗大媽被大家廣為呼喚。
2013年的一天,一次偶然的機會,梁鈺榮看到浙江衛(wèi)視的《中國夢想秀》節(jié)目,她想到自己也曾經(jīng)有過做演員的夢想,就在吃飯的時候跟家人隨意說起。女兒嘻嘻哈哈打趣她:“棗大媽,有夢想就上夢想秀啊,你的形象我都設計好了,脖子里戴一串大棗,手里再提一籃子棗,上臺就分棗。”眾人哈哈大笑,梁鈺榮也沒上心。
本來是說笑話,沒想到女兒竟然真的給她報了名。在《中國夢想秀》節(jié)目后臺,梁鈺榮和導演聊天,說起花甲之年來做節(jié)目,說著說著自己都感動了,繼而也感動了導演。她說:“我來的時候,鄉(xiāng)親們讓我拉一車棗,我說帶不了,只帶一麻袋,叮囑我多分給導演,多分給觀眾吃。鄉(xiāng)親們可好了,他們的心比最美的花還美,他們的熱情比火還熱,導演,你看就讓我給觀眾分棗吧?!弊詈髮а莶粌H讓梁鈺榮給觀眾分了棗,還把棗做的項鏈戴在了主持人的脖子上。主持人即興發(fā)揮,學魯智深在臺上一步一搖,讓樂陵的棗出盡了風頭。
可喜的還在后面,梁鈺榮做完節(jié)目還沒到家,訂單就如同雪片飛來。嘗到甜頭的棗大媽于2017年3月又上了中央一套《歡樂中國人》節(jié)目,她脖子上戴著自己家的棗做成的項鏈,提著一籃子棗就上場了。下臺后,有觀眾問她,這么大年齡這么拼,到底為了什么呢?64歲的梁鈺榮腰板一挺,自豪地說:“俺能為了啥?就為宣傳家鄉(xiāng)的棗,為家鄉(xiāng)人盡快富起來,還為了自己晚年活得更精彩。”
活出棗樹般的精氣神兒
梁鈺榮在種棗和賣棗方面慢慢摸索出門道,不斷開發(fā)新產(chǎn)品,有棗茶、脆棗、夾心棗、烤棗、蜜棗等棗制品。為跟上時代潮流,花甲之年的她還不斷地學習研究,采用生態(tài)農(nóng)藥和生態(tài)肥料,并把這種方式教給村民,實現(xiàn)科學種植。
梁鈺榮從事過IT工作,對產(chǎn)品推廣駕輕就熟。她和她的團隊在網(wǎng)上發(fā)布梁太太中國夢想秀——愛心傳遞項目:認領生態(tài)棗樹,成立互聯(lián)網(wǎng)銷售部,注冊了梁太太商標。她別出心裁,在棗林里種上五顏六色的格桑花,把棗林打扮得賞心悅目,還把棗林搬上直播,吸引人們來觀光。她的公司最終實現(xiàn)年產(chǎn)值上千萬元。如今,棗大媽最快樂的事就是哼著歌去棗林,查看棗樹的管理情況,在棗林一待就是一天。她喜歡棗林,和棗樹有了深厚感情,在她的眼里,每一棵棗樹都美得如同待嫁的新娘,每一顆棗子都是一顆紅瑪瑙或者綠瑪瑙。豐收的時候,她住在棗林里不回家,和棗農(nóng)一起收棗,打棗、撿棗、晾曬。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梁鈺榮計劃解放出棗農(nóng),讓他們都來自己的公司上班,加工棗產(chǎn)品,把棗林交給機器人來種植、管理、收獲。在她的帶動下,棗農(nóng)收入翻了兩翻,棗制品廠如雨后春筍遍布鄉(xiāng)鎮(zhèn)。
每年的大年初一,梁鈺榮都會回老家看望父老鄉(xiāng)親,給他們拜年,那些老姐妹拉著她的手,提來土雞蛋,說這是自家養(yǎng)的雞生的蛋,還是小時候的味道。濃郁的鄉(xiāng)土人情讓棗大媽感到萬分幸福。
因為愛著家鄉(xiāng)的棗,年過六旬的梁鈺榮帶領鄉(xiāng)親們致富,越活越精彩,也活出了晚年的風采。她愛生活,愛家鄉(xiāng)的人們,因為愛,她變得更美。忙碌并快樂地生活著,在花甲之年活出了精氣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