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倩文
摘要:從增強社群認同感和修補、還原社群記憶兩方面闡釋了社群口述檔案記憶建構的意義,同時總結了美國Kids社群口述項目記憶建構的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提出采用合作-互補型的社群口述記憶建構模式;集廣來源和精細化準則于一體以及利用網(wǎng)站和社交媒體為用戶服務三條社群口述檔案記憶建構路徑。
關鍵詞:社群口述檔案記憶建構路徑研究Kids社群口述項目
一、引言
20世紀60、70年代,社群檔案主要是指具有共同身份特征的特定社群成員所形成的、記錄社群歷史的文件集合。到了80年代后期,隨著信息技術、社交媒體等的快速發(fā)展,各種社群檔案項目持續(xù)有效的推進,西方檔案學者和文化遺產(chǎn)工作者的關注重點也從主流機構的敘述轉移到對邊緣性群體記憶保管和構建的研究中來。
2011年6月,在中國檔案學術報告會上,著名的檔案學教授特里.庫克先生介紹了檔案認同現(xiàn)階段正在經(jīng)歷的四個范式:證據(jù)(evidence)、記憶(memory)、身份(identity)、社群(community),討論了“社群”這種新的檔案范式,并補充說明社群是即將到來的第四個范式的關鍵概念。[1]“社群”概念的提出,引發(fā)了學者對檔案概念的重新審視,開始將檔案文件范圍延伸到人類記憶范疇,包含更多的形式,如口述、歌舞等。相較于西方檔案界對于“社群”持續(xù)有力的關注和研究,國內檔案界正面臨的一個尷尬處境是:一方面,越來越意識到邊緣性群體在歷史敘述中的缺失和空白;另一方面,對“社群”的研究較少。因此,為了適應“社群”概念的興起及其帶來的影響,筆者認為有必要進一步把“社群”這一概念與檔案領域的研究相結合,發(fā)揮其在我國檔案界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本文試圖將“社群”、“口述檔案”和“記憶建構”相結合,通過對Kids項目在社群口述檔案記憶建構方面的經(jīng)驗解讀,提出社群口述記憶多元化建構的路徑,以期對我國社群口述檔案工作有所啟示。
二、社群口述檔案記憶建構的意義
根據(jù)《檔案術語詞典》中的解釋,“口述檔案是指事件的當事人或事件的親聞者口述的,以標準方法采集的各種文字、聲像形式的歷史記錄”。在社群口述檔案中,社群成員作為活體的檔案和記憶,由其口述表達和敘述的歷史不僅不像官方歷史那樣容易受到政治權力的影響,而且因與每個社群成員息息相關而更加深入民心,在增強社群成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修補和還原模糊的社群記憶上,有著不可代替的重要意義。
(一)增強社群成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社群口述記憶在建構社群歷史記憶方面有著獨到的作用,尤其體現(xiàn)為增強社群成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保爾·湯普遜(Paul Thompson)曾說過:“看到社會變遷在細枝末節(jié)上帶來的沖擊……社會環(huán)境的總體來闡釋和呈現(xiàn)。通過口述歷史,社群能夠而且應該有信心書寫他們的歷史?!盵2]這種認同感來源于社群口述檔案建構過程能夠滿足社群成員對于自我和社群的肯定和承認。社群口述檔案是社群成員中的親歷者和親聞者口述表達、敘述而成的集合體,充分展示了不同成員的看法和情緒,更具有個性化和真實性。此外,這種聆聽每位社群成員心聲的方式還蘊含了一種官方文獻所不具有的更深層和更復雜的情感,促使社群成員彼此間在時間和經(jīng)歷上找到共同點。當社群成員能夠對自己的言語有信心,公平自由的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并發(fā)現(xiàn)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與社群的歷史緊密結合在一起,將使社群成員在自身對歷史有價值的意識覺醒中,不斷地增強自身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二)修補和還原模糊的社群記憶
如今,在社群檔案資源體系和社群記憶的建構中,社群口述檔案是最常見、最有效的方式,但在社會權力的運作下,優(yōu)勢社會群體的記憶往往被優(yōu)先留存并得以強化,而邊緣性群體的記憶則在權力的影響下喪失了原有的面目,他們的檔案往往沒有以文件形式固化下來。再加上傳統(tǒng)意義上的檔案資料留存非常有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記憶將面臨著消失的危險。重視對社群口述資料的收集,最大限度地將社群文化、技藝、故事等通過音視頻、文字等方式固化下來并加以再現(xiàn),以這種鮮活的方式記錄歷史的足跡。此外,把零散、個體的口述記憶匯集成系統(tǒng)、集體的社群口述記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個人口述記憶的不足,保障了口述記憶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豐富和拓展邊緣群體檔案的數(shù)量及內容。換言之,如果將社群記憶比喻成拼圖,社群口述檔案就是通過采訪不同的社群成員,收集不同的經(jīng)歷、觀點和記憶得到許多拼塊,盡可能拼湊和還原一個真實的社群記憶拼圖。
三、Kids社群口述項目記憶建構的經(jīng)驗解讀
(一)Kids社群口述項目的興起
1963年9月15日,"伯明翰爆炸事件"是美國黑人反對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的運動中一個標志性的事件。2013年,當時爆炸事件的親聞者Ann Jimerson建立了Kids項目。該項目是以“1963年伯明翰爆炸事件”為基礎的社群口述項目,致力于達成以下三個目標:一是為爆炸事件的親歷者或親聞者(無論是黑人還是白人)提供一種情感宣泄的平臺;二是通過對親歷者或親聞者口述表達、敘述的整理收集,為伯明翰的民權歷史提供比已成形的敘述更加全面、真實的信息;三是利用網(wǎng)站和社交媒體向大眾傳播和推廣Kids社群口述項目的成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助力構建民權歷史“重敘事”。
(二)Kids社群口述項目成功的原因
Kids項目一經(jīng)成立就在美國受到廣泛的關注,得到了社會積極的反饋,并為歷史界、媒體界和教育界等用戶群體提供了豐富的研究和教學資源。其成功的原因主要包括:
1.相關法律和行業(yè)規(guī)范兼?zhèn)?/p>
Kids項目的順利推進得益于美國現(xiàn)行的較為完備的有關口述歷史、口述檔案著作權保護問題的法規(guī)體系和規(guī)范的行業(yè)標準。以美國口述歷史協(xié)會制定的《美國口述史法律倫理指南》最具代表性。它從法律和倫理兩個維度對口述歷史工作中有關著作權、保密、誹謗及道德規(guī)范與職業(yè)操守等問題進行了說明,并對受訪者應盡的義務、對社會團體及公眾應盡的責任以及如何確保受訪者權力與責任等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定。受其影響,Kids團隊在進行社群口述檔案的采集和開發(fā)利用時嚴格遵守契約精神,最大限度的尊重受訪者的意愿,保護受訪者的隱私。如在訪談前,Kids的工作人員會與受訪者簽訂訪談協(xié)議,詳細的規(guī)定口述檔案保管的場所、可公開的內容、方式、期限等;訪談后的整理階段,禁止工作人員將主觀臆測的結果干擾或代替受訪者的記憶,盡可能地保持受訪者口述內容的原始性和完整性。此外,當初的爆炸事件屬于社群成員的創(chuàng)傷記憶,Kids的工作人員在對受訪者進行采訪時,格外注意受訪者情緒的變化,以便及時給予受訪者人性化的關懷和陪伴。
2.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發(fā)展
信息與通信技術的發(fā)展使虛擬社群得以出現(xiàn),特別是web2.0時代的到來,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開始具有強大的信息聚合與交互共享功能,使得Kids網(wǎng)站成為一個交流共享的平臺。Comma、Community Sites、UK Villages Community Heritage Stores等軟件的發(fā)展助力該平臺收集、存儲和傳播貢獻者的口述記憶,并以音視頻、照片、書面文字等形式供用戶訪問。Face? book和Twitter的使用在構建這一新的虛擬社群平臺中承擔著橋梁的作用,由其鏈接著的用戶和網(wǎng)站管理者建立了交互關系,這使得Kids社群口述檔案項目的訊息和成果最大限度地向公眾傳播,滿足公眾的不同的需求。此外,新的口述歷史數(shù)據(jù)庫工具——Stories matters oftware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極大地助力了Kids網(wǎng)站管理者對口述檔案的考證查實工作。即利用大數(shù)據(jù)模式對口述檔案進行識別和分析,最大程度地保證Kids社群口述檔案資料在記憶建構上的全面性和真實性。
3.利益相關者的支持
Kids項目的順利推進還有賴于在社群成員、媒體、歷史機構、圖書館和教育工作者之間建立關系,口述檔案的創(chuàng)建者、潛在用戶以及社群構建中的潛在協(xié)作者都是Kids項目運行中的利益相關者。與各利益相關方建立的關系打開了Kids項目與地方和國家團體合作的大門,這些組織團體反過來為其提供資金、宣傳報道、開發(fā)教育資源的專業(yè)知識等支持。如媒體會在雜志和報紙上刊登Kids項目的成果,試圖引起公眾對Kids項目的關注以及研究者對民權運動歷史的重新審視;BCRI、伯明翰公共圖書館、市長辦公室和公共廣播WBHM等組織,在接收到Kids團隊關于“如果1963年你住在伯明翰,你就有一個故事要講述”征集活動的信息后,立刻做出響應,并通過分發(fā)明信片、傳單等將此消息傳播給公眾,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此外,檔案管理員為該項目創(chuàng)建了一項調查方法和培訓課程,以確保KIDS網(wǎng)站上一些敏感的材料將被妥善保存和處理。
四、社群口述檔案記憶多元化建構路徑分析
社群口述檔案在構建社群歷史記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尤其體現(xiàn)在增強社群成員的認同感、修補和還原模糊的社群記憶方面。為此,筆者認為可以借鑒KIDS社群口述項目的相關經(jīng)驗,積極地探索社群口述檔案記憶多元化建構路徑。
(一)建立模型:采用合作——互補型的社群口述記憶建構模式
合作-互補型的社群口述記憶建構模式是指各界力量相互配合、相互幫助、共同實現(xiàn)一個目標。即合作——互補模式是在整合各方資源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合作。Kids項目的蓬勃發(fā)展得益于各利益相關主體的大力支持。
1.與政府機構的合作
通過與政府機構的合作,kids團隊擁有了“伯明翰爆炸事件”數(shù)據(jù)庫的訪問權限,獲取到大量有關“伯明翰爆炸事件”未外公開的記錄資源,這為kids項目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與媒體的合作
報紙、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對kids項目的跟蹤報導,在引發(fā)研究者對民權運動新思考的同時,也擴大了 kids項目受眾的輻射范圍,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為kids項目的發(fā)展提供有利的輿論支持。
3.與學校的合作
學校將kids項目的成果與課程教育相結合,尋求校外項目活動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最佳切入點。一方面,學校最大限度的利用kids團隊所提供的設備、教育素材和人力資源,另一方面,學校也提供kids團隊一個“講故事”的平臺,讓更多的受教育者接觸和了解民權運動。
4.與圖書館、檔案館等文化機構的合作
圖書館、檔案館等文化機構的專業(yè)人士為kids團隊在口述資料的收集、整理、存儲等環(huán)節(jié)的實際操作創(chuàng)建了一系列的培訓課程,以確保項目資源被妥善的保存和處理。社群成員作為記憶的貢獻者和最終用戶,他們的支持是這個項目成功推進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因此,我國在推進社群口述檔案記憶項目時,可以借鑒kids項目的成功經(jīng)驗,與各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充分的利用各界力量,整合各方資源。如政府出臺一系列保障有關口述檔案記憶的政策和法規(guī),行業(yè)和協(xié)會制定有關口述記憶、口述檔案著作權保護問題的標準規(guī)范,自上而下為社群口述檔案記憶項目的發(fā)展提供保障支持。媒體行業(yè)可以通過長期持續(xù)跟進和短期集中報道相結合的方式,對社群口述檔案項目進行宣傳,擴大項目的知名度,為項目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有利的輿論支持。檔案館等機構可以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優(yōu)勢,為不同的社群口述檔案記憶項目制定相對應的培訓內容,以確保社群口述資源在收集、整理、存儲開發(fā)利用等環(huán)節(jié)的完整與安全。教育界可以為項目提供“講故事”的平臺,讓更多的受教育者接觸和了解這些社群,增強外界對社群的認同感。公益組織也可以參與到項目中來,為項目的運作提供給資金支持等。當上述的利益相關者集自身優(yōu)勢,通力合作,方可確保社群口述檔案記憶建構順利推進和完成。
(二)收集方法:集廣來源和精細化準則于一體
邊緣性的群體的特殊性表現(xiàn)在傳統(tǒng)意義上的歷史檔案留存少和情感脆弱兩方面,因此,在對此類社群成員進行口述檔案收集時需兼顧廣來源和精細化準則兩個原則。
1.廣來源:活躍分子與非活躍分子的聲音并重
這里的廣來源指的是社群口述檔案記憶建構的資源體系要兼顧活躍分子與非活躍分子的記憶?;钴S分子在一個圈子或者一個社會之中的表現(xiàn)經(jīng)常是帶頭進行一些活動或者發(fā)表一些自己的見解,非活躍分子是相對于活躍分子的又一概念,描述的是那些在活動中相對沒有那么活躍的人。無論哪種類型的社群活動,均包含有活躍分子與非活躍分子,不可否認在社群口述檔案收集過程中,人們總是將注意力和重點放在了活躍分子身上,往往忽略了非活躍分子的聲音。比如在抗戰(zhàn)老兵口述檔案記憶建構過程中,人們口述檔案資源均是來源于經(jīng)過認定是“抗戰(zhàn)老兵”的人的講述,(注:這里主要以其是否立過功勛、受過嘉獎來評定起活躍程度),那些不太活躍的老兵也是抗日戰(zhàn)爭的親歷者,他們的心路歷程也是構建抗戰(zhàn)老兵記憶的拼塊之一。只有活躍分子與非活躍分子并重,才能使該群體的記憶版圖更加清晰完整。
2.精細化準則:建設社群口述檔案采集的法理準則和倫理要求
社群口述檔案記憶的構建過程需要法理準則的保障與倫理要求的加持。據(jù)調查,截至目前,我國國內還沒有建立與口述檔案著作權等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仍處于空白階段;社會層面共同認可的標準規(guī)范尚未形成。據(jù)悉,中國社會科學院創(chuàng)新工程“口述歷史理論與訪談”研究項目,正在組織相關專家編輯規(guī)范化手冊。[3]從西方社群口述檔案記憶構建項目經(jīng)驗來看,建立健全口述檔案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制定統(tǒng)一的口述檔案標準規(guī)范,規(guī)范和指導口述檔案的收集、整理、存儲、開放利用,成為社群口述檔案記憶構建必不可少的條件。
此外,社群口述檔案倫理問題如著作權、保密、誹謗及道德規(guī)范與職業(yè)操守等已經(jīng)得到普遍的重視,這要求對相關主體倫理要求做出明確詳細的規(guī)定,如受訪者要了解自身應盡的義務以及對社會團體、公眾應盡的責任;項目組要始終堅持客觀中立的態(tài)度,尊重受訪者的意愿,確保受訪者權力與責任等。對于前者,項目組需要對被訪者進行謹慎的選擇,既要考慮到對項目的價值,對社會的效益還要考慮到受訪者年齡等因素,以“優(yōu)先年長體弱者”為原則,及時搶救活體記憶。[4]對于后者,項目組需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包括訪談技巧、職業(yè)道德操守、人性化關懷等的培訓。
(三)推廣策略:利用網(wǎng)站和社交媒體為用戶服務
社群口述項目組可以利用網(wǎng)站和社交媒體推廣項目,宣傳項目成果?;趙eb2.0環(huán)境下的網(wǎng)站,有著信息聚合能力強、交互程度深兩大顯著優(yōu)勢。首先,項目組可以在網(wǎng)站上設置“在線檔案”收集功能,讓社群成員可以隨時隨地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可以上傳與口述故事相關的圖片、音視頻、文字敘述等,這種新的方式讓用戶成為口述檔案的內容創(chuàng)建者或貢獻者,為完善社群口述檔案記憶拼圖貢獻了力量。網(wǎng)站上數(shù)據(jù)庫軟件的識別和判定功能,助力項目組對社群口述檔案進行考證查實,此外,數(shù)據(jù)庫軟件的標記功能會對用戶瀏覽最頻繁的資料進行自動的標記和定位,有利于項目組及時跟蹤和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喜好,對下一段的工作進行調整。
其次,項目組可以借助社交媒體建構虛擬社群,在共享社群口述檔案資源的同時,又能擴大社群口述檔案傳播的范圍和影響。借助社交媒體可實現(xiàn)社群用戶間和社群用戶與網(wǎng)站雙重交互。一方面,社群用戶可以運用社交媒體直接或間接挖掘更在潛在的社群用戶,吸引或帶動他們關注項目,使用項目成果。另一方面,項目組可以借此來了解社群用戶的需求,獲得反饋,進而提供網(wǎng)站服務的質量,提升用戶滿意度。此外,項目組可以利用網(wǎng)絡平臺發(fā)揮社群口述檔案的教育功能。如項目組可在網(wǎng)站上增添“網(wǎng)上課堂”模塊,為教師、學生、研究者以及一切感興趣的人提供豐富的社群口述記憶資源。這個模塊是項目成果與社會結合的中介。一方面,公眾通過訪問網(wǎng)站數(shù)據(jù)庫獲取社群資源,傾聽社群的聲音,了解社群的故事,感受社群的文化,進一步強化外界對社群的認同。另一方面,網(wǎng)站通過公眾的反饋,不斷改進和完善項目運作的流程,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中介鏈接的兩端良性循環(huán),最終達到增大項目受眾面和社會影響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Cook T. Evidence,Memory,Identity,and Com? munity:Four Shifting Archival Paradigms[J].Archival Sci? ence,2013,13(2):95–120.
[2] Paul Thompson.The voice of the past[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4.
[3]潘玉民.口述歷史檔案資源建設的基本問題[J].圖書情報研究,2017,10(03):3-9.
[4]尹培麗.口述檔案倫理問題探究[J].檔案學研究,2017,(0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