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偉
(汾西礦業(yè)集團賀西煤礦, 山西 柳林 033300)
某礦3下01綜采放頂煤工作面北部臨近井田邊界,南部尚未開采,東部臨近北徐樓斷層,西面臨近F1斷層。工作面平均寬約87 m,走向長約788 m,工作面總面積約73 205 m2,煤層標高-720.7~-889.2 m。地面標高+34.3~+35.5 m,地面無建筑物體,均為農(nóng)田,對工作面回采沒有多大影響。
頂板砂巖平均厚25.2m,底板砂巖平均厚4.46m,裂隙局部發(fā)育,充填方解石脈,區(qū)內(nèi)未發(fā)現(xiàn)漏水點。工作面揭露的斷層落差1.8~15 m,斷層裂隙均被泥巖充填,導水能力差,基本無水。F1、F5正斷層:兩正斷層富水性較弱,導水性較差,對工作面的回采影響不大。正常涌水量112.69 m3/h,最大涌水量225.38 m3/h。3下01工作面采用偽傾斜長壁后退式綜采放頂煤采煤方法,工作面用采煤機割煤,輕型放頂煤液壓支架支護,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
2.1.1 觀測內(nèi)容
通過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測定在工作面推進過程中液壓支架的工作阻力變化,進而分析出工作面的初步來壓步距及周期來壓步距。分析工作面液壓支架是否滿足頂板支護要求[1-2]。
2.1.2 儀器布置
在工作面及順槽內(nèi)共布置5類礦壓測區(qū),礦壓監(jiān)測位置示意圖如圖1所示。
2.2.1 工作面宏觀顯現(xiàn)
1)直接頂。由現(xiàn)場觀測分析可知,工作面從開切眼推進至12 m左右時,工作面中部(40~60號支架)頂板基本冒落;工作面推進16.2 m時,23~60號支架頂板垮落。從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看,受到工作面溜頭溜尾推進步距不同步的影響,工作面上下端頭的頂板不同步冒落,直接頂?shù)娜靠迓涞木嚯x19.8 m,即為直接頂初次垮落步距。
圖1 礦壓監(jiān)測位置示意圖
2)老頂。綜放工作面平均推進到44.8 m時,綜放工作面中部出現(xiàn)煤壁片幫,工作面煤炮頻繁發(fā)生,觀測區(qū)域最大測定壓力達到36.8 MPa,可判定此時老頂初次來壓。由于工作面采煤高度2.2 m,放煤厚度為4.8 m,直接頂厚度1.6 m左右,由于來壓期間為保證工作面不受頂板壓力的沖擊,放煤明顯減少,頂煤和直接頂垮落膨脹后充填了采空區(qū),接實了老頂,使老頂斷裂持續(xù)時間長,頂板以緩慢下沉方式垮落,持續(xù)時間為8個循環(huán)。
2.2.2 工作面支架阻力測區(qū)
工作面內(nèi)礦壓監(jiān)測包括基本頂初次來壓和兩個周期來壓部分,在工作面共設5個測站,分別是1站(58號、59號、60號支架)、2測站(45號、46號、47號支架)、3測站(30號、31號、32號支架)、4測站(17號、18號、19號支架)和5測站(3號、4號、5號支架)。利用KJ327型礦山壓力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監(jiān)測液壓支架的工作阻力隨推進步距變化關(guān)系曲線,進而推斷基本頂來壓步距和來壓強度。
2.2.3 工作面支架載荷觀測分析
從2015年9月6日開始,工作面采用KJ327型礦山壓力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對工作面液壓支架進行監(jiān)測,地面計算機配套安裝綜采支架壓力監(jiān)測系統(tǒng)進行數(shù)據(jù)的處理與分析,整個系統(tǒng)對綜采支架工作阻力進行連續(xù)監(jiān)測。監(jiān)測從2015年9月6日開始到10月14日結(jié)束,對工作面支架實行實時在線監(jiān)測[3]。
合現(xiàn)場實際觀測中宏觀礦壓顯現(xiàn),可以得到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參數(shù),列入表1。
表1 各測站支架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參數(shù)
由表1可知:
1)工作面下端頭(58號、59號、60號支架):來壓步距及峰值不均勻,平均周期來壓步距20.8 m,平均來壓峰值為29 MPa。
2)工作面中下部位置(45號、46號、47號支架):離散性稍大,平均周期來壓步距22.05 m,平均來壓峰值為32.65 MPa。
3)工作面中部位置(30號、31號、32號架):來壓步距及峰值不均勻,平均周期來壓步距22.05 m,平均來壓峰值為32.05 MPa。
4)工作面中上部位置(17號、18號、19號架):來壓步距及峰值不均勻,平均周期來壓步距22.05 m,平均來壓峰值為36.65 MPa。
5)工作面上端頭(3號、4號、5號架):來壓步距及峰值不均勻,平均周期來壓步距18.23 m,平均來壓峰值為26.65 MPa。
根據(jù)獲得的來壓參數(shù),確定頂板初次來壓步距為44.5 m,來壓峰值為31.22 MPa;周期來壓步距平均為21.03 m,來壓峰值為31.74 MPa。
在工作面超前支護載荷觀測范圍確定為60 m,共布置14個測點,對超前支護單體支柱的壓力進行觀測。隨著工作面的推進,在原50 m測點距工作面只剩20 m時,單體支柱液壓顯著增加,距工作面為7 m時,壓力值達到最大;原65 m測點在距工作面22 m時支柱荷載持續(xù)上升,距工作面為7 m時,達到最大,隨后壓力值逐漸減??;85 m測點在距工作面40 m時,老頂斷裂后,支承壓力得到釋放,當推進到距離工作面38 m左右時上覆巖層全部斷裂,壓力完全釋放,然后隨著工作面繼續(xù)向前推進,當推進到距離工作面25 m左右時支護載荷再次較劇烈增加,說明第一次周期來壓的到來,繼而工作面壓力回調(diào)正常,當工作面推進到77 m時工作面壓力再次劇烈增加,到距工作面10 m范圍內(nèi)基本達到20 MPa[4]。
另外根據(jù)支架載荷觀測分析來看,在三個來壓之日,即9月27日、10月4日和10月14日,上部老頂斷裂,出現(xiàn)兩個應力場。取這三個日期的超前支護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其內(nèi)靠近煤壁側(cè)壓力峰值分別出現(xiàn)在距工作面8.5 m和9.5 m左右。同時在距煤壁24.5~28.5 m的范圍內(nèi)支承壓力再次上升到一個比較大的數(shù)值。超前支護的范圍在30 m壓力是比較顯現(xiàn)的,說明超前支護的范圍確定在150 m是比較合理的。
1)當工作面推進4 m左右時,巷道變形量開始明顯增大,當推到18 m時,又經(jīng)歷了一次劇烈增加,最終頂?shù)装逡平吭谟^測期間達到27 mm,兩幫移近量達到10 mm;當距離工作面32 m時,巷道變形量開始明顯增大;在工作面距測點38.4 m時,巷道變形量明顯增大,工作面推進45.6 m時,又經(jīng)歷了一次劇烈變形,頂?shù)装逡平窟_到197 mm,兩幫變形量最大54 mm。當工作面推進55.5 m左右時,巷道變形量開始顯著增加,當推進到76.5 m達到10月4日的斷裂前夕時又有一個劇烈的增加,頂?shù)装謇塾嬕平孔畲筮_到153 mm,兩幫變形量最大205 mm。
2)從下頁圖 2、3、4 可得出,頂?shù)装遄冃瘟浚?64 mm)大于兩幫變形量(115 mm)。從變形曲線中可得,巷道的移近量無論是巷道兩幫變形量還是頂?shù)装遄冃瘟慷际窃谙锏啦蓜佑绊懛秶挟a(chǎn)生,巷道圍巖開始有比較明顯的變形是在距工作面為25 m以內(nèi)產(chǎn)生,在該范圍內(nèi)巷道變形速度加快明顯。這說明煤層開采一般影響到煤壁前方25 m左右。
綜合兩種結(jié)果的情況可得,綜放工作面超前明顯的影響范圍在30 m內(nèi),劇烈影響范圍為25 m,斷裂峰值區(qū)為8 m,則巷道超前單體支柱支護距離大于25 m,3下01工作面超前單體支柱支護距離為150 m左右,基本可以滿足支護要求[5]。
通過對3下01綜放工作面進行礦壓顯現(xiàn)實測可知:頂煤初垮步距為6 m,直接頂初垮步距19.8 m,老頂初次來壓步距平均44.5 m,來壓峰值為31.22 MPa;周期來壓步距平均為21.03 m,來壓峰值為31.74 MPa。ZF4200/16/26液壓支架額定工作阻力具有較大的富余,對3下01綜放工作面具有較好的適應性。
圖2 測區(qū)2(距工作面40 m處)巷道變形曲線
圖3 測區(qū)3(距工作面60 m處)巷道變形曲線
圖4 測區(qū)4(距工作面80 m處)巷道變形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