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魯木齊市第三十九中學)
眾所周知,普通心理學研究內容分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部分,心理過程按層級又分為知、情、意的過程。
個性心理指人的人格和個性特征。宋朝司馬光說:“德者材之帥也,材者德之資也,德才兼?zhèn)湔邽槭ト耍露嗖派僬邽樯迫?,德少才多者為小人,德少才少者為庸人?!边@可以看作是人格特征。教師最終要培養(yǎng)圣人和善人,決不能培養(yǎng)小人和庸人來貽害社會,這恐怕就是為什么要反復強調德育為首,立德樹人的原因吧!
那么,一個人的成長,最終人格是否健全,是否具有良好健康的情緒情感,是否具有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最基礎的認知來決定的。也就是說,不良的認知是一個人不良情緒情感、意志力薄弱、人格不健全的淵源,這就好比是萬丈高樓的根基。認知是普通心理學研究最基礎最容易部分,但他也是培養(yǎng)青少年健全人格的根基之處,是治本之舉。筆者從與教學最密切的記憶中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記憶中的前攝和倒攝抑制對記憶內容的影響,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等理論解決教育教學中一些問題,談幾點建議。
教學中最困難的恐怕就是學生對知識的有效記憶,運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艾賓浩斯是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他在19世紀末期發(fā)現(xiàn)了“遺忘曲線”(見圖1),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人的遺忘是有規(guī)律的,隨著時間增長,保持率在趨于平緩,由曲線表明,往往剛記住的東西也是最容易忘記的知識。運用到教學中去,就告訴我們復習,特別是及時復習的重要意義。實踐證明,往往一個有經驗的成功教師,都非常注意及時復習。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有效的認知規(guī)律應該是:預習-上課-復習-作業(yè)步驟,特別是復習后再寫作業(yè),不僅能減少作業(yè)誤差,而且更重要的是能防止減緩遺忘,讓學生所學知識,在沒有遺忘時得到強化,從而由短時記憶進入到長時記憶。
前攝和倒攝影響記憶內容理論,是說我們所需要記憶的內容隨著時間變化在降低,受到干擾和衰退影響。如果將學習內容分為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隨著記憶時間的變化,開頭部分對中間部分記憶起前攝影響,而中間部分對開頭部分記憶也起倒攝影響,依次類推,中間部分將受到開頭對它的前攝和結尾對它的倒攝的雙重影響,所以記憶效果最差(見圖2)。
懂得了前倒攝理論,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就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一般將前幾節(jié)課安排給記憶難度較大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工具課。中間疲勞了,倒攝影響出現(xiàn)了,適量安排趣味性、操作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科學、生物等課程。這樣安排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如果不注意這個規(guī)律,大清早一來就先上兩節(jié)體育課,再去上其他課,所上的課將全部受到抑制影響。同樣,老師在一節(jié)課的前后安排上,也要捕捉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我所在的學校在課改中提出了“三段式”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基于該理論,把課堂分為三個時段,分解教學任務,按學生認知高潮-低潮-小高潮特點安排流程,起到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作用。
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是注意中的兩個基本概念,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有意注意是有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課堂上,主要就是要學生付出有意注意,克服困難,排除干擾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學任務上來。無意注意則是無目的,不需要付出努力的注意,一般都是由強烈刺激引起。
無意注意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是很省力的“注意”,教育教學中開發(fā)它是很有意義的。課前插放幻燈片,播放音樂都是營造學習氛圍好辦法。校園文化育人可以在合適的位置用醒目的大字、鮮艷的顏色制作刺激學生無意注意,起到潛移默化的育人功效。
從兒童心理發(fā)展看,一般一個初中生有意注意的時間在30分鐘左右,就開始衰退。教師要充分把握好這30分鐘,避免一切分散學生注意力的額外刺激。上課前要有起立問好的常規(guī),這不僅是一個禮貌問題,更重要的是告訴學生開始由無意注意切換到有意注意,需要付出意志去學習??傊痪湓?,在教學中絕沒有小事,任何一點小事都將有可能成為分散學生注意力的直接原因,我們一定要慎之又慎,利用好寶貴的30分鐘有意注意時間,優(yōu)化課堂。